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15個攻勢到底乾的怎麼樣?青島啟動公開質詢,狠抓落實

在青島市委統一安排下,15個攻勢作戰方案公開答辯一年後,又迎來了針對攻勢推進情況的公開質詢。4月16日下午,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議在青島市機關會議中心三樓禮堂舉行。攻勢推進的怎麼樣?要在聚光燈下拿著放大鏡好好看一看。

在青島市委副書記王魯明“督戰”下,由12位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政協委員、市民代表、企業家代表和協會商會代表組成的“質詢團”,圍繞著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進展的方方面面展開質詢。應詢人為攻勢牽頭市領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立傑,以及攻勢參與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市商務局局長趙士玉、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李蘇滿、市體育局局長車景華、市貿促會會長初連玉。12位質詢人提問完畢後,主持人還現場隨機邀請了一名市民代表進行提問,13個問題接連拋向主席臺上的應詢人。

一年了,15个攻势到底干的怎么样?青岛启动公开质询,狠抓落实

這是對15個攻勢推進情況進行的第一場公開質詢。濤君瞭解到,接下來的14場攻勢質詢會也將陸續舉行。15場攻勢質詢會的一大特點是,質詢由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青島市政協牽頭組織,其中人大承擔8場、政協承擔7場。

在質詢問答結束後,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滿意度測評,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檔次,如果滿意度低於70%,推進該攻勢的相關負責人要向青島市委作出說明。目的就是對攻勢的推進進行監督督促,推動攻勢更加高效、有序開展。

自2019年4月14日晚,青島舉行第一場攻勢答辯以來,15個攻勢從方案答辯到推進落實整整一年的時間。在這個節點,從公開答辯到公開質詢,是從方案設計到落實執行的逐步推進,一以貫之的“公開”二字,則是青島施政理念的升級完善。

一年間,攻勢的作戰方案是不是喊口號?會不會虎頭蛇尾?能不能落地見效?

質詢就是要公開問出個答案!

01 公開質詢抓落實

倒逼攻勢見成果

青島發起15個攻勢,是關係青島未來的頂層設計,決定了一段時期內青島的發展質量。

越是重要的決策部署,越是關注度高的事情、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抓落地!“工作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是久治不愈的‘頑疾’之一”,抓15個攻勢的落地落實,不能滿足於抓一陣子、燒“三把火”、砍“三板斧”,而是要像工匠給機器設備擰螺絲那樣,一扣一扣地上緊每一顆螺絲,把每一顆螺絲都認真地擰緊擰實、嚴絲合縫。

因此,在一年的節點上,用質詢的方式“敞開質問”“現場回答”,公開推進、公開被監督,這樣,難啃的骨頭才能啃得下,社會的共識才能更好地凝聚。也倒逼攻勢推進過程中的相關部門、相關負責人不打折扣地落實到位。

為什麼要公開答辯、公開質詢?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在一年前就有很到位的解答:

“我們黨和政府的政策是公共政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很強的覆蓋性,如果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嚴謹性不夠,執行起來就不可能有生命力。所以從十五個攻勢開始,每一個重大的政策都要進行答辯,推動各個層級真正擔負起政策制定的責任,任何一個層面沒有吃透、沒有弄明白就出不了臺。”

把分散在各個單位、部門、區市的職能、責任,通過十五個攻勢串聯起來,也是青島推進改革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抓手,讓相關單位、個人都自覺把職能工作納入全市‘15個攻勢’全局來審視和把握,明晰每一個攻勢的來龍去脈,瞭解青島在幹什麼、每一個攻勢意味著什麼、自身在攻勢中的位置是什麼,打破本位主義,形成大協作格局,確保攻勢作戰的效果,建立“督戰”機制很重要。作戰方案寫得再漂亮,價值還是要在實戰中體現,到底經過公開答辯的方案能不能轉換成青島高質量發展戰場上的戰法?

公開質詢,就是要不留情面地監督落實、考核結果。

02

人大政協身處青島發展

“第一線”:

識破“摻假”,專擠水分

針對十五個攻勢推進,進行“咄咄逼人”質詢的牽頭單位,是人大和政協。

傳統觀念裡,人大和政協被認為是“二線”,在城市發展中打“輔助”位置。但在青島,人大和政協就是“一線”。

例如去年青島的投資增長率創下21.6%的7年來新高,這個數據到底會不會有人為政績弄虛作假?這個監督核實擠水分的任務,青島就交給了人大和政協:圍繞打好15個攻勢,青島人大和政協組建了145個工作小分隊跟蹤調研督導。一個月寫一份調研報告,一個項目寫一份督查報告,一個季度拍一個現場督查專題片,及時向市委彙報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青島一位機關幹部曾經對《經濟日報》的記者描述過這種監督的“殺傷力”:市人大、政協領導同志很多是從區市委“一把手”崗位上成長起來的,工作經驗、基層經驗、領導經驗豐富,具有發現問題、找準“穴位”的“火眼金睛”。“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門道兒’,下面哪敢再摻一點兒假!”

去年,青島還有多場涉及中小企業發展、住宅物業管理等熱點問題的人大專題詢問,在青島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QTV-1)、綜合廣播FM107.6、藍睛客戶端和青島人大網進行全程直播。

一年了,15个攻势到底干的怎么样?青岛启动公开质询,狠抓落实

問答過程是一團和氣還是鋒芒畢露?在直播面前,以前只有少數能進會場人才感受到的氛圍,變成了全民皆可見,這既是倒逼職能部門盡職履責、抓好落實;也是倒逼人大政協放下“二線”的“包袱”,充分發揮領導工作經驗豐富、代表委員見多識廣的優勢,通過直播公開說、公開做、公開被監督。這樣,“應詢人”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的約束意識、承諾意識必定有所增強,事情才會更順暢地推進解決。

03 質詢“交鋒”

直指痛點和短板

攻勢質詢會是不是走走過場、你好我好、流於形式啊?會不會“不痛不癢”“不溫不火”?

能不能把核心的問題提出來?把大家都最關心的問題問出來,攻勢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質詢才不是“走過場”。

當前,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全行業都受到波及,這也勢必導致國際時尚城攻勢的推進要“換打法”。質詢中,質詢人顯然是在基於當前態勢做過調研和分析,圍繞著疫情之下怎樣轉變思路、快速突破不利因素,提出了更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而沒有“泛泛而問”。

電影、旅遊、餐飲、夜經濟等諸多時尚經濟的重要載體,正是受疫情衝擊最直接最嚴重的領域,情況有了變化,作戰方案是不是也要跟上變化?

答案是方案有變化。疫情衝擊之下,除了出臺政策、保障信心之外,青島國際時尚城的建設也要在新技術手段下持續推進。比如國際郵輪基地項目和華為、三維六度5G產業園項目的簽約,就是通過在線簽約的方式完成,許多合作洽談也正在通過線上方式加速推進。

由於疫情對於經濟社會的衝擊十分嚴重,因此時尚城建設的目標值、目標方向、時間節點也有所調整,更加突出對疫情之後新需求、新消費的跟進,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工作準備。此外,包括電影、會展等在內的許多行業短期內肯定難以恢復,但“停擺”期間也正好是全盤考慮市場需求、營銷方案、產品設計等的“深度思考”期,有關部門也將結合企業實際、市場需求、青島優勢,抓好新風口提前謀劃,為疫情後的反彈做好準備。

時尚城建設攻勢涉及到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商貿等方面,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消費需求息息相關。老百姓最關心、最想問的問題是什麼?是不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發問?敢不敢問、怕不怕得罪領導?

當聽到質詢人提出“青島能拿出手的特色旅遊產品少,能在全國叫得響的旅遊項目、地方特色項目少”“缺少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會展項目”“青島夜經濟與南方相比差距大,怎樣提升”......聽到這些問題,濤君只感慨一句:質詢會是很有鋒芒的。

應詢人也從主觀、客觀上認真向詢問者分析和解釋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改進的辦法和下一步的思路。他們坦言,建設國際時尚城市是青島從傳統到現代的一次跨域,2019年是時尚城建設元年,雖然取得了超預期的成效,但還存在著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

怎麼辦?應詢人回答,2020年,國際時尚城攻勢要繼續創新思路、轉換打法,從項目、活動、平臺三個維度,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時尚與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商貿融合,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形”。

一年了,15个攻势到底干的怎么样?青岛启动公开质询,狠抓落实

15個攻勢作戰方案,是青島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

2019年,這份藍圖經過公開答辯後成為施工圖;2020年,青島要按著這份施工圖,去一一核實有沒有變成實實在在的項目。

今年的青島,盯緊的就是落實!落實!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