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迴歸 6月重慶又多兩個網紅地

龍門浩老街首開區和彈子石老街將開街

老街迴歸 6月重慶又多兩個網紅地

龍門浩老街首開區棗子灣片區效果圖

老街迴歸 6月重慶又多兩個網紅地

彈子石老街效果圖

記者 張青蘭

“城市”不應只有寬馬路和四處聳立的高層建築,還應有望得見的山水與可延續的歷史記憶。就如同老街,它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見證著歷史的變遷,承載著本地歷史,凝聚著滄桑,孕育著揮之不去的記憶。老街以它從容淡定的風度,在這個疾馳飛奔的城市裡,不慌不忙地存在。

記者從南岸區旅發委瞭解到,今年6月份左右,南岸有兩條老街——龍門浩老街首開區和彈子石老街將回歸。

龍門浩老街首開區預計6月開街

位於南濱路的龍門浩老街首開區預計6月開街,首開區由28棟近現代歷史風貌建築構成,其中包含9棟文物。這些建築在開埠及抗戰時期,均具有重要的經濟及政治地位。每一棟建築都有內在的國際格局文化氣質,有著包容國際時尚、藝術、潮流的文化基礎。現在它們將攜歷史再現眼前。

據瞭解,老街的修復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儘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建築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在維修過程中,以本建築現有傳統做法為主要修復手法,儘可能多地保存舊有建築材料,儘可能多地採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做法,儘可能保存文物本身所帶有的原有信息

做到修舊如舊。例如原街區意大利、比利時使館是中西式混搭風貌建築,原建築已不存,現根據原照片和測繪圖紙,在舊址就近原量原貌復建;美國武館一號別墅、美國武館二號別墅、望耳樓80號,原為美國使館別墅群區級文保建築,由於年久失修與人為改造破壞嚴重,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構件,使用原有構件,使用原有工藝,對文物建築進行修繕復原;而新華信託儲蓄銀行、海關別墅現在保存,對其整體外形保護性清潔、修繕,內部整修粉刷。此外,新建築立面根據文物建築風格推演形成開埠及抗戰時期原址原貌建築,並體現一定雜糅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柱式、券廊、窗套、小青瓦坡屋頂等形式,內部空間為適合現代商業使用的開敞空間。

此外,龍門浩老街作為全國首個藝術商業歷史文化老街,將集藝術探索、高端零售、創意體驗、休閒餐飲、美學生活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發揮城市記憶精華的優勢,把文物欣賞、文化藝術與現代商業結合起來,將給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方位體驗。

據悉,老街引進不少創意類產業,如陶醉國服、楊麗萍藝術家居館等;藝術類產業如遊三輝藝術館、陳航藝術館、龐茂琨藝術館、青花瓷博物館等產業;還有文化類產業如龍門書院、攬江公館等。

除了首開區,接下來的下浩等街區已經開始了測繪和勘察工作。待首開區工作完成後,開始進行其他片區的修復。

獨具特色的建築景觀,飽含故事的歷史背景,讓龍門浩老街成為重慶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它的的聲色光影,喚醒塵封的城市記憶、展現重慶的繁華。

開街:預計6月

地址:南岸區南濱路龍門浩老街

乘車路線:軌道交通6號線,到達上新街站步行

自駕路線:導航上新街即可

注意:首開區開街後,遊客從南濱路到上新街軌道車站也將更加方便。據瞭解,街區內部設計有人行步道和垂直升降電梯方便遊客通行。遊客可以在南濱路坐升降梯到達街區的半山腰,再步行約20米到達上新街站。街區周邊的交通環境也將統一優化。屆時,街區附近的行人過街及公交換乘都會得到較大改善。

彈子石老街預計6月1日重新迴歸

貨物集散、商船停泊,在林立高樓間彈子石老街述說著歷史、回憶著往事,記者從彈子石老街項目建設方瞭解到,長嘉匯彈子石老街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預計將於6月1日與市民見面。

該項目佔地4萬平方米,將通過復建王家大院、一德堂、百歲坊等老建築,展現重慶的開埠文化。

據介紹,彈子石老街還原了特色的古街風格,其重頭戲就是在原址復建了王家大院,它成為老街上內外設置雙戲臺的最大合院,將免費向公眾進行常態性的藝術表演。戲臺不僅會有歷史傳承的戲劇演出,也有現代藝術類的話劇表演等,為市民帶來文化盛宴。

除王家大院外,百年基督教堂“一德堂”也被複建。此外,彈子石老街還將邀請雕刻大師,例如大足石刻非遺傳承人劉能風老師等在老街上重現重慶開埠時期的木雕、磚雕、石刻等藝術作品。

開街後,看完戲劇表演、體驗基督教文化後,還能在老街看一場藝術電影。據瞭解,藝術影院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其中包括了大、中、小、VIP四個藝術放映廳座位數量共360個座位,同時藝術影院中具備了藝術沙龍論壇場地和一個超過800平米的電影主題餐廳。

此外,王家大院裡還將打造一座四合院式的書店,書店會沿襲其一貫的復古作風,還有傳承多年的“讀書會”。一月一期圍爐閱讀,定期邀請行業大牛、暢銷書/漫畫作者以及音樂人舉辦大眾書局會員講座和籤售。

據瞭解,彈子石老街由中國國家大劇院的締造者保羅·安德魯先生執掌規劃,“民間工藝美術家”劉能風先生匠心雕刻築臺、懸挑、吊腳、梭箱相映成趣,將重慶的城市精神與生活態度融入街巷之中。

拾階而上“一街兩埠四院十景”如嵌入的明珠寶玉,從海關石到花朝門、從巨賈宅邸王家大院到青羊公館,隨處可拾的文化積澱。如同一本流動的人文地理雜誌,日行一逛,每天都有新發現。

無論你是本埠居民,還是外地遊客,都能自如地來一次“穿越時空”,讓我們期待長嘉匯·彈子石老街繁華開街吧!

開街:6月1日

地址:南岸區長嘉匯購物公園

乘車路線:373、119路等

自駕路線:導航長嘉匯商業步行街即可

老街,其實不老,更像是一部珍藏著的厚重劇本。只是,歲月更迭,當一代代人從老街小巷中走出來,老街曾經的繁華在歷史的洪流中漸漸隱退。它留給後人的,除了一個個印證當年繁華的閣樓與商鋪,就是口口相傳的記憶。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它們帶著故事和悠長的歲月痕跡,以新的姿態重新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