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中小銀行要小步快跑—專訪贛州銀行首席信息官

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使銀行服務形態產生了巨大變革。如何打好數字化轉型攻堅戰,已成為各家商業銀行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未央網發起“未央對話——銀行家談創新”專題報道,並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學術支持機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通過贛州銀行首席信息官李徽翡的視角,看一看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小銀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疫情給銀行帶來的改變。

贛州銀行成立於2001年1月18日,前身是贛州市商業銀行,2008年11月18日更名為贛州銀行,是贛州市政府直屬管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經過19年的發展,截至2020年3月底,全行資產總額達到1664億元,存款餘額1445億元,貸款餘額1021億元。應用區塊鏈技術,贛州銀行於2017年3月在全國率先推出區塊鏈票鏈業務,助力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數字化轉型,中小銀行要小步快跑—專訪贛州銀行首席信息官

贛州銀行首席信息官李徽翡

如何權衡投入與產出是中小銀行轉型中的最大挑戰

相比於國有大型銀行,中小城商行在資金實力、技術研發能力上有著先天劣勢,把握轉型路徑和策略更是至關重要。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在李徽翡看來,如何讓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發揮出最大效用,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關鍵。

未央網: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在銀行中的應用?

李徽翡:金融科技推動銀行朝著數字化、智能化、開放性時代邁進。銀行的服務模式、營銷模式及運營模式也在悄然改變,很多銀行根據自身特色,結合金融科技的力量,打造特色金融服務,將金融服務場景化,場景金融化。

未央網:您認為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哪些主要挑戰?轉型路徑應如何選擇?

李徽翡: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權衡好投入和產出的關係。中小銀行要推進數字化轉型,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會非常大,且這種投入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如果短期內見不到回報的話,一是投資人、股東和相關高管層是否有堅定的決心持續下去;二是相關團隊是否會有挫敗感,人才是否會流失,其他配合部門是否會對相關工作產生懷疑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對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因此,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要以“小步快跑”的模式,使每一塊投入都有可預期、可衡量的收效。這樣才能讓眾多參與者有信心堅持走下去。當然,我們也允許和接受在創新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風險。


全新建設思路下,打造“新一代”全行級數據管控平臺

贛州銀行在2017年便開始嘗試金融科技應用,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票據業務,上線了針對小微企業的“票鏈”業務。近幾年,贛州銀行將人臉識別、互聯網支付等金融科技手段應用到智慧銀行等項目,提升了業務效率。李徽翡指出,“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極大地補齊了城商行的區域、客群短板。”

數字化轉型,中小銀行要小步快跑—專訪贛州銀行首席信息官

2017年3月,區塊鏈票鏈全國監控運營管理中心落戶贛州銀行總部,全國首單票鏈業務在贛州銀行上線。

未央網:贛州銀行在2020年度工作部署會議上提出,奮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和三年上市計劃,那麼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具體有哪些規劃?

李徽翡: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贛州銀行啟動了數據治理和數據標準項目,以全新的建設思路打造“新一代”全行級數據管控平臺。我行數據管控平臺有如下特點:第一,運用多項智能化技術和可視化界面,實現了數據標準和各個應用系統(數據來源)的自動映射和自動檢查,大大減少工作量,解決管控人員“支撐難”的問題。第二,構建全行統一的標準規範,通過鏈接圖譜、映射轉換等技術手段,解決歷史數據“處理難”的問題。第三,提煉多種針對性檢查規則,解決數據質量“辨別難”的問題。第四,打通全流程線上管理,解決跨越領域“協同難”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我行也組建了新的數據分析團隊,在大數據風控、反欺詐檢測、線上營銷等方面,結合業務的發展,在做一些積極的嘗試。但是,我們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在金融科技落地的過程中,在數字化轉型的征途上,我們要力爭每一步都走得踏實,都能見到實效。

未央網:各金融機構都在加大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對專業技術人員和複合型人才都有巨大需求。贛州銀行是如何組建自身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的?

李徽翡:人才是金融科技的根基,近年來,贛州銀行高度重視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引入、合作、培養”三模式相結合的方式,組建自身金融科技人才隊伍。一是本著開放融合的態度,依託深圳,立足贛州,多渠道大力引入金融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的引入;二是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藉助金融科技公司人才力量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三是積極探索金融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模式,培養更多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同時,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機制和晉升通道,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歸屬感和使命感,降低主動和被動離職率。

未央網:目前許多商業銀行選擇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的形式開展業務,贛州銀行是否有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在選擇此類合作伙伴中更看重哪些技術或資源?

李徽翡:我行和很多金融科技企業有過合作。在合作中,我們通常對合作方的服務能力比較看重,這裡說的服務能力包括獲客、風控的能力,同時也包括了技術轉移的能力。我們希望通過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在開展業務的同時,也逐步建立自身的能力,這點很重要。


創新業務、提升技術,應對疫情“大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但對於銀行業來說,疫情卻在為數字化轉型按下“加速鍵”。在疫情衝擊下,商業銀行更加積極地轉變思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贛州銀行推出了“復工貸”、“健康打卡”小程序、“微信營業廳”、“視頻面籤”系統等一系列產品服務應對疫情下的特殊業務需求,同時應用遠程技術保障不間斷地提供金融服務。


未央網: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贛州銀行帶來了哪些影響?贛州銀行是如何應對的?

李徽翡:疫情的衝擊給我行帶來了較大影響,包括獲客數量減少、信貸需求下降,業務推廣受阻,系統開發建設進度延誤等。在這樣的影響下,我行從業務產品及科技技術上積極應對疫情“大考”。

業務方面:一是快速推出“復工貸”產品,為小微企業量身定製金融方案,積極助力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二是上線“健康打卡”小程序,幫助社區、企事業單位對員工信息實現動態掌握,為復工復產做好準備;三是建設“微信營業廳”,不僅將線下業務快速實現線上對接,還增加了線上移動營銷獲客渠道,提升線上業務辦理及線上營銷能力;四是建設“視頻面籤”系統,應用在小額信貸、信用卡、防欺詐等業務場景,線上面籤可降低成本,大幅提高業務效率,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快速便捷的將線下業務轉移至線上。

技術方面:一是

推廣視頻會議系統的使用,解決跨地域溝通問題,實現了隨時隨地遠程交流,打造了溝通無障礙的工作空間;二是推廣遠程接入開發和測試,藉助VPN技術恢復系統開發生產力,提高了線上辦公能力和效率;三是推廣呼叫中心居家遠程客服系統,僅用4天完成系統上線,無縫將客服工作搬到客服人員的家中,實現了一臺筆記本、一副耳機就能24小時不間斷、快響應、無風險地為客戶提供優質客服服務。

未央網:就商業銀行而言,您如何評價金融科技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

李徽翡:在抗擊疫情中,金融科技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通過渠道電子化為客戶提供正常的、不間斷的金融服務,減少了人員流動,支撐疫情防控;針對疫情特殊情況,推出更多的線上替代服務;在監管層要求下,開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緩解困難企業及個人。總之,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金融科技發揮了極大的優勢與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