殘菏的風骨是奉獻,古文人讚美殘荷的原因

七絕

無題

嚴霜未履豈言殘,

雪藕紅蓮待奉賢。

孔孔絲絲心苦意,

清清白白在人間。

2018年初冬,在廊坊市人民公園的荷塘邊給老伴拍了幾張以初冬殘荷為背景的照片,後來配了一篇短文發了《美篇》。題名為“殘荷衰柳夕陽紅”。得到了老佳人和老佳人的同學同事和朋友們的一致好評,我也為此高興了好幾天。現將原文和相關照片錄如下,顯示一下我當時的心態。

“今天是2018年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天,週六。下午陪老伴去市中醫院做B超,回來時順便溜溜,從人民公園西門進入。但見唱歌的,跳舞的,拿著魁星手上那種大筆寫地書的,打牌的,下棋的,平舉著雙臂走步鍛鍊的,琳琅滿目,不一而足。真讓人感嘆,人們的生活真是變好了。走到湖邊,看到對面的小山和山上的樹以及它們在水中的倒影,突然有要拍幾張照片的想法。於是拿出手機,選擇位置,老伴自然而然地成為模特。再往前,是一小片殘荷。老伴兒站在殘荷邊上,自言自語地說道:"殘荷夕陽"。這不,老人是夕陽,老人與殘荷同框,豈不正是殘荷夕陽麼!照片出來後再看,遠處的柳樹也擠了進來,正好成就了"殘荷衰柳夕陽紅"。

殘菏的風骨是奉獻,古文人讚美殘荷的原因

殘荷、衰柳、老人,往往會讓人有一絲淡淡的悲涼的頹廢。可從這組圖片中,從主人翁的笑靨中,從平靜的鏡子一樣的水面以及映入水中的樹和山的倒影中,從安靜得紋絲不動的殘荷中,看到的卻是平靜、祥和,是蘊藏著巨大力量的勃發的生機!

我喜歡殘荷、衰柳,更喜歡我的老伴!”

今年春天和夏都在同一個地點拍過荷的照片,也都配了詩。寒路後,想著那片荷,今天下午終於抽身去看了看。己無夏日荷花盛開之時的景象了,看荷的只我一人,拍照也只有我一人。難怪殘荷在文人墨客眼中與寂寞孤獨總也脫不了干係。

殘菏的風骨是奉獻,古文人讚美殘荷的原因

我呆坐在荷塘邊上的木頭棧道上,深深地陷入了沉思。老朽的蓮蓬低垂著頭,夾雜在靜待蒼翠褪去和己經枯萎甚至腐爛的荷葉之中,好像是在訴說什麼?呼喊什麼?亦或期待著什麼? 我閉上眼睛,慢慢地聽到了藕和蓮子的聲音。我明白了,這深秋的荷,正在盼望奉獻蓮藕和蓮子。殘荷不僅僅是用來“聽雨聲”的,殘荷是有風骨的。殘荷的風骨就奉獻,傾其所有,奉獻天下。於是,我找到了拍這些荷的角度,也有了“嚴霜未履豈言殘,雪藕紅蓮待奉賢。”兩句詩。

殘菏的風骨是奉獻,古文人讚美殘荷的原因

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想到藕孔和藕絲,想到苦的蓮子心,有了“孔孔絲絲心苦意,清清白白在人間。”兩句。其中白在古時為入聲字,是仄聲。

殘菏的風骨是奉獻,古文人讚美殘荷的原因

其實,我們這些過了70歲的老人,也與這些殘荷一樣,一輩子學習、奮鬥、積累,現在老了,是時候將一切奉獻出去了。否則,在黃泉路上是背不動,要累趴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