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灰皮鑑定是高古玉辨偽的重要方面,瞭解灰皮形成機理與特徵,至關重要。

一、灰皮形成的機理

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從土氣到灰皮,從淺層白化到雞骨白,古玉的變化逐漸遞進,程度越來越深。土氣是古玉在土壤中受到環境侵蝕,開始出現表面玉分子蛻變,產生灰濛濛的視覺效果,霧裡看花,不太清晰。土氣古玉,盤玩之後土氣逐漸褪去,玉器表面寶光出現,特別漂亮。這也是土氣古玉很受藏家喜歡的原因,有變化就有互動,也更容易促進人跟玉的互養。

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土氣古玉進一步蛻變,開始出現明顯灰皮,這時候就不僅僅是霧裡看花了,局部打光不透,白灰如面膜,參看這件玉豬,就是灰皮。灰皮是玉器表面分子進一步發生蛻變的結果,灰皮之處硬度降低。灰皮進一步加深,就出現了淺層白化,白化打光不透,繼續蛻變下去,就成了我們最喜歡的雞骨白或象牙黃。

二、灰皮的特徵

灰皮最大的特點,就是有過渡,有擴散,有變化。如藍天白雲,沒有一定之規,非常自然。這是因為玉是非均質體,玉器表面發生蛻變的程度不同,一般來說,工痕處或邊緣處最容易蛻變,也就最常看到灰皮。

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灰皮有濃淡變化。灰皮也是一種沁色,也有稱之為石灰沁的,其實灰皮並非外源物質的進入,而是玉質本身發生變化產生的視覺效果,因此稱之為沁色似乎不夠準確。

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三、灰皮的鑑定

懂得了灰皮的形成機理與特徵,也就不難進行鑑定。真的灰皮,一定是自然且富有層次的,厚薄不均,濃淡不一,有擴散有變化,行雲流水,特別舒服。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灰皮表面有土蝕痕跡,有氧化特徵,有工痕殘留,而並非光潔如新。

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仿品灰皮,或者塗抹化學試劑,或者高溫仿製雞骨白,或者使用特殊的材質,總之仿品呆板生硬,毫無靈性,沒有變化,這是鑑別真假的重要知識點。

兩件館藏出土漢代古玉,分析灰皮的特徵與鑑定要點,提高鑑玉眼力

古玉雞骨白,屬於深層變化,尤其在良渚文化玉器上,常見這一特點。雞骨白上的玻璃光,儘量不要盤掉,這種熠熠生輝的光澤,特別惹人喜愛。雞骨白古玉,千萬不要泡水,否則容易破壞皮殼包漿,而成為四不像。記得剛開始接觸古玉時,沒有學習資料,也沒有老師指導,通過百度,發現有泡水試驗:冒泡說明真古玉,拿在手裡有粘手感是真古玉,過水出灰是真古玉,等等等等。這些切不可相信,都不足以作為鑑定古玉的標準。

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