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下,化肥會漲價?先看看這個……

近期糧食危機加重的新聞甚囂塵上,很多人把此當作化肥市場的利好來炒作,而筆者的觀點恰恰相反。

一、中國的小麥、水稻儲備十分充足,根本不會發生供應短缺;

二、農產品價格一般會同漲同跌,在玉米、棉花、大豆、糖價格都處於歷史低位時,必然會引導種植結構的改變,增加水稻、小麥的供應。而至今我們還沒看到國際市場棉花、玉米等的拉漲痕跡,因此不可能發生糧食危機;

三、一定是糧食種植面積下降了,才會發生糧食危機,因此即使發生糧食危機,也代表了化肥需求的下降;

四、當前的糧食危機更多地是因為在疫情下農產品的供應鏈中斷,而很多人又會儲備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糧食,從而造成短期的供求失衡;

五、在疫情、低油價和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大豆、玉米、棉花、糖、經濟作物的需求會大幅下降,因此,從全球看,農業的化肥需求必然大幅下降。

因此,以糧食危機來炒作化肥漲價並不明智,還可能混淆視聽,影響大家對市場的判斷。

有人說,今年國家重視糧食生產和就業困難,國內糧食種植面積可能會增加,從而增加化肥的需求。表面看,這個分析很有道理,但事實上,增加的面積一定是過去的拋荒地,而拋荒地一般面積小、耕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這就決定了增加的收入將十分有限,復耕的可能性極小。

今年政府加大了早稻的扶持力度,據傳,補貼高達150元/畝,使得今年南方的早稻面積擴大,化肥需求提前,但種植雙季稻一旦晚稻播期太遲,很可能會受到寒露風的影響,造成大幅減產,在茬口極緊的情況下,很難選擇直播,從而大幅增加成本,這就是南方近年來雙改單面積不斷擴大的原因。早稻的產量雖然偏低,但生長期短,化肥、農藥的投入少,遭受自然災害的風險小,算上補貼,甚至高於種中稻和單晚的效益。由此,我們不得不擔心,早稻面積的增加可能帶來中晚稻面積的下降,從而影響中晚稻的化肥需求。

如果考察一下今年與2016年化肥市場的走勢,可以進一步證明借糧食安全炒作化肥漲價也沒道理。

2016年,從4月份後,尿素價格持續下跌,山西最低達到了1000元/噸,中間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最終很多固定床產能被迫停產,從此退出歷史的舞臺。

今年同2016年相似之處在於:一、全球油價大幅下跌;二、國際市場棉花、大豆、玉米、糖為代表的大宗農產品價格處於歷史低位;三、化工產品價格普遍大跌(今年尿素跌幅遠低於其它化工產品);四、尿素產量處於高位。

今年同2016年的不同之處在於:一、煤炭價格今年處於下行通道,而2016年處於上行通道,今年尿素的成本支撐更弱;二、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三、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可能負增長,而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了2.4%;四、今年受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復工推遲,而後期傢俱出口近乎停滯。

可以看出,同2016年相比,除了國內農產品價格構成有利因素外,其它各方面都對尿素的價格形成負面的影響。

因此,今年尿素的基本面甚至弱於2016年,價格持續下行難以避免。市場別被“糧食安全”的炒作忽悠了。

溫馨提示

疫情期間,《農資導報》正常出版。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物流受阻、社區封閉、村鎮封閉現象,如果讀者不能按時收報,可以關注農資導報微信號,免費閱讀報紙電子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