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小說《坡道上的家》是作者角田光代最新的一部作品,講的是年輕媽媽裡沙子被意外選為陪審團成員,在審理水穗殺女案的過程中,隨著案件細節的一一披露,裡沙子在日常育兒生活中體會到的那些絕望和崩潰,竟然隨著案件的判決而一一浮現,感同身受的折磨促使裡沙子開始一點點的回顧,反思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裡。


曾經以為育兒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快樂的事,可是後來為什麼這些純粹和快樂卻讓身在育兒漩渦中的女性們受盡痛苦、壓抑和折磨?!


男人的不作為是女人育兒生活悲劇下場的元兇


01

水穗和丈夫壽士結婚後開始了壓力重重的育兒生活,壽士在家裡摔東西,還大聲要挾水穗,並時常用各種暗示強調水穗不可能做一個好媽媽。婆婆更是慫恿兒子在外留宿,這樣就不用半夜被孩子的哭聲吵醒了。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世代相傳著“生男孩來傳宗接代、光耀門楣”的傳統思想,一個男孩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著家裡能提供的最優越的條件,他們自小就被允許“不做這些(家務)小事,男孩子將來都是要做大事的。”


《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然而除了極少數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大部分男孩的人生都是即平凡又普通的,進入到即平凡又普通的婚姻生活後,他們因為從未體驗過家務事的辛勞,所以眼高手低的對家務事抱持著不屑一顧的態度,不但不願意伸手幫忙,在妻子手忙腳亂的情況下,還滿腹牢騷的淨說一些袖手旁觀的風涼話。


他們從小被關心著,呵護著,寵溺著長大,習慣千方百計的用要求去索取,卻很少被要求去付出感情,從男孩到男人,他們的愛從未得到過學習和進化。

02

在庭審的過程中,各方證人分別登場,丈夫壽士辯解說自己工作很忙,連週末休息日都很難有空幫忙照顧孩子。而婆婆邦枝更是認為男人賺錢養家已經非常艱難,就不可能再幫忙照顧孩子了。

《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日常生活中男女承擔內容的不平等就註定了在育兒生活中對男女要求的不對等,有專家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合作模式是從遠古時代延續下來的,在遠古時代男人只要外出打獵帶回必需的生活物資,女人則留在家裡照看孩子、料理家務。

但早在幾百年前巨大的社會變革就已經悄然發生,女性解放運動使女性從家庭中走出來,進入社會參與到和男人同等性質的工作中。但時間走到今天,社會對男性的要求依然保持著遠古時代的準則,只要賺錢養家就基本算是個稱職的丈夫合格的爸爸

《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女人卻一邊要賺錢工作,一邊還要學習為孩子的將來做全方位的打算和計劃,從一件睡袋的布料優劣到它在各大購物網站中的價格差異,從怎樣讓孩子身體強壯到怎樣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從幼兒園的挑選到興趣班的分類甄別,事無鉅細的理論知識都需要系統科學化的一手資料,除此之外照顧老人的行住坐臥、料理家務中的柴米油鹽,每件事都需要女人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實行。


可就算女性任勞任怨的把一百件待辦事項完成了九十九件,在世人眼中那一件未完成的任務就是女性失職的確鑿證明。

03

隨著案件審理的推進,裡沙子被似曾相識的經歷勾起了對往昔生活的回憶。裡沙子和水穗一樣,跟自己的原生家庭關係疏遠,裡沙子的父親對家人非常冷漠,總是自以為是的高談闊論。

《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在每位女性結婚前,她們都作為女孩,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和自己的父親朝夕相處了近三十年,父親是女孩成長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異性,父親在家庭中的表現會成為女孩心中有關異性選擇的標準模板。如果父親本身就是個挑剔、自私且對家人感情冷漠的人,那面對同樣類型的丈夫,女性就會失去反抗的能力,因為自己的父親就是那樣的,意味著那樣做是對的。


《坡道上的家》:女性的一生,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平安嗎?


故事的最後,裡沙子在抽絲剝繭的反思中找到了讓自己痛苦、倦怠的原因。

在世代相傳的世偏見下,是丈夫對妻子情感困惑的不支持、不認同,對繁重育兒生活的不作為一點點奪走了女性的自我,讓壓抑在焦慮不安中的她人失去了面對困境的活力與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