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富春二小 四(4)班 刘恺萱

抓住7月的尾巴,我跟着郁达夫文学院的老师和伙伴,来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此行虽已时过近一月,但所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却依然在我的眼前。

上海行之导师篇

幽默+认真=林叔叔

古铜色的皮肤,架着一幅黑黑的墨镜,还戴着一顶鸭舌帽……咦,这不是拉二胡的瞎子阿炳吗?NO,他可不是瞎子阿炳。告诉你,他的眼睛好着呢!但……他只要拿一把二胡,不就是现代阿炳了嘛?唉,你怎么就是不信我呢?他呀,可是解放日报的大记者——林康伟叔叔。

“小朋友们好,我呀,为了让这次多伦路之行更有意义,我可是在上周六特意来了一趟,还做了讲解大纲呢……”我被林叔叔的认真态度给感动了。为了我们这帮小屁孩,他可以放下自己手头忙碌的事情,也要给我们带来一场文学盛宴。他准备的大纲也是详细至极——足足有十页!“林老师,喝口水吧!”苏老师递过去一瓶矿泉水。“这怎么行呢?这对小朋友是多不礼貌啊?不行,不行!”林叔叔断然拒绝了苏老师的好意。瞧,连喝口水,都被他认为是对听众的不礼貌!这是多么认真的好老师呢!

林叔叔不仅认真,而且十分幽默风趣。听——“浮雕墙,算是多伦路上的一大特色了。”循着文人们的足迹,我们认真地听林叔叔讲解:“鲁迅先生,哦,我觉得他笔下的阿Q、华老栓、祥林嫂是写得最棒的,因为啊,直到现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些人的后代呢!阿Q——现在落后贫穷的农民有吧;华老栓——现在卖假货的人有吧?祥林嫂——现在受欺压的妇女有吧?小说中的人物,在今天仍然能够从社会中找出原型,所以我最喜欢这三个人物。”原来小说人物的后代是这样理解的,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看,这是叶圣陶,《倪焕之》是他最有名的小说。据我所知,在你们的小学教材里还有很多他的作品,比如荷花。但很可惜,这么一个文学大家,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成了一个教育家,没有再写书。”“郭沫若,他的文字铿锵有力,当时的人民很喜欢,他最著名的还是《女神》。不过我觉得,他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一路走来,林叔叔幽默的话语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半日时光很快就一去不复返了,可林叔叔如清风般的话语却久久地回荡在耳畔……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朴实+才情=甫老师

初见甫老师,才发现他是那么的朴实:一件蓝T,一条米色中裤。这是作家应有的样子吗?在我的印象中,作家应该是西装革履,很有派头。可今天,甫跃辉老师却给了我另一种印象。

甫老师告诉我们:“文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阅读。”有人问他:“甫老师,你能为我们推荐几本书吗?”他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阅读是不需要推荐的,比如说今天你读了谁的什么书,你就会知道他的另一本书,久而久之,你知道的书多了,你看的书多了,杂了,你的阅读面,阅读量更加广泛了,那么你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甫老师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写作经历都一一跟我们介绍了。我听来也觉得甚有道理。想想自己,虽然阅读的书确实多,也确实广,可缺少了回看,理解的深度就不够。甫老师说过,一本你认为的好书,你可以读很多遍,而且每一遍你都会有新的感受。回看是多么重要啊,以后看书还是要多一些回看。

回眸,上海作家协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泛着光晕;那片小竹林,也有曲径幽深之意境;那水池中央,站着一位婷婷的少女,四周是抱着鲤鱼的小娃娃,忽而,不知怎的,池中又泛起一圈圈的波纹来……或许,就是这样的地方,才让作家们文思泉涌……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上海行之伙伴篇

NO.1撞上“狗屎运”的“ 小黄瓜”

黄沐文的运气特别好。那天刚一下车,只听,“黄,小心有……”这句话还未曾说完,可怜而又幸运的“小黄瓜”,已是欲哭无泪——她踩中了“狗屎大奖”。这“香气”一直弥漫着,久久不曾散去。

NO.2 遭遇“克星”袭击的小朱

“一,二,三,四……十九,嗨,我不是就在那儿站了一会儿吗?怎么这么多蚊子包?呜呜——”朱静怡的腿上,已经满是蚊子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死人。大大小小的蚊子包密布在她的腿上,可恶的蚊子好像是小朱的“克星”,叮的就是她。这不,又多了两个,“一,二,三……”

NO.3 最爱“耍酷卖萌”的小吴

一张张照片上,总是吴峥岳最可爱,因为他会——卖萌。瞧,只见他又耍起了他的招牌萌样:睁大眼睛,嘟起小嘴,俨然一副小可爱的模样。为了卖萌,他还时不时来抢个“镜”:“咔嚓”,黄沐文和朱静怡正在合照,突然淘气的吴峥岳跳到了她俩跟前,成功抢“镜”。为此,他也是吃了点苦头的,两个小姑娘的一顿粉拳是“在劫难逃”了。

NO.4遭遇“尴尬”的小一

“哎呀,早上起的太匆忙,忘带睡衣了!”徐婧奕一拍脑门大叫起来:“怎么办?怎么办?她不停地唠叨着。看她那模样,似乎恨不得把这个丢三落四的自己给狠揍一顿。可世上终究是没有后悔药的,一切都已经不能再挽回了。后果,大家自个儿去想吧……

NO.5“小鼻涕虫”跟班“黄”

黄鑫豪,在我们组里是最小的一个。在上海的这段时间里,他一直黏着我那个“狗仔妈”,一完成任务就跑到“狗仔妈”的房间里,一会儿“狗仔妈”长,一会儿“狗仔妈”短的,还在“狗仔妈”的床上,“嘣哒嘣哒”,扭动着并不苗条的身子跳起了“小天鹅舞”,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一会儿又给“狗仔妈”这儿按按,那儿捶捶。那样子,别提有多卖力了。看他和我妈的亲热劲,仿佛他才是我妈亲生的,而我却不是。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上海行之志愿者篇

我们的“狗仔妈”

“咔嚓,咔嚓”,狗仔妈又用相机记录下一个美好的瞬间。上海三天,这样的情形随时可见。我发现我妈真有做“狗仔”的潜质,只要我们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跟到哪里,就开始咔嚓咔嚓。“啊,我的凉鞋!”只听狗仔妈一声惊呼。哦,原来她的凉鞋out了。这双可怜的凉鞋啊,是遭了多大的罪呀?来一趟上海,不知跑了多少路,而且还踩了泡狗屎,最终,竟然“粉身碎骨”。可怜的鞋啊!

咱们身在一组且知福,因为早餐不是很可口,所以每天早上狗仔妈都特意给我们准备了养乐多,酸奶,水果。当然,晚上也是有这样的快乐加餐。怎么样?享受吧?

“朱静怡是五班的老大。”“不,徐老师(狗仔妈)才是正宗老大,朱静怡是五班小二,吴峥岳就是小三。”听了这话,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和我们拼桌的一个四组男生说:“我笑的可乐都要喷出来了。”“不对。”狗仔妈一本正经地说,“他刚才说的是喷,可我明明看到这可乐是吧嗒吧嗒掉进他的碗里的。小伙子,这该叫流吧!如果是喷,那力度,肯定早就射到对面一一的脸上,或许还会在飞射回你的碗里来呢?”狗仔妈的冷笑话,早已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整个包厢充满着笑声片片……

其实,上海三天,像这样的狗仔老妈,有十位。除此之外,陪伴我们的还有幽默风趣的孙老师,儒雅睿智的苏老师,还有一位一定一定不能忘的,是像小蜜蜂一样在幕后默默工作的盛老师。

上海,我虽已离你远去,可那些人,那些事,却依然常浮于我的脑海中。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走读上海记录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唱歌、跳舞、钢琴、画画、 书法、乒乓、游泳都是她所喜爱,并在坚持学习的项目。看书、写作却一直是她的最爱。她认为最幸福的事情是可以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静静地看着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首任院长

2017年夏|上海

畅想郁达夫纪念馆

刘恺萱

1.郁达夫广场:

广场上有各种文人墨客(雕像),可以是左联作家,可以是郁达夫的好友,也可以是和郁达夫有交集的人,但要以郁达夫为中心。(广场)

2.郁达夫阅书室:

进入郁达夫纪念馆的游客,可以在馆内阅读一些郁达夫阅书室的书籍:郁达夫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还有另外作家写郁达夫的文章。(一楼)

3.郁达夫茶室:

郁达夫与鲁迅会面的地点常在茶馆,郁达夫茶室可以让你体验到郁达夫在茶馆里会面友人的场景,也能让你品尝杭州特产----西湖龙井茶。(一楼)

4.郁达夫创作室:

郁达夫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在这个场馆里,有木制的书桌,可供游客读书、创作。场馆内需保持安静。(一楼)

5.郁达夫纪念室:

有需要的游客可以到这里购买郁达夫纪念币,郁达夫明信片,郁达夫的书籍等,也可以在这里写下想说的话。还可办理郁达夫纪念馆护照,在郁达夫纪念馆的各处完成相应任务并盖章,集章越多者可获得郁达夫纪念馆的精美小礼品哦。(一楼)

6.郁达夫的脚步:

第一部分:郁达夫的少年时代

主要描写郁达夫少年时代求学、自学的经历。还可以制作一部电影《郁达夫在少年时》,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到郁达夫小时候的好学。也要绘制一面诗句墙,写写郁达夫少年时就写出的古诗与对联。

第二部分:郁达夫的抗战时期

描写郁达夫抗战时的四个时期(福建时期、武汉时期、新加坡时期、印度尼西亚时期)。以及他的家人是怎样爱国的。还有郁达夫在此期间的名言绘成的墙。电影《抗战中的郁达夫》。

第三部分:郁达夫的文学道路

郁达夫的各种成果(获得的奖项出版的杂志、小说等和郁达夫作品的手稿等),以及郁达夫笔下的人物的画,悄悄组成了郁达夫的头像。电影放映:《迟桂花》,《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游戏竞赛(显示在四台电脑机器上):关于答复作品的游戏、竞赛。

第四部分:郁达夫的家中生活

郁达夫和他的家人、朋友等的合影及故事。(二楼)

那些人.那些事.在上海——刘恺萱 富春二小 四(4)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