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蜂蜜造假

蜂蜜,是秋冬進補的佳品,也逐漸成為逢年過節贈送親友的禮品。隨之而來蜂蜜市場造假的情況也愈演愈烈,這兩天翻看新聞時看到了央視之前報道過的蜂蜜行業造假現狀,確實是觸目驚心,希望大家在購買蜂蜜時一定擦亮眼睛!

首先來理解幾個概念,蜂蜜、濃縮蜜、假蜂蜜是什麼?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自然成熟蜜和濃縮蜜有什麼不同呢?

蜂蜜除了其所含的葡萄糖、果糖之外,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就是大量的活性酶和微量元素。而對人體起重要作用的,最主要就是活性酶。而一般蜂蜜廠家收購蜂蜜之後,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加熱濃縮,這就意味著蜂蜜中最重要的活性酶,蜂蜜的營養物質幾乎都被破壞掉了。換言之,濃縮蜜雖然看起來非常濃稠、漂亮,但它最主要的營養成分也就只剩下葡萄糖和果糖了,而活性酶的酶值已經非常的低,尤其是最主要的、人體最需要的活性酶,已經煙消雲散了。

其次是來了解一下什麼單一花種蜂蜜?

大家一定要知道,蜂蜜每年的產量其實是很不穩定的,尤其是單一花種蜜,首先至少要求方圓3-5公里地區只有同一花種;其次是在該植物的花季不能出現極端天氣(如大風、冰雹、霜凍等),否則極易導致今年該地區的蜂蜜減產甚至絕收。比如前年的木漁槐花蜜,因產地遭受霜凍天氣,直接絕收。同年的即便是水蜜的收購價也翻了一番。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然而央視《每週質量報告》記者在對蜂蜜市場進行調查時卻發現,有不少蜂蜜產品的價格並不會隨著蜂蜜原料的漲價而“水漲船高”,甚至有些產品的價格比蜂蜜原料的成本還要低。這其中究竟有什麼貓膩呢?

01

洋槐蜜里加了大量油菜蜜

在北京、杭州等地,很多超市都在銷售洋槐蜜,價格卻都不高,記者採訪了幾位總經理,他們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幾十元一斤的價格根本買不到真正的洋槐蜜。“寫的是洋槐,裡面多是油菜蜂蜜,油菜蜂蜜至少佔到60%。”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據顧柏鈿透露,油菜蜜每噸收購價與洋槐蜜的每噸收購價比起來,至少低了2/3以上。因此,用油菜蜜冒充洋槐蜜,就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壓低市場價格,而且還不容易被發現。“無論工商,還是技術監督局,都檢測不出來。”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P.S:小漁兒在這裡還要再給大家提個醒,純正的油菜蜜(如圖)與洋槐蜜不同,常溫下就極其容易結晶。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因此這裡用來勾兌洋槐的油菜蜜也絕對不是真正的油菜蜜,必定是經過了高溫加工破壞結晶體後,毫無營養價值的濃縮蜜。

02

“果糖”冒充蜂蜜已不是秘密

產品出廠價低於正常的生產成本,而且每年銷量高達幾千萬元。廠家如此經營,那麼靠什麼來賺取利潤呢?記者跟隨浙江怡康蜂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原料倉庫,看到一種藍色的塑料桶裡裝著一種液體,無色透明,呈黏稠狀,看上去並不像蜂蜜原料。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液體的確不是蜂蜜,而是一種

用過期陳米為原料製作的“果糖”。負責人承認,這種“果糖”是用來冒充蜂蜜的,由於採購價比最普通的蜂蜜還要便宜一半以上,因此摻到蜂蜜裡面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這種“果糖”又叫“人造蜂蜜”,是另外一家工廠專門生產的。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該工廠銷售經理介紹,他們廠年產“果糖”約5萬噸,大部分都是供應給蜂蜜廠做原料。然而,細思恐極的是,這只是一家工廠,中國這樣的工廠還有很多很多,加起來的年產量甚至可能超過中國蜂蜜的年產量,可見如今的蜂蜜市場的造假有多瘋狂。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事實上,在整個蜂產品行業,使用“果糖”冒充蜂蜜確實早已不再是秘密。大部分地方的蜂蜜生產廠家都會將“果糖”作為原材料採購,然後在蜂蜜生產過程中添加40%以上甚至90%的“果糖”,這樣的話“蜂蜜”成本會大幅降低,但它的營養價值也隨之直線下降,甚至還可能對消費者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03

檢測方法讓造假鑽了空子

蜂蜜是一種單糖,因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這也是國家標準中不允許在蜂蜜產品中添加糖類和代糖類物質的原因所在。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但是蜂蜜產品的檢測大多隻檢測產品中的糠醛、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單項指標,只要這些指標達標,就視為產品達標了,可是管得住指標卻管不住原料,這種檢測方式無疑給一些不法蜂蜜生產廠家留下了可乘之機。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觸目驚心!央視告訴你蜂蜜行業造假的內幕

“果糖”工廠的銷售經理介紹,國家標準下來後,他們生產的“果糖”也完全可以同步“升級”,最後的檢測都可以達標,因此很多商家提供的檢測報告實際上也是不說明問題的。
這也是目前國內對蜂蜜檢測的問題,與最權威的歐盟標準相比,蜂蜜的國標實際上是嚴重偏低的,這也導致了國產的優質蜂產品全都出口了國外,部分甚至再貼牌後再進口回來賣給國人。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由於多年來行業普遍的造假勾兌,使得現在的消費者完全不知道真正的蜂蜜以及蜂產品的品質究竟該是什麼水平,甚至在消費者眼裡蜂蜜就應當是廉價的,這也反過來逼迫廠家進行勾兌摻假,否則價格就無法降下來,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瞭如今畸形的國內蜂產品市場。

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才是世界上第一大蜂產品出口國,其他國家的蜂蜜以及其他蜂產品的年產量是不支持大規模出口的,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出頂尖的蜂產品,但是國內市場卻被大量的造假毀掉了,導致如今國人反而一昧的迷信進口蜂蜜

(實際上有一部分還是從中國出口國外後再貼牌進口回來的國產蜂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