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烈士墓及紀念碑


“三”一八”烈士墓及紀念碑

“三”一八”烈士墓及紀念碑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西路28號,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製造的槍殺請願群眾的流血事件,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區委、北京地委和共青團北方區委、北京地委同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北京總工會、北京學生聯合會、北京反帝大聯盟、廣州代表團等60多個團體、80餘所學校計5000餘人在天安門舉行"反對八國最後通牒國民大會",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軍艦侵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及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國無理通牒中國的罪行,為了這次大會的召開,中共北方區委事先作了佈置和安排,是日清晨,中共北方區委在李大釗的主持下又召開緊急會議檢查準備的情況,趙世炎、陳喬年、共青團北方區委書記蕭子璋、中共北京地委書記劉伯莊,分別報告了群眾的組織和發動情況,擬定了標語和口號,以及遊行的路線等,群眾大會上午10時開始,首先由大會主席徐謙報告會議議程,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和段祺瑞政府17日對請願群眾的暴行,大會議決:通電全國一致反對八國通牒,驅逐八國公使,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撤退外國軍艦;電告國民軍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而戰,會後,群眾結隊前往段祺瑞執政府請願,要求段政府立即駁復八國通牒,當隊伍來到鐵獅子衚衕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時,預伏的軍警竟開槍射擊,打死47人,傷200餘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中共北方區委李大釗、陳喬年、趙世炎等人親自參加了這次鬥爭,李大釗、陳喬年等由於掩護群眾而受傷,慘案發生後,北京各學校停課,為死難的烈士舉行追悼會,23日,於北京大學三院在陳毅的主持下召開全市追悼大會,魯迅把3月18日稱作“中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干涉中國內政,李大釗等同志帶領愛國學生,工人和各界人士在天安門和段祺瑞執政府門前舉行示威,段祺瑞下令開槍,四十九人遇難,一九二九年北平市政府立此烈士墓及紀念碑],1929年,為紀念1926年"三一八"慘案犧牲的49名烈士而建,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紀念碑,矗立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碑身正面鐫刻"三一八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四周銘刻劉和珍、楊德群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貫,1971年"三一八"烈士劉保彝、江禹烈、陳梁的墓碑從北大工學院移來,立於北側,現為海淀區第一批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第三批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