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遼東灣新區石化產業逆勢增長,首季開門紅

疫情來臨,多地的復工復產按下了暫停鍵,遼東灣新區石化產業卻穩中有進,從眼前的危機中捕捉髮展機遇,逆勢增長,在春回大地之際,新區石化產業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多項指標大幅增長,實現首季開門紅。

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區石化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36.3億元,佔新區比重的9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實現5.1億元,佔新區比重的70%左右;實際利用外資一季度完成6560萬美元,佔新區比重的100%;實際到位內資一季度完成9.16億元,佔新區比重的47.5%。

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近年來,新區依託石化產業基礎和臨港區位優勢,充分發揮盤錦港及東、西港區專業化學品碼頭原料及產品便捷的運輸優勢,確立了以寶來集團為龍頭,以臺灣長春石化、臺灣聯成化學等企業為骨幹,以瑞德化工、遼寧賽菲等企業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改變了起步區分散的發展模式,逐步完成了向西擴區石化園區、精細化工產成品園的集群化發展模式轉變,加快向基礎設施一體化、物流一體化、能源一體化、消防一體化、安全環保一體化和產業企業產品協同化方向發展。域內石化企業實現了由“油頭”向“化身”蛻變,並逐步向高分子新材料等產業鏈尾端拓展。隨著生產裝置不斷轉型升級,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企業產能逐步釋放,產品抵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企業產值不斷增加,其中,盤錦北燃瀝青燃料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預計實現產值192億元,同比增長40%,有力地支撐了新區石化產業發展。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瑞德化工、鴻鶴化工、華路等遷址新建企業陸續投產運營,賽菲年產12000噸水性表面助劑、臻德10萬噸每年廢潤滑油綜合利用等17個在建項目加快實施,新區石化產業由原材料產品、中間產品向精細化工等終端產品方向加快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已全面起勢,正在積蓄起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重點項目支撐開發建設

新區始終堅持樹立“產業為先、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把項目作為提升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聚集發展後勁的根本,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投資規模,為產業集聚儲備新動能。在疫情防控期間,新區各部門不斷攻堅克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致力於打通開工、用工和疫情防控環節,不斷克服困難,戰勝挑戰,成功協助寶來輕烴綜合項目近7000名現場施工工人如期返工並做好疫情期間的施工現場的人員管控和安全管理工作,確保項目建設安全有序。在項目服務上,創新建立了“一企一表”機制,進一步明晰了項目的基本情況、手續辦理情況、基礎設施配套情況及企業施工進度情況等,一表在手,企業信息全知曉。結合新區已建立的“項目專班+項目管家+全程代辦”全鏈條服務保障機制,逐個疏通項目推進的“堵點”、打通審批上的“痛點”、補上服務環節的“斷點”,在要素保障、疫情防控、服務保障上組合發力,打出一套企業服務組合拳,為項目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提供動力保障。推進了寶來60萬噸/年ABS、北燃70萬噸/年低碳烴加氫裝置改造、長春5萬噸/年環氧樹脂裝置二期共3個新的石化項目開工建設,賽菲年產12000噸水性表面助劑、臻德10萬噸每年廢潤滑油綜合利用等14個在建石化項目全面復工,預計一季度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成為新區穩定增長重要支撐。

產業鏈招商作用凸顯

新區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世界級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超強戰略謀劃與前瞻佈局,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宏偉藍圖,立足於市委市政府擘畫的石化產業發展鏈條、立足於建設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實施路徑,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不猶豫、不觀望、不懈怠,從危機和挑戰中捕捉創造機遇,攻堅克難,主動作為,圍繞華錦阿美、寶來巴賽爾兩個“龍頭”項目,不斷拓鏈延鏈補鏈強鏈,突出發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及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和石化產業相關生產性服務3個產業集群,結合煉化一體化,抓好乙烯、丙烯、碳四、芳烴4大產業鏈建設,深挖域內的石化產業資源、通過以商招商、以產招商的方式,成功簽約落地了以英國威格斯聚醚醚酮新材料生產項目等2個化工項目。用“屏對屏” “線對線”等現代化的溝通形式,通過電話、微信、視頻會議、郵件、百度雲圖等多種媒介加強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瞭解,成功對接了華陽恩賽溶劑類工業清洗劑生產基地、北方制桶科技公司年產500萬隻55加侖國際鋼桶、浙江金科年產15萬噸碳酸鈉和13萬噸雙氧水等40餘項新項目,不見面招商取得積極進展。為全面建設產業關聯緊、循環利用好、投資成本省、物流效率高、應急響應快、生態環境美的綠色石化園區打下堅實產業基礎,為新區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儲備了能量源。

要素保障更加完善

新區全力服務項目穩發展、攻堅克難保建設、夯實要素穩運行,多措並舉加強要素保障,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建設,提升政府服務保障職能。一是為保障企業發展,加快破解物流瓶頸,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週轉效率和安全係數,新區項目專班提前行動、周密部署,以盤錦港油3-5碼頭合作為契機、以30萬噸原油碼頭建設為保障、以東西港區一體化運營為突破口,攜手企業攻克難關,加快解決運輸難題,助力企業發展壯大。二是逐步健全規劃體系。新區聘請行業內專家高標準的編制《盤錦遼東灣新區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同步健全應急救援、綠色環保等配套規劃,用最先進的理念、最科學的調配體系和最完備的環保要求打造國際一流的化工園區。重新修編《盤錦遼東灣新區國土空間規劃》、《盤錦遼東灣新區熱源規劃》等專項規劃,滿足企業環評、項目審批和土地需求。不斷健全要素保障體系。按照企業需求的輕重緩急和新區發展的實際需要,綜合考慮土地、資金及施工日期等要素,制定實施《2020年基礎設施及公用設施建設計劃》,滿足企業道路、汙排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配套需求。加快推進一汙管廊改造工程和二汙建設進度,加快完成華錦阿美項目等土方平整工程和排海管線緩衝池及消防水鶴、特勤消防站模擬訓練中心等方面建設,全面保障項目建設和企業投產運行的道路及水、電、氣、暖需求。加強石化園區的封閉化管理,完善園區監控、採集、遙感、探測等封閉設施建設,打造成最嚴“特別監管區”。逐步健全應急保障體系,組建應急響應指揮中心和危化品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全面啟動特勤消防站,開展消防員招聘,建立應急救援快速反應機制,堅決防範和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三是助力企業破解資金難題。積極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政策措施,組織開展電力市場化交易,爭取工業直購直供用電等政策指標覆蓋園區,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完善銀企對接長效機制,積極爭取與東北再擔保公司合作在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新區積極組織企業對接中央省市相關扶持政策,特別是新區制定了《遼東灣新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穩運行促投資實施意見》,深入貫徹落實了“省25條”“市18條”政策措施,將減免稅費有關政策落實到實處,為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長春化工(盤錦)有限公司等企業減免增值稅約4302萬元,預計全年可減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增值稅等稅費及企業統籌社會保險費等1.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