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小夥“腸子短路”瘦骨嶙峋 醫生妙手重建胃腸通路

飯量很大卻吃什麼都不消化,因患罕見病陝南23歲小夥小劉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在空軍第986醫院檢查發現,原來小夥是因腸子短路,患上了罕見的十二指腸結腸瘻。經過手術,17日,術後的小劉第一次嚐到了饅頭的香甜,今後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品嚐美食的味道,分享人生的樂趣,不再是滿嘴糞臭味,吃啥拉啥了。

23歲小夥“腸子短路”瘦骨嶙峋 醫生妙手重建胃腸通路

陝南小夥飯量大卻骨瘦嶙峋

今年23歲的小劉,是陝南一位農民,家境貧寒,母親和姐姐都有嚴重的精神病,家庭重擔全落在了父親身上。3年前小劉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性中上腹部疼痛不適,每次疼痛大約1個小時左右,自己以為是吃壞了肚子腸胃不舒服,緩緩就好了,也沒有到醫院進行治療。誰知3個月後疼痛發作頻繁,並且疼痛程度越來越重,父親這才慌忙帶他到當地醫院進行治療,由於沒有找到具體病因,醫院根據病情進行了一些對症治療,疼痛緩解後就回家了。

一段時間後,小劉的疼痛症狀雖然得到了緩解,但飯量卻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大便也越來越頻繁,並且糞便中開始出現大量未消化食物,身體也一天比一天消瘦。看著慢慢瘦得皮包骨頭的兒子,小劉的父親心急如焚,帶著他四處求醫,輾轉多家醫院也沒有找到明確病因。

2019年7月,小劉抱著一線希望來到空軍第986醫院普外科,找到了雙劍博博士求醫。雙博士見到小劉的第一印象是:形如槁木,太瘦了,太虛弱了。

原是身患罕見病腸子短路了

雙博士翻閱了小劉以前在各個醫院檢查的資料也沒有發現問題出在哪裡,對他全身上下仔細查體仍沒有發現蛛絲馬跡。正當他一籌莫展時,小劉嘴巴里散發出的一股大便味道讓雙博士眼前一亮:會不會是腸子短路了?於是雙博士親自和內鏡醫生一起檢查,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是小劉患上了十二指腸結腸瘻。

也就是說,正常人的消化道只有一條通路,食物經過正確的胃、小腸、大腸順序,營養才能吸收利用,而小劉的消化道短路,吃的東西沒有經過小腸而直接到達大腸後拉了出來,雖然是良性疾病,但由此會引起感染、出血、體液喪失(腹瀉、嘔吐)、水電解質紊亂、器官功能受損以及營養不良等一系列改變,內瘻存在時間越長,造成的後果也越嚴重。

這種由良性疾病導致的十二指腸結腸瘻非常罕見,病人的主要痛苦在於:吃什麼拉什麼(直腸子),吃的不少但都難以吸收,導致嚴重營養不良,體重持續下降,身體極度虛弱,生活質量極差,唯一的辦法就通過手術為患者重新建立一條新的胃腸通路,保證營養的正常吸收,幫助患者逐漸恢復體力。

醫生妙手為其重建一條新的胃腸通路

由於當時小劉的身體條件太差,連呼吸都感覺費力,手術風險極大。雙博士建議其先進行營養支持或鼻飼管營養,至少長几斤肉後再考慮手術。

當時小劉家人準備年後帶兒子到986醫院做手術。這時遇到疫情,父子倆的求醫路暫時停滯。期間雙博士一直關心著小劉的身體狀況並定期和小劉的父親電話溝通,瞭解小劉的近況,告訴他飲食方面的常識和注意事項,等待合適的時間為小劉進行手術。

2020年3月24日,小劉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了986醫院進行術前檢查,準備手術。小劉這時候雖然長了2斤肉,但是身體還是非常虛弱,手術的風險依然極大,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也極大。雙博士心裡明白,此時手術,對醫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此刻手術,對病人來說,卻是最好的時機。雖然前期腸內營養的效果不是很滿意,但其家庭貧苦的經濟條件也到極限了,錯過了這個時機,病人的身體會越來越差。

手術中,面對皮下幾乎沒有脂肪像紙一樣薄的皮膚,雙博士和助手們格外仔細認真,對腹腔嚴重粘連進行分離,將短路處(十二指腸結腸瘻)曠置,改變以前從嘴吃進去就從大腸拉出來的路徑,為小劉重新建立了一條新的胃腸通路,保證食物的正常消化和營養吸收,並在小腸裡放置了一根管子,確保術後早期可先用管子進食,讓久未使用的小腸先適應性工作起來,然後逐步過渡到正常進食,讓小劉徹底告別食不知味的痛苦,重新體味到生活的快樂。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黎娜 王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