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在尷尬中支撐"的圖-126預警機

<code>"讀道,讀一篇文章,明箇中道理"/<code>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率先研發出世界第一款預警機TBM-3w,也正是這架預警機的服役讓美國在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優勢。基於這樣的經驗,世界各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就不斷開始研發新型預警機。

同時隨著北約國家空中攻擊能力的不斷提升,傳統的陸基雷達已經不能滿足蘇聯對於空中目標監測的需要了,因此蘇聯就把預警機的想法提上了日程。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TBM-3w預警機

番外話

圖126預警機應該算作前蘇聯的產品,但是1991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量的軍事遺產,且俄的軍事裝備發展也是基於蘇聯的底子,因此在俄羅斯預警機系列文章中也把蘇聯的預警機放置其中。



胎死腹中的圖-95預警機

1958年蘇聯開始研製以一款預警機,同年由蘇聯第156設計局給出了以現役圖-95轟炸機為平臺的設計方案,採用了"蔓藤"遠程雷達同時也給出具體的設計指標: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蔓藤"遠程雷達特寫

續航時間:10-12小時

飛行高度:8-12Km

雷達性能:上半球,最遠可探測300Km

下半球,最遠可探測20Km

數據傳輸距離:最遠2000Km

這樣的性能在現在看來已經遠遠落後,但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已經是最好的了。按說這個項目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很快就可以上馬生產了。然而在一次技術研討會上,專家指出因為圖-95轟炸機的機身過於狹窄,沒有足夠的空間裝在雷達的電子設備,也不能保證機組人員的工作條件,因此那次研討會後就下馬了這個項目。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圖-95構想三視圖

因此說圖-95是胎死腹中。但同時為圖-126的研製生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圖-126定稿

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驗,蘇聯在1960年的時候確定以圖-114客機(以圖-95轟炸機為基礎研發的,但是尺寸略大於圖95)為基礎,還是採用"蔓藤"遠程雷達,研發代號為"圖-126"的蘇聯第一款預警機。

圖114參數

<code>翼展:51.10米
長度:54.10米
高度:15.50米
機翼面積:310平米
最大起飛重量:180噸
飛行高度:15000米/<code>

這樣的參數完全滿足蘇聯對於第一架預警機的參數要求,同時專家同時認為,該型號飛機完全可以容納為之匹配的"蔓藤"雷達電子設備,同時可以兼顧機組人員的工作環境。於是在蘇聯部長會議的同意下,開始第一架"圖-126"預警機原型機的研製生產。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起飛中的圖-126預警機

圖-126坎坷的研製過程

雖然方案得到了認可,也開始批准,但是研製過程卻也是很艱難。

天線的設計爭議

當時預警機天線設計有兩種方案

  • 相同點

兩種方案的相同點在於都是在飛機背部的垂直尾翼和機翼中間加裝一個圓形的整流罩,將天線包裹在裡邊。

  • 不同點

兩種方案的不同點在於一種方案是將天線包裹在固定的整流罩裡邊,另一種方案是將天線與整流罩做成一體,使用旋轉的整流罩。

前一種的優點是國際通用方案,且製造沒有太大難度。後一種的優點是重量更輕,設計簡單。於是專家一致通過後者的方案,使用旋轉式的整流罩。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旋轉式天線整流罩的預警飛機。

(小插曲:前蘇聯沒有為這麼大的旋轉體使用的軸承,為此前蘇聯還特意在短時間內集中力量攻克這個技術難關)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圖-126預警機的三視圖

圖-126令人揪心的試飛過程

1960年前蘇聯開始指示建造圖126的第一架原型機,並於1961年開始試飛,之後在試飛過程中不斷髮現問題:

  • 整流罩對飛機的影響

相較於圖-114客機,圖-126預警機加裝了旋轉式整流罩,雖然也是經過精密的計算,但是在世紀飛行過程中還是出現問題,起飛過程中爬升階段容易產生縱搖、起飛後因為整流罩的阻力容易使機身上揚,這些問題都極大的影響飛行安全,考驗駕駛員的水準。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飛行中的圖-126預警機

  • 機載設備問題

前蘇聯是重工業較強,電子工業較弱的國家,此次圖-126使用的電子設備使用的全是真空管,而這恰恰都是前蘇聯的弱項,在實驗過程中各項設備之間的電磁干擾不斷,極大的影響了設備的運轉穩定性。

好在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和調試,這些問題才在之後的研製過程中慢慢被解決。

圖-126,僅僅4年時間便生產、服役

面對北約的威脅,前蘇聯在急需這種新型裝備服役,因此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從1961年第一架原型機試飛到1965年開始生產製造竟然僅僅用了4年時間。在這之後的2年時間裡,第一批製造了3架預警機,第二批製造了5架預警機,總共製造了8架。

之後在蘇聯部長會議的安排下,這些飛機開始服役,並且單獨組成了一個飛行中隊,即第67獨立預警飛行中隊。它們都被部署在立陶宛某基地。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Tu-126攔截監視美國海軍飛機

圖-126的整體特點

圖-126的服役,為前蘇聯的空中預警能力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圖-126預警機在4000米左右的高度可以探測到100千米以外的戰鬥機和400千米以外的巡洋艦大小的水面目標。飛行過程中,圖-126最遠可以提供2000千米以外的早期預警。

同時,圖126可以克服絕大多數複雜的惡略氣象條件,在海上執行特任務如:北冰洋地區,這是蘇聯其它預警設備達不到的。

如此優秀的能力,圖-126極大的提高了前蘇聯的預警能力。

尷尬中支撐的圖-126

雖然圖-126的服役極大的提高了前蘇聯的預警能力,但是在此階段西方國家也在不斷的發展。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西方國家已經具備了超低空方式突襲的能力。這恰恰是圖126預警機的短板,為了能得到有效預警,不得不降低圖126的飛行高度,這樣卻又減少了預警距離,這對於蘇聯來說卻是無可奈何的事。因此前蘇聯不得不研製新一代預警機,那就是下一篇文章的主角:A-50預警機。

淺談俄羅斯預警機發展(1)——

A-50預警機

但是因為A-50研製緩慢,直到上世紀80年代A-50才研製成功開始服役,在這期間,圖-126不得不硬著頭皮支撐著前蘇聯的防空預警任務。

因此說圖-126預警機在尷尬中支撐。

【完】


俄羅斯的第一款預警機——"在尷尬中支撐"的圖-126預警機,希望大家喜歡。下一篇我們會來關注還在俄羅斯軍隊服役的A-50預警機。

有興趣瞭解的可以持續關注【頭條@讀道】,感謝大家的支持。

<code>意見徵求:如果大家有什麼想了解的軍事武器,可以在下方留言,《讀道》為大家一一解惑。/<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