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于禁劇照

于禁,三國時期魏國武將,被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後世將其與張遼等合稱為“五子良將”。襄樊之戰失敗後,投降關羽,關羽敗亡後,于禁從吳國回到魏國,最終被曹丕設計羞辱而死,于禁之死是三國中一大奇案。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于禁

功勳卓著

于禁的文武功力非常強,他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合稱為“五子良將”,其中,于禁位列第一,于禁為魏國貢獻良多。

在宛城之變中,于禁在魏軍對抗張繡的戰役中,面對對方小人造謠生事,在曹操面前誣告自己,仍能夠有理有節,嚴守軍令沒有因為此事臨陣脫離陣營,從此得到曹操重用。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于禁

在官渡之戰中,于禁抵抗住強大袁紹軍隊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在防守的同時,尋找合適時機主動進攻,造成袁紹軍隊以重創。

樊城之戰的轉折點

樊城之戰,是蜀魏爭雄間的一場著名戰役,對三國態勢產生重要影響。也是于禁一生的轉折點。

219年,蜀軍對曹操發動進攻,當時關羽帶著大軍進攻樊城,守將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于禁

面對尋求決死一戰的于禁和龐德大軍,關羽顯示出極高的軍事素養,策劃出“水淹七軍”的好戲。

最後,龐德成了關羽的俘虜。他始終立而不跪,並對關羽大罵不止,直到最後被殺。

而同樣被俘的于禁,卻做出了一個讓以意想不到的舉動——向關於投降。史書中,用了“遂降”的字眼。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曹操劇照

曹操的困惑

消息傳回曹營,所有人都驚呆了。龐德寧死不屈,于禁主動投降,強烈的反差,讓曹軍上下議論紛紛。曹操百思不解,說了一句:“我和于禁相識30年,怎料在危難之處,于禁反而不如龐德呢!”這種失望,在曹魏帝國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在於禁重返曹營後,逐漸爆發,最終吞沒了于禁。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大將於禁

于禁投降“真相”

有關於禁投降關羽的真相,史學家議論紛紛。有一種觀點認為:于禁兵敗關羽時,手下士兵有三萬之眾,這些士兵都是曹操用命換來,對曹魏帝國來說異常珍貴,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于禁的投降有可能是為了保全三萬戰士性命,寧願自己一生背上“投降”這一生洗不脫的汙名。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關羽

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被殺,是三國中一件重大事件,引發了一連串重大事件發生。

219年10月,曹操挑撥孫權攻打關羽,孫權因一向對關羽不滿,又對荊州覬覦已久,主動向曹操請纓攻打關羽後方。東吳名將呂蒙偷襲荊州,荊州守將麋芳、士仁不戰而降,導致關羽陷於被動。關羽軍隊漸漸解散,退至麥城。12月,試圖詐降以乘機回蜀,被呂蒙看破,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被斬殺,割下首級。投降關羽的于禁,又轉投東吳。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曹丕

孫權“投降”

蜀國劉備與關羽,桃園結義,情同手足,為了給關羽報仇,傾注全國兵力發動對東吳的戰爭。

221年8月,在劉備復仇大軍的壓迫下,為了自保,極度緊張的孫權派人歸降曹魏帝國,帶來了兩件禮物:一個是關羽首級送給曹操;另一個是送回曾投降關羽的大將於禁。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于禁

形容憔悴的于禁

于禁回到曹魏之後,卻遭受同僚的嘲笑和譏諷。史書記載,當時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形容憔悴,臉龐銷售、蒼白,酷似伍子胥“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這是他內心受到極大沉重壓力的顯現。曹丕對於禁表示安慰,用戰國時期的苟林父和秦國大將孟明視,這兩個人類似的經歷,寬慰他,同時,任命他為安遠將軍。教他前往鄴城(河北省臨漳縣),祭拜曹操墓園。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曹丕

曹丕的狹隘

表面上,曹丕似乎對於禁不計前嫌,原諒了這位投降的將軍,但是,內心深處,曹丕可沒有放下,並且私下裡派人做了精心準備。

于禁到了曹操的陵墓,進行拜謁祭奠時,突然發現墓園的房舍內畫著很多壁畫,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原來畫的是:關羽戰場上馳騁威猛,龐德拒不投降怒罵、于禁帥軍降服等內容,壁畫畫的栩栩如生,神情並茂如同真人一般,陪同的將領們見到壁畫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于禁頓時覺得羞愧難當,恨不得有個老鼠洞,鑽進去。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曹丕

于禁回去後就大病不起,沒幾天竟然羞憤而死。曹丕給他的諡號是“厲侯”,這名字意味讓他遺臭萬年,為後人所唾棄。

曹魏一著名大將,遭受羞辱致死,投降也許另有原因?

玩弄權術的曹氏父子

罕見的死法

于禁羞愧致死,這在中國古代史上不多見。一國之主曹丕採用見不得人的伎倆和下流的手段,給於禁制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于禁羞愧之死的慘案。這位三國之中被冤死的人,至今還被人指責、批判。

參考:《中華野史》、《三國演義》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