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PN結是功率半導體的基礎,能夠設計出性能穩定優異、滿足不同應用要求的不同類型的PN,是所有功率半導體器件設計及工藝水平的直接體現。

1、PN結基礎

在純淨的硅晶體中摻入五價元素如磷,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N型半導體。N型半導體中,多子為自由電子,少子為空穴。

在純淨的硅晶體中摻入三價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P型半導體。P型半導體中,空穴的濃度大於自由電子的濃度,空穴稱為多數載流子,簡稱多子。自由電子為少數載流子,簡稱少子。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圖1:N和P型半導體


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相互接觸時,其交界區域稱為PN結。物質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運動,這種由於濃度差而產生的運動稱為擴散運動。

P區中的自由空穴和N區中的自由電子要向對方區域擴散,造成正負電荷在PN結兩側的積累,電荷的積累形成電場,電場方向正好阻止擴散的進行,但有利於電荷的漂移運動。在無外電場和其它激發作用下,參與擴散運動的多子數目等於參與漂移運動的少子數目,從而達到動態平衡。

由於P區中的空穴向N區擴散後與N區中的電子複合,而N區中的電子向P區擴散後與P區中的空穴複合,PN結兩側區域自由載流子數減少而形成耗盡層,也稱為高阻層,耗盡層中沒有多子,也沒有少子,P區一側出現負離子區,N區出現正離子區,稱為空間電荷區。

PN結外加正向電壓時,耗盡層變小到幾乎可以忽略。外加反向電壓時,耗盡層變寬。

可以看到,內建的電場產生的電壓和外加電壓相等時,PN結內部才能達到平衡,對於確定的PN結,耗盡層寬度和電壓成正比,因此耗盡層是PN結承受電壓最核心的因素。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圖2:PN結及耗盡層形成


2、高壓超結型功率MOSFET

高壓的功率MOSFET通常採用平面型結構,其中,厚的低摻雜的N-的外延層,即epi層,用來保證具有足夠的擊穿電壓,低摻雜的N-的epi層的尺寸越厚,耐壓的額定值越大,但是其導通電阻也急劇的增大。導通電阻隨電壓以2.4-2.6次方增長,這樣就降低的電流的額定值。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圖3:平面結構高壓MOSFET


為了得到一定的導通電阻值,就必須增大硅片的面積,成本隨之增加。如果類似於IGBT引入少數載流子導電,可以降低導通壓降,但是少數載流子的引入會降低工作的開關頻率,併產生關斷的電流拖尾,從而增加開關損耗。

高壓的功率MOSFET的外延層對總的導通電阻起主導作用,要想保證高壓的功率MOSFET具有足夠的擊穿電壓,同時,降低導通電阻,最直觀的方法就是:

(1)在器件關斷時,讓低摻雜的外延層保證要求的耐壓等級;

(2)在器件導通時,形成一個高摻雜N+區,作為功率MOSFET導通時的電流通路。

也就是將反向阻斷電壓與導通電阻功能分開,分別設計在不同的區域,就可以實現上述的要求。

基於超結SuperJunction的內建橫向電場的高壓功率MOSFET就是基本這種想法設計出的一種新型器件。內建橫向電場的高壓MOSFET的剖面結構及高阻斷電壓低導通電阻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英飛凌最先將這種結構生產出來,併為這種結構的MOSFET設計了一種商標CoolMOS,這種結構從學術上來說,通常稱為

超結型功率MOSFET

垂直導電N+區夾在兩邊的P區中間,當MOSFET關斷時,形成兩個反向偏置的PN結:P和垂直導電N+、P+和外延epi層N-。P和垂直導電N+形成PN結反向偏置,PN結耗盡層增大,並建立橫向水平電場;同時,P+和外延層N-形成PN結也是反向偏置形,產生寬的耗盡層,並建立垂直電場。

由於垂直導電N+區摻雜濃度高於外延層N-的摻雜濃度,而且垂直導電N+區兩邊都產生橫向水平電場,這樣垂直導電的N+區整個區域基本上全部都變成耗盡層,這樣的耗盡層具有非常高的縱向的阻斷電壓,因此,器件的耐壓就取決於高摻雜P+區與低摻雜外延層N-區的耐壓。

橫向電場的產生,同時也將外延層N-的三角形電場變成梯形電場,因此可以減少外延層N-厚度,提高耐壓的同時,降低導通電阻。

從上面分析可知:超結結構必須嚴格控制P+區與外延層N-區的濃度和寬度,否則二側不對稱導致中間電荷不平衡,就會影響超結結構的耐壓。外延層N-摻雜濃度越高,影響越大。

當MOS導通時,柵極和源極的電場將柵極下的P區反型,在柵極下面的P區產生N型導電溝道,同時,源極區的電子通過導電溝道進入垂直的N+區,中和N+區的正電荷空穴,從而恢復被耗盡的N+型特性,因此導電溝道形成,垂直N+區摻雜濃度高,具有較低的電阻率,因此導通電阻低。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圖4:內建橫向電場的SuperJunction結構

比較平面結構和溝槽結構的功率MOSFET,可以發現:超結型結構實際是綜合了平面型和溝槽型結構兩者的特點,是在平面型結構中開一個低阻抗電流通路的溝槽,因此具有平面型結構的高耐壓和溝槽型結構低電阻的特性。

內建橫向電場的高壓超結型結構與平面型結構相比較,同樣面積的硅片可以設計更低的導通電阻,因此具有更大的額定電流值。由於要開出N+溝槽,它的生產工藝比較複雜,雪崩能量不容易控制。

目前N+溝槽主要有兩種方法直接製作:

(1)、通過一層一層的外延生長得到N+溝槽;

(2)、直接開溝槽填充。

前者工藝相對的容易控制,但工藝的程序多,成本高;後者成本低,但不容易保證溝槽內性能的一致性。

3、超結型結構的工作原理

3.1、關斷狀態

從圖5中可以看到,垂直導電N+區夾在兩邊的P區中間,當MOS關斷時,也就是G極的電壓為0時,橫向形成兩個反向偏置的PN結:P和垂直導電N+、P+和外延epi層N-。

柵極下面的的P區不能形成反型層產生導電溝道,左邊P和中間垂直導電N+形成PN結反向偏置,右邊P和中間垂直導電N+形成PN結反向偏置,PN結耗盡層增大,並建立橫向水平電場。

當中間的N+的滲雜濃度和寬度控制得合適,就可以將中間的N+完全耗盡,如圖5(b)所示,這樣在中間的N+就沒有自由電荷,中間的橫向電場極高,只有外部電壓大於內部的橫向電場,才能將此區域擊穿,所以,這個區域的耐壓極高,遠大於外延層的耐壓,功率MOSFET管的耐壓主要由外延層來決定。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a) 建立耗盡層 (b) 完全耗盡

圖5:橫向電場及耗盡層


注意到,P+和外延層N-形成PN結也是反向偏置形,有利於產生更寬的耗盡層,增加垂直電場。

2.2、開通狀態

當G極加上驅動電壓時,在G極的表面將積累正電荷,同時,吸引P區的電子到表面,將P區表面空穴中和,在柵極下面形成耗盡層,如圖6示。

隨著G極的電壓提高,柵極表面正電荷增強,進一步吸引P區電子到表面,這樣,在G極下面的P型的溝道區中,積累負電荷,形成N型的反型層。

同時,由於更多負電荷在P型表面積累,一些負電荷將擴散進入原來完全耗盡的垂直的N+,橫向的耗盡層越來越減小,橫向的電場也越來越小。

G極的電壓進一步提高,P區更寬範圍形成N型的反型層,最後,N+區域回到原來的高滲雜的狀態,這樣就形成的低導通電阻的電流路徑,如圖6(c)所示。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a) 溝道建立 (b) 形成反型層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c) 完全導通

圖6:超結型導通過程

另外還有一種介於平面和超結型結構中間的類型,這種結構由於內部的P區被N-外延層包圍,也稱為P型浮島結構,雖然電流密度低於超結型,但高於普通的平面工藝,而且抗雪崩能力強於超結結構。


功率mosfet應用與解析(3)--Super Junction結構及工作原理


圖7:介於平面和超結型結構中間的類型


P區浮島結構工作原理:內部浮島結構的P區和N-外延層交接處形成耗盡層,將N-外延層的三角形電場在中間的位置提升,因此也就提高了耐壓,這樣可以用相對較薄的N-外延層,降低導通電阻。P型浮島結構的數量越多,耐壓越高,但成本增加。

製作過程也是使用多次外延,但是遠少於超結結構,而且浮島結構P型的摻雜濃度控制也不象超結那麼嚴格,只要保證在反向偏壓下不完全耗盡就可以,因此,工藝成本低於超結結構;另外,正向導通時,P型浮島浮空,不會向N-外延層注入非平衡少子,二極管的特性也好於超結結構。



名詞解釋

本徵半導體:不含雜質且無晶格缺陷的半導體稱為本徵半導體。

雜質半導體:通過擴散工藝,在本徵半導體中摻入少量合適的雜質元素,可得到雜質半導體。

P型半導體:在純淨的硅晶體中摻入三價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P型半導體。P型半導體中,空穴的濃度大於自由電子的濃度,空穴稱為多數載流子,簡稱多子。自由電子為少數載流子,簡稱少子。

N型半導體:在純淨的硅晶體中摻入五價元素如磷,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N型半導體。N型半導體中,多子為自由電子,少子為空穴。

PN結: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相互接觸時,其交界區域稱為PN結。

空間電荷區:PN結的耗盡層中,沒有多子,也沒有少子,P區一側出現負離子區,N區出現正離子區,稱為空間電荷區。耗盡層具有高的阻抗。

本徵激發:當半導體從外界獲得一定的能量受到激發,電子從價帶頂端躍遷到導帶底端,而產生出自由電子和自由空穴的現象。激發的能量如光照、溫升、電磁場等。

複合:自由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如果與空穴相遇就會填補空穴,使兩者同時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複合。

平衡少子:PN結處於平衡狀態時的少子稱為平衡少子。

非平衡少子:PN結處於正向偏置時,從P區擴散到N區的空穴和從N區擴散到P區的自由電子均稱為非平衡少子。

平均自由程:對於半導體中的載流子,相鄰兩次碰撞之間的平均距離,即稱為平均自由程,其典型的數值為10cm。

平均自由時間:對於半導體中的載流子,在相鄰兩次碰撞之間的平均時間,即稱為載流子的平均自由時間Mean free time,典型的數值為1ps。

載流子注入:半導體通過外界作用而產生非平衡載流子的過程稱作載流子注入carrier ejection。當注入載流子濃度與熱平衡時多數載流子濃度相比很小時,多數載流子濃度基本不變,而少數載流子濃度近似等於注入載流子濃度,這通常稱作小注入情況;若注入載流子濃度可與多數載流子濃度相比,則稱作大注入情況。

載流子壽命:非平衡載流子在複合前的平均生存時間,是非平衡載流子壽命lifetime of carriers的簡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