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的幣圈人,正在被拋棄

三十而立,30 歲,對很多留在幣圈的人來說,是個尷尬的年齡。很多人感到越來越焦慮,關於這個行業,關於自己。

身體越來越差,工資半上不下,家庭壓力越來越大。而與此同時,行業知識爆炸,應用落地越來越尬。

去年有一篇文章挺火,講 30 歲廣告人的焦慮。今天,我們也和幾位 30 歲左右的幣圈人聊一聊。

(本文出現人名皆為化名)

幣圈正在拋棄 30 歲的你?

@霍金斯,28 歲,項目運營

| 我已經快一個月沒關注新的幣圈公眾號了

進了幣圈三年,覺得留在幣圈,你必須得成為黑洞,不然就必然被拋棄。三年前的幣圈,哪裡有這麼多新詞,什麼 IEO、DAO、DeFi、交易挖礦、Rollups、zk-SNARKs 等等,每一年都會出現 N 多個新詞。

進入這個行業之後,我每天都在逼自己學習,以前大學我有很多時間,但是工作後,特別是幣圈特別喜歡 996,你真的只能把時間榨出來學習。

互聯網一直都在發展,可是從來沒有像幣圈那樣那麼快,一個月一個熱點,一個月一個知識點。這個時代,無論你是投資者還是從業者,都感到壓力很大。因為你一個月不學習,你就跟不上了熱點,你就很容易被別人說不懂行。

你必須努力地拖著老去的身體去奔跑,生怕被幣圈拋在身後。誰也不知道下一風口到底會在哪,只能咬牙跟進。

如若不是充滿信仰,誰又會保持永遠旺盛的求知慾。我進來三年了,剛開始看到新的知識,我還很興奮。現在已經開始有點厭倦了,我以前每天都會看各種幣圈的公眾號,每天都會等著像真本聰、橙皮書它們的更新,現在,我發現我已經快一個月沒有關注新的幣圈公眾號了。

我也害怕找不到初心,找不回從前的好奇心,而是一種害怕,害怕跟不上未來的時代。

也許,幣圈已經漸漸開始把我拋棄了。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阿普,31 歲,幣圈創業者

| 這個行業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創業者

這個行業的門檻,其實就是沒有什麼門檻。問題很多,所以機會也是很多。

每年都會進來很多小孩,新來的小孩都會有十足的衝勁,每天都會在微信群學習分享,談天說地。看著它們聚在一起分享新的題材、新的技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

一開始在真本聰微信群裡面,我也是很喜歡分享新文章、新觀點、新項目的。後面真的隨著熊市的慢慢磨割和歲月漸長,我也不愛講話了。我感覺現在我的大腦起碼鈍化了幾十年,幣圈太殘酷,耗盡了我的靈感和好奇。

都說幣圈風口很多,一個月一個風口,但真正能捉住的風口又有多少個呢,都是稍縱即逝的跑得快遊戲。這幾年下來,除了狠心的鐮刀,也沒見堅持理想的誰能賺到錢。

幣圈就像一把磨刀,把你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來回摩擦。初入幣圈的你,心懷猛獸,不破樓蘭終不還,一晃三十,熱血就像我手中的半支香菸。

大家說 “堅持”,有時候,我真的沒弄明白大家在堅持什麼,這個行業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創業者。

也許只是一種對青春投注的不甘吧。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德雷克,34 歲,投資者

| 34 歲還沒發財,你在幣圈其實挺可悲的

幣圈是一個朝陽行業,你數一數幣圈的大佬,30 歲以上的基本都是財富自由的大佬了,20 出頭的也大有人在。

你來我們的炒幣群裡看一看就知道,天天熱血的都是大學生,98 年 99 年的,甚至還有 00 後,甚至還有一個高中生。

這個行業從來就不缺新鮮血液,也不缺韭菜,你看幣安那幾個新來的小妹,不都剛成年嘛。你看我群裡的炒客,一個也比一個年輕。

這個行業從來不缺財富自由的少年,你真正應該擔心的,是沒有財富自由的自己。

你和這些年輕人交流一下,你就能體會。他們的夢想,都是來幣圈奮鬥幾年,幾年後搞一筆錢或者混一個很好的經驗再做高級鐮刀。

我也曾那樣,但幾年過去了。如果幣圈這麼好,為什麼我還是這麼窮。

我曾問過這些年輕人,如果十年後,你發現在幣圈還沒發財,你怎麼想。有一個人是這麼回答的:“34 歲還沒發財的話,在幣圈其實挺可悲的。”

是啊,34 歲了,還沒有發財,我在幣圈其實挺可悲的。

30 歲的幣圈人,面對的不僅是工作的壓力,還有自己日漸衰老的身心,還有跑得比你快的年輕韭菜。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30 歲的你正在拋棄幣圈?

其實呢,我身邊也很多 30 歲左右的幣圈的朋友主動離開了這個行業,像昨天小蔥區塊鏈也停止更新離開了。幣圈是一個燒錢,又不穩定的行業,加班和行業落差甚至性別歧視也是很多 30 歲幣圈人離開的原因。

@烏爾基,27 歲,程序員

| 夢想家沒有了夢,只剩想家。

我熱愛幣圈,我喜歡新的事物,所以畢業之後進入了幣圈,並找了一個幣圈初創企業,工作了幾年。

我的日常工作超過 16 小時,天天加班,那時候剛進來這個行業,還是覺得興奮的,天天可以研究加密的東西太棒了。後面什麼分叉幣、什麼 ICO 平臺、什麼 dApps,隔幾個月來一波熱潮,公司也隔三差五地去追熱潮。

每次一有風口,領導就想搞事情,任務就落到加班上,經常加班加到凌晨,什麼 996,忙起來真的是 927(早上 9 點上班,凌晨 2 點下班,工作 7 天)。

以前還有晚上跑步的習慣,後面神經衰弱,頭髮掉落。感覺我的職業病也越來越多了,更別說女朋友了。我也想不明白,幣圈這點傻逼玩意兒,加班怎麼這麼多?

我的家人已經勸我離職了,我也在考慮,找一份朝九晚五,哪怕是 996 的工作。

身體的苦痛讓我感動疲憊,也逐漸喪失當初的熱情。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也被收割得快一乾二淨,貧苦讓幣圈的現實更加血腥,加大了我的焦慮。

我想離開了。

夢想家沒有了夢,只剩想家。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索隆,28 歲,機構分析師

| 活得像螻蟻,才是幣圈從業人員的常態

25 歲的我年輕氣盛,憑著心中的熱血,奔赴幣圈,甚至貼錢追夢。那時候剛進國企事業單位,月薪稅前一萬多,前景可觀,穩定明朗。

現在我 28 了,收入和以前比,好像也並沒有多,房價依然高昂,存款寥寥無幾。那時候在國企,想的是,無激情,現在的話,卻是焦慮了,甚至焦慮更多了。

我開始為 30 歲以後的生活考慮,買房、結婚、孩子,很多這些之前沒有的憂慮撲面而來,薪酬不見得比以前多,焦慮卻成倍的增加,而我甚至不知道我公司,能活多久。

女友年紀也不小了,今年肯定是要結婚的。圈外的人看幣圈的薪水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幣圈的薪資,並不足以讓你在大城市拖家帶口。

幣圈的財富兩極分化,大鐮刀,黑產業,頭部交易所高管,還有幫安排嫩模的中介,賺錢的大部分是這些食物鏈頂端的。

這畢竟是少數,活得像螻蟻,才是幣圈從業人員的常態。

不要幻想從一個坑,跳進幣圈,就能讓熱血的你,把生活過得想要的那樣。幣圈其實也是一個坑,可能還是臭的。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波妮,30 歲,公關

| 這個行業充滿對女性的歧視

如果男的 30 歲在幣圈感受到的是焦慮,女的 30 歲感受到的就是歧視

在幣安一姐和 OK 的九妹撕逼那陣子,我第一次感受到幣圈女性的矛盾。

說得過分一點,其實幣圈對女性是有惡意的,我很愛這個行業,我也很愛這份工作。但現實也是很噁心的。這個行業充滿了對女性的物化和歧視,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沒有變過。

我三十歲了,我就是別人眼中的老女人了,老女人就不配活在幣圈了。

一句老女人了,也會把你的工作能力和對行業的熱愛和專業抹殺了。

這個行業被一群油膩而又自認為有趣的中年直男癌把持,而可悲的,不是於此,而是行業的女性主動去迎合,這群直男癌的惡趣味。

我家人都勸我放棄這份工作,本來幣圈形象就不好,幣圈女公關,這個職業名銜,形象更是糟糕。我很矛盾,我是真的熱愛加密貨幣,雖然我老公沒正面跟我說,但我知道他心裡也不是太好受的。

而且考慮到,我們可能接下來還會要小孩,到時候我總不能半夜兩三點,還給客戶回覆和對接吧?

30 歲的幣圈女性從業者有著比男性更大的壓力,也有更嚴苛的要求,你需要犧牲和放棄很多,但並不會獲得對等的尊重。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基拉,30 歲,自媒體

| 我不想為了賣貨給大家傳遞亂七八糟的價值觀

這個行業的價值觀有點畸形變態,人們只願意消費無腦的垃圾信息。

真正分享有價值的內容的媒體和自媒體,秉持初心的,其實都在這個行業活得很慘。真正吃得開的,都是發無腦謠言,發廣告軟文,一看就不專業的。這些內容其實都很廉價,無益,而且對行業是傷害的。

我不想為了賣貨給大家傳遞亂七八糟的價值觀,這個行業的畸形價值觀,也是給這些亂七八糟的媒體培養的。

“拉盤就是好項目,給錢就是爸爸” 的價值觀,便宜了很多騙子項目,而讓很多真的好項目,過得特別難。

我不會去埋怨這些說 “拉盤就是好項目” 的人,因為本質上,“拉盤就是好項目” 其實是對的,“比特幣只是一場 CX” 也是對的。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看清本質之後,依然熱愛這個行業。但你說出來,是不對的。拉盤和 CX 都只是途徑,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麼?暴富和革命。這些媒體,天天拿著表面的途徑,作為價值觀傳遞,都是噁心的利己主義者,其實是天天給行業倒米,拉了自己的小盤,失去了未來的大盤。

“拉盤就是好項目,給錢就是爸爸” 價值觀盛行,令很多但凡對自己有所要求的行業貢獻者,都很難消化事實,堅持下去。這也是幣圈投機屬性註定的彷徨和兩難。

我不知道真本聰是怎麼堅持下去的,我其實早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30 岁的币圈人,正在被抛弃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每個人都會對行業有落差感。

我曾經和一些剛畢業的年輕人聊過,因為這個行業很新,所以儘管大家都沒有一個說像成為頂級會計師、頂級投行合夥人這樣的雄心。而儘管,大家嘴裡都說,是想進來幹一票賺大錢,但掩蓋在幹一票之下的,很多人都心裡都想在這個區塊鏈時代大潮中,成為先驅,成為浪潮中的一片浪花。

我欣賞他們的衝勁,也感嘆現實的殘酷。幾年下來,當理想面對現實,往往充斥的,都是幻滅。

焦慮是常態,20 歲如此,30 歲如此,40 歲也如此。

屏幕前的你,在感到焦慮。屏幕後的我,一樣也在焦慮,大家都一樣。

你不是一個人在焦慮,我們都在。

遵從內心的選擇。

如果熱愛,請堅持下去。

夢裡能到達的地方,終有一天腳步也能到達。

如果離開,也請勇敢走下去。

讓自己,在幣圈的歷練後,成為更好的人。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