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是根據玖月晞

小說改編的電影,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領銜主演。

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該片於2019年10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11月8日在北美和英國同步上映 。該電影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 ;提名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等12項獎項,中國內地票房15.58億

《少年的你》在題材上另闢蹊徑,它不是以過來人的眼光回味青春的美好,而是直面青春的痛苦和無奈。它用多元化的處理手法講述故事,將校園暴力、高考、愛情、叛逆等幾大青春主題元素彙集在一起,真實還原和直面關注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隱患和問題

在緊張的敘事節奏之下,引發觀眾的關注與思考: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如何避免重演?正是對現實生活的正面介入,使影片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小悲歡小格局,讓青春題材電影擁有了一定分量的現實關懷

電影《少年的你》是一部極具文學藝術的影片,有人說它是中國近十年來最好的青春片。它將社會中一個陰暗的角落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在飽滿的敘事中透出殘酷的詩意,令人沉重到窒息!”讓觀眾在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感觸,滿足了不同性格的人的需求。

這部電影最能打動觀者的,是陳念和小北的抱團取暖,這兩個底層孤獨靈魂的互相依偎,就像兩隻孤立無援的小動物互舔傷口,是生命中莫大的安慰。這也是電影對人文情懷的審視。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易中天這樣評價這部電影:“使電影成為藝術的,是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處。”稱“曾國祥作品《少年的你》我給92分。因為挑剔的我,找不到可以挑剔之處。”可見評價之高。

電影結束時,不少人表示自己哭了,但是每個人的淚點卻大不相同。有的人說自己被陳念和小北懵懂而又執拗的愛情打動了;有的人說自己被校園暴力的險惡所震撼;還有的人說自己替二人的結局感到惋惜,也有不少人說看到了當年高考的自己。

這是一個關於少年的你、少年的我、少年的我們的故事。影片從頭到尾一直很打動我,它還原了青春最真實的樣子,將屬於少年特有的一切都真實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這是一部注重內心表達的影片,本文試通過影片暴露出的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園暴力這一敏感的社會話題,分析悲劇背後的推手及深層次原因,並通過影片主人公的人文關懷情愫,就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問題進行再思考

發生在校園裡的欺凌事件,絕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一個悲劇的產生,一定是千千萬萬個因素不斷地積累、疊加,最後爆發的過程。

一、“校園暴力”引發的悲劇

陳念是一個孤僻的高三複讀女生,母親為躲債逃遁他鄉,留她自己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她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一定要考上北大要出人頭地。在學校裡她性格內向,只求自保。她拒絕了遭受校園欺凌的同學胡小蝶的友誼,在胡小蝶最需要溫暖和幫助的時候逃避了,最終胡小蝶在高考前兩個月選擇了跳樓自殺,

胡曉蝶的跳樓自殺讓陳念陷入了困頓之中。後來陳念遇到了小北,一個被人打得半死不活的小混混。也許是懦弱久了,在胡小蝶死後,陳念深深痛惡那樣的自己,她在小北被痛打的那一刻站出來報了警。

就這樣,一個是被媽媽拋棄、13歲就在刀口舔血討生活的混混,另一個是正經歷著校園暴力的女孩。兩個處於底層社會兩個極端,本不會產生交集的兩個人,得以共生。他們生活在陰溝,卻相互守望,分享脆弱和溫暖。隨著時間的推移,心心相惜的兩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胡曉蝶死後,陳念又遭到了以魏萊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小北答應陳念在暗中保護她免受魏萊的欺凌。骯髒的、孤獨的、壓抑的小北成了陳念生活裡的一道光。“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高考前兩天,小北因為其他案件牽涉而沒能在陳念放學路上保護她。就在那一晚,魏萊糾集了一幫子男男女女把陳念攔在小衚衕裡暴打了一頓,剪了她的頭髮,拍了視頻和裸照。小北迴來後得知真相要去報仇,陳念攔住了他。

終於考試了,下著大雨,小北在考場外看著陳念走進去。此時,魏萊的屍體被人發現。考完第一場,陳唸作為嫌疑人被帶到警局,但沒有證據證明陳念是兇手,警方放她回去繼續考試,各種調查的焦點慢慢集中到了小北身上。

而事實的真相是:當魏萊得知陳念因為拍裸照的事情要去報警時,她找到陳念,跪求她不要報警。本來陳念已經饒恕了她,但因為魏萊一直在用高傲的口氣說著侮辱人的話,陳念氣憤之下地推了她。沒想到的是,魏萊滾下高高的臺階,頭部撞在水泥護欄上死了。小北為保護陳念替她頂了罪

影片聚焦和反映了校園欺凌問題,讓觀眾認識到校園欺凌帶來的巨大危害,它不但會改變人生,更會索人性命。

二、家庭教育缺失造就“問題少年”

一個校園欺凌事件揭示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問題。

影片中的小北是一個社會上的小混混,父母早年離異。13歲時,母親要改嫁,嫌他累贅而遺棄了他,他一個人在一座破爛的小屋裡渾渾噩噩地生活。他混入社會,靠替人打架為生。吊兒郎當、又痞又野,渾身像裹著沙礫。

他的世界就是打打殺殺,就是滿身傷痕累累。這個沒有家庭、沒有父母疼愛的少年,硬得像塊石頭。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小北雖然表面狂放不羈,卻有一顆純真柔軟的心,當他捱打後遍體鱗傷受到陳唸的關愛時,他對陳念說:“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疼不疼,你是第一個

。”其實,不是他不疼,而是被家庭、被父母、被社會傷得太深,只能靠肉體的疼痛來麻醉自己。

校園欺凌的主使者魏萊,在美麗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蛇蠍般狠毒的心。她把胡小蝶逼死之後,又把矛頭對準了陳念。數番受辱之後,陳念選擇了報警,但是由於沒有直接證據不能定罪,最後校方只以停學來處理魏萊,但仍然允許她參加高考。這樣的結果換來的是對陳念更嚴酷的凌辱。

影片中的魏萊擁有所有女孩都羨慕的出身和條件,她家境很好、外表美麗、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她深知年少的自己可以怎樣討人喜歡,所以她裝懵懂、裝無知、裝單純,甚至偽裝到連自己都以為自己就是那個樣子。她執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自我為中心,看不到周圍的人活得有多辛苦。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魏萊性格的養成和原生家庭有著必然的聯繫,她的父親很嚴厲,母親高高在上,喜歡講大道理,但她永遠缺少父母的陪伴。以至於她慢慢學會了怎樣做才可以讓父母滿意,她學會了甜甜地微笑,學會了用輕柔的話語和別人交談。但真正的自我卻開始慢慢腐朽,更可悲的是,沒有人告訴她這樣的自我是不對的,甚至連真正瞭解她內心的人都沒有。

她因為害怕父親的冷漠而去求陳念原諒,當陳念一妥協,她馬上又像個沒事人一樣,對於她來說之前的毆打、拍裸照、剪頭髮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玩笑。

她追上陳念,說她想考北大,她大談著自己的未來,一點也沒有認識到自己毀了多少人的未來,可笑的是,她的名字就叫“魏萊”。在那一刻,陳念內心的情感完全爆發了,她把魏萊推下了樓梯。

陳念推下了魏萊,也在一定程度上斷送了自己的未來。陳唸的家庭很普通,甚至活得很辛苦。一個賣三無面膜的母親,一間狹小擁擠經常有人來催債的房子,這是她的家,她的背後沒有一個強大的港灣讓她可以躲避。清晨,她的母親要拖著一大袋面膜出去販賣,她在窗戶前看著默默流淚,她什麼也不能說,什麼也不能做,只能自己一個人扛。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縱觀影片中那些欺凌與被欺凌的對象,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和保護,欺凌者肆無忌憚,被欺凌者時不敢聲張。家庭教育缺失是導致的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校園欺凌與學校教育

在校園欺凌裡,學校的教育與管理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存在。影片中陳念鼓起勇氣選擇報警後,她的班主任卻問她:“你覺得你做得對嗎?”這句話讓陳念看不到一絲光明。

學校只注重升學率,其它的有關心理和成長中的問題一概不聞不問;老師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只關心學生能不能考個好學校,好大學,這樣的教育如同是在傳銷。

陳唸的班主任,除了成績之外,對學生的一切都漠不關心。校園暴力事件被警方披露時,班主任雖然告訴陳念,她做的是對的。

但之後,班主任並沒採取任何補救措施,而是選擇逃避現實,引咎辭職。班主任和陳念告別時,窗外下著灰濛濛的雨,在陳念看來,散發著一種迷茫的氣息。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如果我做的是對的,那為何這個世界依然還是如此冰冷無情?

一個生命不在了,只賠了些錢就了事。警察到學校調查,當上課鈴響時,學校領導居然說:“讓她去上課吧,她們高三的時間耽誤不起。”難道一條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幾節課重要嗎?

還有警方,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取證不足、缺少直接證據,所以即便陳念報了警,警方也無法對欺凌者給予懲處,只能交回學校給予相應的處罰。而取證不足的原因,在於學校的無關痛癢、學生們的冷漠。

冷漠的,還有普通人的看客心態。

影片一開始,胡小蝶輕生引發校園轟動,學生們議論紛紛,卻在老師出面後又趕忙撤回所發的消息,一時寂靜無聲。一段消息接連發出又集體撤回的畫面不僅是對影片中操作消息的學生的行為描寫,更是對他們“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看客心態”的象徵。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陳念在小巷裡被欺凌的時候,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大的動靜,沒有一個人發出一聲正義的吶喊,沒有一個人打110報警。只在最後時刻,從一扇窗子後面,傳來一聲“再鬧就報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這場暴行。

影片中的陳念沒有在老師那裡得到救贖,胡小蝶也是,她們只有忍耐,忍不過去了就只有死亡。很多人會站在一邊嘲諷說,這可真懦弱。可只要

傷口不是在自己身上,就永遠不知道它有多疼

影片中的鄭易無疑是正義的代表,但正義不是永遠都能戰勝邪惡的。正義會缺席、會無可奈何、也會被打敗。陳念報了警,那三個欺凌者被退學,但也只止於此。她們還是能參加高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內心沒有一點愧疚與不安,陳念還是會被她們欺凌,但她不會報警了。

校園欺凌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它需要家庭、學校、警方及全社會上的共同努力,關愛青少年成長,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成長和生存環境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四、反對暴力,關注青少年成長

字典上解釋,少年是10歲至17歲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一定形式的自我價值觀和自我認知能力。而即將邁入18歲的少年,用他們在成長歲月中所積累的認知,努力想看清並且融入這個世界,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灑滿陽光的少年時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近年來“校園欺凌”一直是全社會密切關注的青少年成長問題,電影《少年的你》在展現其真實青春世界的同時,堅持反欺凌反暴力,是近年來少有的守護青少年成長的現實青春力作。

導演曾國祥在採訪中說,我們都特別想把這個故事拍好,想告訴陳念、小北那樣的少年,你可能總會遇到一個人或一些朋友,他們會願意去幫你,而且你不是孤單的。從一個方面呼籲全社會關注青少年成長,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們在成長期爆發出的心理問題

1、

暴力傾向的產生原因

  • 人的潛在本能

校園暴力的主要誘因之一是青少年的個體攻擊性太強。根據心理專家的研究,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容易引起情緒上的衝動和憤怒,因而產生對一定的對象報復和攻擊的行為。絕大多數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寵愛,極易染上心胸狹隘、自私、任性、萬事以我為中心的毛病,遇衝突就會把這種不良的心理帶出來,從而釀成校園暴力。

  • 家庭因素

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與家庭的教育很有關係。如果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不好、管教方法過嚴、疏於管教或過於溺愛等,都會對孩子的健全人格培養產生不利影響,使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人格障礙,這也是校園暴力的誘因之一。

  • 學校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偏重於知識教育。教師被沉重的教學任務及升學率束縛,學生也被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師生間處於一種緊張的關係中,很少有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

一些素質低下的老師對待學生不是以身作則,而是以打罵、諷刺、挖苦或體罰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學生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老師的打罵,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擊,校園暴力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

  • 社會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會轉軌的變化時期,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也使他們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例如,越來越多的遊戲場所,歌廳、舞廳和遊戲機室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為了滿足玩遊戲機的願望,不顧一切地勒索低年級學生的錢財,如果得不到錢,就實施暴力行為。另外,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書刊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形成影響很大。

2、關心青少年成長,我們需要做什麼?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警惕校園暴力,關注青少年成長環境,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重要課題。

  • 青少年處於身體與心理快速成長階段,思想上他們自認為已經成熟,但是從社會責任與社會義務來說,卻沒辦法負擔起大人的責任,父母們要明白,此時的他們既是大人也是小孩。在一些方面,父母需要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尊重並瞭解他們的想法;而在另一方面,父母需要時刻關注青少年的心理變化,把他們當成小孩,及時加以引導與安慰。
  • 學校是培養國家棟梁的基地和搖籃,教師是學生啟蒙者,學生的知識積累主要來源於學校和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學校和老師必須要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多方面關心和關愛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正確引導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在遇到問題孩子的時候,老師不要通過家長去一味指責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容易使孩子自我封閉。老師多理解孩子,循循善誘,關心孩子身心成長,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心和支持,社會各界要參與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營造青春向上的生活環境;要大力宣傳正面向上的社會形象,建立和拓展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強心理健康引導,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和預警機制等;加強法制和道德教育,讓孩子們明白那根“不能碰觸的紅線”在哪裡。共同引導和教育青少年,做一名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青少年。

寫在文後:如果看完電影,每個人都能想到我要做一個怎樣的少年,我們要給小孩一個怎樣的青春,這就是影片的意義。讓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校園暴力這一社會問題,幫助更多青少年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擁有更美好的青春,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希望每個人都能遇到願意守護一生的那個人,希望少年的心、少年的你,一直純潔和美麗


豆瓣8.4 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影片——負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寫溫暖的文字,講真情的故事,希望帶給大家感動與力量。請關注@翰墨凝香軒,讓我們在文字裡相遇、相識、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