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原尻淳一,本身是一個商業人士,所以他的這本書,更多的內容是側重於商業人士的閱讀問題。

但是,裡面的很多方法,我們自媒體人也可以拿來用。比如我的上兩篇文章,寫的是跟《高效能閱讀》怎麼提高讀書興趣,學習怎麼速讀。

那還只是讀書的初中級階段。上學時的讀書,可能只這前兩個階段就夠用了。但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只會讀已經不行了,還要將知識為自己賦能,最終實現產出。

本書的後三章,解決的就是從輸入到輸出的整個流程問題。

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一、選書的原則:70:20:10模式

自媒體時代,讀書不能只憑借興趣愛好,更要結合自己實際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書籍。

這一點,身為商業人士的原尻淳一更是明白。他在《高效能閱讀》中提到了一個原則,即“70:20:10模式”。

這是根據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演變而來:

根據該黃金比例,谷歌將70%的資金和時間用於充實現有服務,20%用於充實現有服務的周邊服務,10%投資於全新的未知領域。

根據這一模式,原尻淳一提出,在選書的時候,要將70%的資金投入到與專業有關的書籍當中,20%投入到專業周邊的領域,10%用於未知領域,作為自己知識技能的拓展。

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我們也可以遵循這一模式,比如我們自媒體定位於情感類,而要想寫好情感類文章,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那在選書的時候,我們就要將70%投入到與心理學方面書籍,20%投入到其他與情感相關的書籍,10%可投入到其他感興趣的書籍上,比如自媒體運營等等方面

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二、讀書的準備工作

  • 帶著目的讀書

萊昂納多·達·芬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開始先考慮最後”。

在選書讀書之前,先要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樂讀”還是“實讀”?“實讀”又是想產出什麼內容?

帶著目的讀書,因為有了源動力,讀書的時候精神更容易集中,理解力也會大幅上升,大大提高讀書的效率

就像做自媒體,要先選好領域,然後在這個領域深耕、拓展。你不能今天寫篇情感類文章,明天又寫篇生活類,後天再寫職場領域,這樣的話,在自媒體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 當日事當日畢

據稱,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拍攝《現代啟示錄》時遲遲無法完成剪輯,黑澤明導演告訴他,“當天拍完的部分要當天剪輯”。這或許便是黑澤明導演製作電影的技巧吧。然而,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乾脆利落地完成產出的本質。仿效黑澤明導演的話來說,就是“當天分配的資料當天解剖,為第二天做好準備”。

提前做好計劃,然後根據計劃嚴格執行,當天的事情必須當天完成,不能拖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現代人面臨的誘惑如此之多,一會兒刷刷頭條,一會兒看看微博,一會兒又到微信裡聊聊天,不知不覺時間就溜走了。

人都有偷懶心理,今天完不成就想拖到明天,但明天還有明天的計劃,越積越多,越拖越久,可能目標永遠完不成

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堅決不能拖延到第二天。

  • 要學會更新迭代

重讀積累的文件,進行版本升級,為以後做好準備吧。

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更新,知識更是要多升級,更新迭代,才能促進自己在領域內不斷髮展進步。

我們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文案:

我們這一期的內容,在以往幾期的基礎上,進行了迭代優化。

任何領域的知識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自媒體人,更是要學會將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升級,以期有更優質的內容產出。

  • 找到適合自己的文體

每個人性格各不相同,對應的文體風格也不會相同。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多嘗試各種文體,在摸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

在尋找適合文體的時候,我們可以對標各領域大咖,多拆解他們的文章結構,模仿寫作。學習不同風格,逐漸形成自己的文風。

讀書的目的不只是習得他人的教訓,還有“找到文章的範本”。

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三、讀書中積累素材

在讀書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做筆記,形成獨家素材庫,原尻淳一稱之為解剖術,像做手術一樣對所讀的書進行拆解。

《高效能閱讀》中記錄了兩種解剖術:

第一種是標記術解剖

這一方法是作者在ISIS編輯學校任代課老師時學到的,一共可分三點。

  • 1. 標記關鍵詞和人物名

跟速讀一樣,先找關鍵詞,再加人物名。用不同符號標記“人物名用括號,關鍵詞用方形或圓圈框起來。另外,在重要的文句下劃橫線或波浪線。”

  • 2. 將標記部分連接

用不同的符號將剛才所標記內容關聯,對立關係用“一”,遞進關係用“>”表示。

  • 3. 創意與疑問

在標記內容處寫下自己新的創意,內心的疑問。

原尻淳一很喜歡將書當作筆記本,直接在書上做標記,寫筆記,喜歡這種方法的可以試試。

第二種是解剖雜誌彙集優質信息

雜誌解剖前要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能否用作產出內容和結構的範本?
  2. 能否用作說服材料(數據)?
  3. 能否用作產出的設計範例?

只有符合這三個條件,才可以算作是優質信息,分門別類剪裁收集,留作以後產出的素材。

像這樣,閱讀雜誌的同時進行“解剖”,收集與自己的產出直接相關的素材,以後使用起來會很方便。如此一來。在享受讀書喜悅的同時,還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四、建立用於產出的雲數據庫

現代化社會,各種社交媒體、應用軟件層出不窮,選擇用的順手的軟件建立獨屬於自己的素材數據庫,輸出時隨時拿來用。

《高效能閱讀》中,介紹了幾種建立數據庫的方法,也安利幾款軟件,其中就包括我提過的大象——印象筆記,也是我認為功能最強大、最好用的軟件。

它除了文中提到的可以保存網頁,設置好了可以自動保存朋友圈,喜歡的公眾號文等,還可以分門別類建立筆記本組,可以作為移動筆記,有靈感有素材可隨時記錄。

甚至,它完全可以替代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將書作為筆記本,在上面作標記的方法。因為只要已經作成電子書的書籍,就可以導入大象,在大象中插入卡片寫感想,用不同方法標記,且更加便於搜索,人人都可建一個帶有自己屬性的谷歌王國

當然,大象還有其他功能,比如可以搜索圖片上的文字,它每個月上傳文件有上限,都需要充會員,這些我還用不到,它的免費功能完全夠我使用。

去年我曾專門報班學習過如何使用象,可惜因各種原因中斷寫作,沒有利用起來。今年重新入坑,正打算把它充分用起來。目前還只是用它作簡單的記錄而已。

跟著《高效能閱讀》,4步建立獨家素材庫,輸出變得so esay

寫到現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已經拆解完畢,總的來說,作者原尻淳一在本書中,所總結的89種讀書技巧,可分為初、中、高級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技巧可供選擇。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偏好,選一種或幾種實用的技巧

而我一共分了三篇文章,來分別介紹這幾個階段,同時加入了我自己的理解與改進,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會方法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要用,學以致用,才是學的最終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