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住建工作劃重點

2020住建工作劃重點 |“完整社區”看過來


導 讀


12月23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隆重召開。會議要求,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城市”,建立完善城市建設管理和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圍繞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使“共同締造”活動與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統籌推進。其中,“完整社區”的概念首次正式提出,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什麼是“完整社區”


2020住建工作劃重點 |“完整社區”看過來


“完整社區”的概念最早由我國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提出。


吳良鏞指出,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區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場所,社區規劃與建設的出發點是基層居民的切身利益。不僅包括住房問題,還包括服務、治安、衛生、教育、對內對外交通、娛樂、文化公園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軟件,內涵非常豐富,應是一個“完整社區”(integrated community)的概念。


社區規劃與建設的“完整”既包括對物質空間創造性設計,以滿足現實生活的需求,更包括從社區共同意識、友鄰關係、公共利益和需要出發,對社區精神與凝聚力的塑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希望在社區獲得便捷的教育、文化、健康服務,享有豐富多彩的社區公共生活等。


建設“完整社區”正是從微觀角度出發,進行社會重組,通過對人的基本關懷,維護社會公平與團結,最終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這就需要我們規劃和建設社區時,從傳統的關注物質形態的規劃,向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轉變。


“完整社區”的標準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閩政文》([2014]13號)對“完整社區”的標準進行了詳細界定:


在城市社區裡要有一個綜合服務站、一個衛生服務站、一個幼兒園、一片室外活動場地、一套完善的市政設施、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統。同時,社區還必須外觀整治達標、公園綠地達標、道路建設達標、市政管理達標、環境衛生達標;社區裡的組織隊伍要完善,社區服務要完善,共建機制要完善,環境更要優美溫馨舒適。


簡單概括為:“六有、五達標、三完善”。


完整社區指標體系


體系指標備註六有一個綜合服務站提供基本的社區服務、衛生服務、養老服務,提供圖書等文化資源,設立社區快遞點等一個幼兒園考慮兒童出行的交通安全性,避免大門出入口直接面對車流量大的公路一個公交站點儘量在居民步行區500米範圍內,綜合設置自行車停車設施一片公共活動區利用街頭巷尾、閒置地塊改造為公共活動空間,在老齡化社區注重無障礙設施,建設友鄰中心,在北方社區注重增加室內公共空間一套完善的市政設施建設海綿城市與綠色基礎設施,配備消防設施、分類垃圾桶、公共廁所等;在老舊小區解決上下水排放、電力漏損等問題,農村社區推廣雨汙分流、生活汙水再利用等一套便捷的慢性系統包括步行和自行車道。慢性系統與車行道分離,串聯社區公共節點與主要居民區五達標外觀整治達標沒有不符合要求的廣告牌,建築外觀整潔公園綠地達標公園綠地開放,配備良好的休憩設施、簡易的健身設施道路建設達標保持消防通道暢通,與外部聯繫的路網便捷,停車位管理規範市政管理達標排水、電力系統完善,實行雨汙分流、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環境衛生達標倡導垃圾分類,配備垃圾桶,細化門前“三包”要求,定期保潔三完善組織隊伍完善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和居民自治組織完善,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服務完善群眾公益性設施完善,鼓勵開展社區特色活動,培育社區共同精神共建機制完善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管理實務,實現社區居民共建共管一公約形成社區居民公約達成共識,擬定社區環境衛生、停車管理、自治公約、物業管理公約等社區公約,保障居民參與、相互監督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在2014年推出、2018年升級的《綠色住區標準》(T/CECS 377-2018;T/CREA 001-2018)亦吸收和借鑑“人居環境科學”融合綜合的思想,強調把住區作為一個整體,不僅僅侷限在物理空間,而是從社會、文化、技術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提出了綠色住區質量評價體系。其內核亦是完整社區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