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保衛!保衛!保衛!保衛!保衛!

今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年初以來,伊春市生態環境局按照全省及當地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制定任務目標,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原生態”五大保衛戰。


藍天保衛戰:作好無組織排放排查和深度治理


伊春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工作通知,計劃對轄區內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開展無組織排放摸底排查,制定無組織排放整治清單,進行臺賬管理。在排查的基礎上,計劃在9月末前對涉及無組織排放的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完成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各縣(市)區對照整治清單,按照“一企一策”措施,督促企業實施無組織排放整治,精準施策,全面推進和完成整治任務。同時,加大對重點企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管控情況的日常巡查力度,監督企業嚴格落實規範要求,對檢查發現的不符合整治要求的企業,下達整改通知,督促企業限期完成整改。開展定期調度,按照“周調度、月總結、季通報”要求,各縣(市)區要及時報送無組織排放治理工作進展情況,適時進行通報並開展現場調研督導。


碧水保衛戰:確保水質不斷提升


2020年,伊春市提出了水環境保護目標任務,水環境質量列入國家責任書考核的4個斷面地表水I-III類水體比例達到25%以上,黑龍江嘉蔭段和湯旺河干流滿足地表水IV類水質,呼蘭河、伊春河和西南岔河滿足地表水III類水質。加大城鎮汙水處理廠監管力度,保證汙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開展專項執法檢查,確保19家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達標排放;定期監測水源地水質,依法解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重點任務;加強流域涉水企業執法檢查力度,重點檢查企業汙染治理設施是否穩定運行、是否存在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對按新職能劃轉的全市尚未驗收的39個入河排汙口全面驗收;加快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程項目建設,通過現場督查、核准,對未按時完成任務的進行約談,推進14個規劃項目建設進度,全面完成環保驗收。


淨土保衛戰: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伊春市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目標,對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積極推進落實“土壤十條”行動計劃,在完成土壤調查的基礎上,實施土壤汙染管控與修復,重點對不規範的垃圾處理廠清理和治理,對廢棄垃圾堆放場汙染周邊農田問題加大治理和修復力度。督促推進大西林(二期)、原帶嶺區和原金山屯區三個土壤調查評估項目。找準被汙染地塊,積極對上爭取土壤治理項目,加大汙染治理力度。加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加強對電子廢物等再生利用行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的環境監管。加強疫情防控,高度重視並抓實抓細醫療廢物環境監管,強化收集、儲存、轉運、處置四個環節,及時、有序、高效處置醫療廢物,做到日產日清日處理。貫徹執行《伊春市廢棄食用菌包汙染環境防治條例》,對地擺木耳菌包加強監管力度,積極推進地擺木耳菌包的清理和綜合利用,保護好黑土地,確保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美麗鄉村保衛戰:持續改善農村(林場所)人居環境


伊春市將全面完成全市“十三五”15個建制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加強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制定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對人口密集的農村(林場所)生活汙水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對人口分散的農村(林場所)生活汙水,進行單戶拉運,合理解決農村(林場所)生活汙水處理問題,確保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年年有提升;加強鐵力、嘉蔭現有的農村汙水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實現達標排放;督促其他縣區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制定規劃,推進落實農村汙水治理工作;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汙染,嚴格落實農業“三減”,確保不超標準;監管廢棄農藥瓶、包裝袋回收,減少土地環境汙染;加強農村畜禽養殖糞便處理,對規模化養殖規範建設汙染治理設施,並達標排放。


原生態保衛戰:走好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伊春市堅持“綠色即是發展”的理念,將繼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市“一張圖”,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嚴格落實《伊春市生態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嚴厲懲戒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對“綠盾2018”保護區違規問題,按時間節點完成整改銷號;開展“綠盾2020”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聚焦保護區採石採砂、工礦用地、核心區旅遊設施和水電設施四類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實地核查,建立問題臺賬,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的違法行為;推進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計劃完成兩個鄉鎮的創建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