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觀後感

《大明風華》改編自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大明開國,到開創盛世,孫若微所經歷的故事。

《大明風華》於近日播出,作為本年度屈指可數的古裝劇卻霸佔了衛視的黃金檔期,故而未播出已引來一片關注。待播出後,從劇景的佈置到人物性格的刻畫,劇本把古裝劇中真實的人物和年代呈現,如何處理才能在劇本和觀眾之間找到平衡,這才是考驗導演的水平。

《大明風華》也不是唯一引起爭議的電視劇。湯唯飾演的孫若微經過大明的坎坷和繁華,全面深入的切入了王朝的轉折期,本劇如同給了觀眾顯微鏡可以深入觀察大明。開場經過簡單地回顧靖難之役,時間點來到永樂十年。王學圻飾演的朱棣,成為最重要的存在。孫若微與朱瞻基的相遇,便是在刺殺朱棣失敗之後。處於歷史夾縫中的她,在經歷朱亞文飾演的太孫朱瞻基的指引、囚禁、逃脫、反抗後,最終相知相愛。眾所周知,朱棣是一個複雜而深刻的帝王,他與父親明太祖朱元璋、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間的往事,充滿著足夠的張力。在午夜夢迴時,他也會夢到逝去的朱元璋因為自己所做之事而痛罵自己良心不安。他是一個手握江山的帝王,但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母親的兒子以及兒子們的父親。他心中對侄子的愧疚使得他即使躺在病榻上也要讓朱瞻基想辦法找到建文帝的下落,也會在看到猛虎圖中關於親情的題詩後心中被觸動。王學圻塑造的這樣一個多面的明成祖讓人更能體會到身在帝王家身不由己的無奈,也能啟發觀眾主動思考歷史的多面性。在最初的孫若微眼中,朱棣是讓自己九族被滅、與妹妹走散的罪魁禍首,她與朱瞻基處於截然不同的陣容,然而孫若微的立場並非那麼堅定,她跟隨著朱瞻基的目光,見識到了更廣闊的山河溝壑。

古裝劇脫離了歷史刻畫的歷史人物真就是錯誤嗎,卻也不盡條。如對一些已經蓋棺定論,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有過卓越貢獻的偉人,古裝劇中就不會有太大的虛構、改變,更談不上醜化一說。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史人物數不勝數,而同一個人物卻在不同的記載中都不盡相同,有些甚至失去了有力的佐證,這就給古裝劇創作時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畢竟古裝劇只是文學媒介的載體。正是如此,《甄嬛傳》裡的甄嬛,和《如懿傳》裡的鈕鈷祿氏可以不盡相同;《大明風華》中的朱元璋相貌,和兒子朱高熾是否有奪帝的野心,這些都給了導演足夠的想象空間。

這並不就意味著在古裝劇的虛構上沒有底限,不然作者怎麼不放棄歷史背景,而要藉助歷史的背景為依據呢?古裝劇一旦和歷史平行,創作者就必須遵守一條最後的底限,故事主節與歷史吻合,人物人設也和正史一致。就好比《大明風華》故事開頭就講了靖難之役,就是因為這一事件歷史上已有定論,所以古裝劇的導演也不敢隨意改編。

所有的錯綜複雜,所有的糾葛與紛爭,其實都是一出標準的大戲,明世祖目的當然是希望朱家事業能夠千秋萬代,家事處理不好,未來朱家的事業也是岌岌可危。但是朱棣又一次遇到了和父親朱元璋一樣的困境,他的兒子們和自己一樣不省心。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和俞灝明飾演的朱高煦這對性格完全不同的皇家兄弟,彼此之間又愛又恨的互動讓人忍俊不禁。朱高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佛系"的太子了,崇尚仁政的他心性善良,對權力並無太大野心,還一心想將太子之位讓給弟弟,自己修身養性。而朱高煦則是一個崇尚武力有野心的人,兄弟兩人的鬥嘴經常以朱高熾落於下風結束。因為二人的爭吵而導致父親朱棣生氣後,二人又共同跪在寺前求父親原諒,結果又因驕陽之下要不要打傘而起了小爭執,這不就是日常生活中兄弟姐妹們的鬥嘴日常嗎?如此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帝王之家的兩位皇子多了幾分煙火氣。

劇中兩位演員的演技著實精彩,太子的扮演者梁冠華將一個可愛善良有點妻管嚴的皇子形象塑造得立體又生動,而俞灝明更是讓人驚喜地在他帥氣的外表之外看到了他嫻熟的演技,可謂是偶像派與實力派兼具的存在了。歷史劇《大明風華》通過江湖與廟堂的雙重敘述,建文帝餘脈既有為其爭奪的一面,也有諸多私心雜念。而坐擁天下的朱棣,總是自疑真的就坐穩了嗎?更何況次子、三子與太子的不合昭然若揭,怎樣才能讓未來的歷史起碼有五十年太平,高處不勝寒的心態和雄霸天下的睥睨,王學圻將這個角色詮釋得很有滋味。孫若微與朱瞻基的相遇,就是從帝王中的帝王朱棣為天下、為天子之家運籌謀劃的緊要歷史關頭,他們也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大明風華》觀後感


《大明風華》觀後感


《大明風華》觀後感


《大明風華》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