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一、目標的高低,竟然會影響我們的成就?

陳芳和張茵在工作上的態度有點不同。陳芳凡事要求做好,比如拍個照片都要把樣板擺得整整齊齊,找好角度。張茵則不一樣,管樣板是什麼樣,只要能有照片就好。

陳芳每封郵件再三檢查沒有錯別字沒有語法錯誤,相關的信息一次給齊。張茵信奉的是郵件是用來幹什麼的?主要是溝通用的,有錯別字沒關係,意思到了就行;少一些資料也沒關係,再寫一封就是了。

一年過去了,陳芳被評為了優秀員工,張茵表示憤憤不平,明明工作都做得差不多,為什麼她是優秀員工自己不是?

無獨有偶,研究人員對哈佛畢業生做人生目標跟蹤調查,發現3﹪的人曾確立遠大目標;10﹪的人有明確的短期目標;60%的人沒有清晰的目標, 27%的則沒有目標。

20 年後,研究人員發現3%的人,完成了當初既定目標,成為了最成功的人士,那10﹪成為社會中的上層人士,那60%的人在中下層比較安穩地過日子,而那27﹪的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從這組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實:許多人一事無成,並不是他們沒有天才的智慧,而是因為他們缺少雄心勃勃、排除萬難、邁向成功的動力,不敢為自己制定一個高遠的奮鬥目標。

這就是著名的“吉格勒定理”,是由美國行為學家J.吉格勒提出來的,他認為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個認定的高遠目標,他將一事無成。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高目標不是拯救蒼生改變歷史才叫高目標,對職場人士來說,樹立一個在自己所在行業中的做到翹楚,也屬於自己的高目標。而高目標實際要求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力,要有比好更高的要求,有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二. 高目標要求會對我們的工作產生什麼影響?

1、 目標可以讓我們走正確的路,但是高的目標才會增加自己動力。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的比正常人更出色。並且目標越高,碰到的問題就越小,而目標越小,碰到的問題就顯得越大。

這就好比爬山,如果我們想去的是最高峰,那眼前的坡就是小坡;但是如果我們想爬的就是小山坡,那一點點的坡都很陡。難度的大小,和我們的目標有著密切的關係。

2、高目標可以調動內驅力,進入上升的正向循環。如果目標定得太低,在完成目標後會有一種滿足感,漸漸開始懈怠、墮落,而目標則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正如籃球架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如果籃球架跟人差不多高,不用費力氣便能“百發百中”,那大家會覺得這個活動沒有意思從而放棄投籃。並且籃球架還有一個重要啟示是如果達到了目標,要繼續提高目標,否則目標就會失去吸引力,讓人散失進步的動力,滿足於成就感中。

孔子說過:欲求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上上。我們的目標要比自己實際想達到的高一點。

比如劉芬的項目,領導要求2個月內完成但是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1個月內完成。

在此期間,她一直追蹤進度,和供應商密切配合,最後雖然不是1個月內完成目標,也以40來天的成績實現交付,速度超過了領導的預期。

她一貫高標準、高執行的特性,為自己贏得了項目經理職位。

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3、高目標會讓我們摒棄半途效應,堅持到底獲得成功。

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但是有遠大的目標、高的要求能讓我們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度過這個時期。

歷史上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力把認定的事情堅持到底完成。俄國青年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在創建非歐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新論的過程中,許多人嘲弄、攻擊他,說他是“瘋子”、“怪人”、“瞎胡鬧”。但是,羅巴切夫斯基不為所動,把侮辱和誹謗置之度外,勇往直前,繼續他的研究。最終他取得了偉大的成功。

比如我們熟悉的俞敏洪,堅持了三年才考上北大。在北大的學習中,收穫到了他後來的好搭檔也為他的創業打下了知識基礎。

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三. 既然高目標中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實現呢?

1、使用WOOP方法,連接夢想和現實,確定自己的最高目標。

人通常不是排查完所有的選項之後從中挑出最好的而是選擇符合自己心理預期的。所以可能選擇的是我可以做的而不是我想做的,而WOOP方法是讓我們找出真正想做的。

W: Wish, 即你想做什麼, 找出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內心最渴望的東西是那些目前我擁有的是很好但是我還是想要去的地方。

O:outcome,結果。回顧自己做得最有意義的是什麼。並且確定這這件事情的內心感受,而這些感受就是你內心深處所追求的東西,由此去思考以什麼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

O: Obstacle、看看現在距離自己的夢想有什麼障礙並且要摒棄自我設限,發現更多可能。“自我設限”就是在自己的心裡面默認了一個“高度”並且常常暗示自己:不可能做到、成功機會幾乎是零等。在確立自己目標的時候,放棄這些限制性想法,專注於自己想到達成的目標。

P:Plan. 制定計劃並落實到行動。

去掉這些限制自己的假設,從新的角度來確定自己的目標。

比如吳萍做的是項目管理的工作,但是她對自己的工做要跟很多人和部門溝通感到很頭疼,用WOOP梳理之後。她發現了自己的興趣:

Wish: 不喜歡跟太多人溝通,喜歡自己獨處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簡單的人際關係。

Outcome: 在練書法和當老師的時候,最有成就感

Obstacle:目前有壓力,並且覺得自己練的書法沒有什麼用,也拿不到什麼證書。改變了這種想法之後,她試著去參加了書法考試,結果拿到了硬筆書法中級證書。可以去給小朋友上書法課。

Plan: 她的計劃是:半年內考下教師資格證書並去培訓機構做兼職老師,如果自己能適應的話,就三年後就辦個書法培訓班。

去培訓學校和孩子們打交道後,她覺得整個人都輕鬆多了,甚至抵消了部分工作帶來的壓力。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也找到了自己可以發展的事業。

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2.使用一分鐘目標管理法,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一分鐘經理人》裡提到之所以我們選擇放棄,是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遇見了難以克服的問題,或者看不見成功的希望。但是把目標分化為小目標,就能激勵我們不斷繼續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最後到達大目標。

而使用一分鐘目標管理法,關鍵在於3個訣竅:即制定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讚美,一分鐘反饋

一、制定一分鐘目標。也就是說把大目標分解成剛好可以用一分鐘正好讀完的小目標,這樣的目標才能讓人感覺到沒有壓力,想去完成。

二、制定一分鐘讚美。完成之後,給一分鐘的時間讚美自己,讓自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三、制定一分鐘反饋。花一分鐘的時間去總結反饋自己的完成情況。

比如小松是這樣制定他的一分鐘目標去學會攝影的。

大目標:學會攝影並且要在雜誌上刊登自己的作品。

一分鐘目標:第一個一分鐘目標:找出市場的專業書籍先了解

第二個一分鐘目標:篩選相機

第三個一分鐘目標: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

一分鐘讚美:每完成一個目標後,讚美自己超有執行力,任務完成得非常不錯。

一分鐘反饋:回顧書籍、相機篩選是否全面,是否還需要補充。

就這樣,在一個一個小目標完成之後,小松的攝影技術大有長進,慢慢成了公司了活動的御用攝影師,照片也經常被刊登在內部刊物上,成了公司的小名人。

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3、 加強執行力,像實行4DX商業原則一樣執行自己的目標。

4DX是《高效能人士的執行四原則》中的四項原則,用以幫助公司實施高水平的戰略,在個人身上也同樣適用,可以讓我們更關注於自己的最高目標。

01、 關注點放到極端重要的事情上。極端重要的事情是指有明確的目標,實在的收益。

02、抓住引領性指標。引領性指標是指衡量了實現滯後性指標的新行為。

03、準備醒目的計分板。這裡的記分板更多的是做個醒目的標記,看自己的目標進度到了哪裡,是否完成既定的任務。

04、每週回顧。看自己的進度是不是跟自己的目標想匹配,是否需要做些調整。

比如程遠想要做公司內最好的銷售人員,使用4DX商業原則,他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 把80%的精力放到大客戶身上。

第二步: 關於大客戶本身的銷售狀況和產品需求,因為這些引領性指標直接決定客戶的訂單類型和數量並且做好相應的準備,比如提前準備物料及產能等。

第三步:把客戶的定單情況整理出來並且追蹤進度及查看是否符合預期。

第四步:每週總結並調整下週的工作重點。

職場上有目標還不夠,要更高的目標。“吉格勒定理”給我們的啟示

西方有句諺語:“人的天賦像火花,能熄滅也能燃燒,而讓其燃燒成熊熊烈火的辦法,便是樹立遠大的目標,並向著這個目標不停地努力。”在職場上樹立適合自己的高目標,可以提高我們的執行力,調動我們的積極性,讓我們的收穫,比自己能做的還要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