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看點 今年美本放榜落下帷幕,對後續申請者來說,對本期申請結果的解讀顯得尤為重要。此次美本錄取形勢如何?名校申請,哪些項目或將成為關鍵因素?疫情又會對來年申請產生何種影響?外灘君邀請到三位留學行業的“金牌顧問”,與他們就相關問題聊了聊。

文丨Jane 編丨Travis

“藤校日”當天,外灘君發佈了8所常春藤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的大數據。(點擊查看)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在看“熱鬧”的同時,也不難發現美本申請越來越難了,那些被錄取的孩子要足夠優秀且具備獨特性,才能被名校選中。

然而,隨著申請者數量的增多,具備“獨特性”更加不易,加之疫情導致SAT、ACT、雅思、託福等考試的取消和延期,對即將的面臨申請的孩子來說更是不小的挑戰。

那麼,該如何冷靜的看待今年的申請結果?又該如何應對新一輪的申請?外灘君邀請了三位留學行業的“金牌顧問”,為大家指點迷津。

錢哲彬老師,常青匯教育執行總裁,本科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獲經濟學/數學雙學士。自2008年起,曾幫助多名中國學生進行美國留學申請,在國際教育行業累積了豐富的指導經驗。申請成績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大沃頓商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名校,過往錄取結果包攬了所有常青藤及前10的大學。

倪飛,上海憑遠教育App-Ark創始人,學生愛稱Black。埃默裡大學學士學位,僅用兩年半畢業,是埃默裡大學歷史上最快畢業的國際學生。自2009年起,幫助多位學生錄取包括普林斯頓、斯坦佛、芝加哥、威廉姆斯、阿姆斯特、哥大、賓大、杜克、西北在內的眾多頂尖美國名校。他的教育理念是衷於學生本性做規劃,接納學生的全部,做到最好,願學生去一所“你愛且愛你的大學。”

Tina老師從斯坦福教育學院碩士畢業之後, 一直在舊金山灣區的中學內工作,曾在公立高中教授中文和歷史,也在私立高中擔任過招生面試官、國際學生輔導員以及大學升學顧問, 並曾負責創立及管理舊金山一所私立中學的寄宿部, 具有豐富的雙語教學、招生與大學申請指導經驗。Tina老師在2016年加入棕櫚大道,現擔任本科部導師總監。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外灘教育

W:今年的錄取結果來看,算是錄取的大年還是小年?

錢哲彬:從錄取結果的角度來看,跟去年相比其實差不多。

今年頂尖的美國大藤學校的錄取學生數量相對穩定,但排名10-30名左右的美國大學在RD階段錄取名額明顯收緊,比如西北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亞大學等,所以造成大家對於今年錄取形勢的感觀會比較分化。

最頂尖的學生依舊收穫頗豐,但一些以前20為目標的優秀學生如果ED沒有踩準,RD階段就會感受到今年錄取形勢的嚴峻。

倪飛:整體來看沒有顯著的大年小年區別。有一些學校如加州伯克利,在上海乃至大陸的錄取學生人數都有比較顯著的降低,但是大藤、MIT以及相當多前10的文理學院則是招了更多的中國學生。

同時,往年通常冷漠對待大陸申請者的密歇根安娜堡在今年也錄取了更多的學生。

不同的美國大學,招生策略每年都會有調整。有的時候希望提升某個州或者某個國家的入學率,那麼就會更側重於在簽署了綁定協議的ED輪次錄取那邊的學生。有的時候則是希望壓低綜合錄取率,那麼就會在RD的時候拒絕或者Waitlist儘可能多的學生。

更重要的是:招生辦公室的領導職位其實是經常會有變更的。比如UVA的招生官主任(Dean of Admissions Office),Greg Robert,在來到UVA前是在喬治城大學和Emory大學擔任招生官。而Emory大學的招生辦主任,John F. Latting,則是Emory直接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挖來的:Latting在接管Emory招生辦前,就已經是JHU的招辦主任了。

一般來說,頂尖名校的招辦主任都會長期任職,如哈佛大學、杜克大學、耶魯大學等。近幾年在藤校中最顯著的招辦主任更替莫過於2016年的布朗大學。

年輕的Logan Powell先生從普林斯頓大學的招辦離開,接棒布朗大學的招辦主任的職務。作為少數族裔的他,上任後首先就是專注於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的錄取。

作為中國地區的申請者我們也可以感受到Logan上任後的一些招生口味的變化,這幾年布朗大學在中國招生的人數一直保持在藤校裡較低的水平,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布朗更關注與美國本土低收入、少數族裔學生的招生。

比較有趣的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三個大藤的招生辦主任,均是哈耶普的本科校友,但是布朗的Logan Powell則是從緬因州的頂尖文理學院Bowdoin College畢業,而非布朗的校友。布朗的自由主義,從招辦的構成就能窺探一二。

Tina:我其實不是很認同大年小年的說法,因為從我2010年開始在學校做升學顧問開始,每年都是比上一年更難錄取,好學生更多,拿頂尖學校offer更難。

今年也不例外,很多優秀的孩子如果早出生幾年,就是能去到更好的學校。從整體來看,是學生素質的大幅提升,而且這種提升的速度越來越快。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整體來看,美高、公立、國際學校錄取結果分別如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錢哲彬:整體來說,美高及一些海外高中包括加拿大高中、英國高中、瑞士高中等,這些學校的錄取優勢並不是僅體現在大藤的錄取數量上,而是整體錄取相對比較穩定,不容易出現特別意料不到的結果。

公立學校在頂尖大藤學校的錄取上依舊不錯,但今年比較明顯的一個趨勢是排名20名左右的美國大學,尤其是加州大學系統,更加偏好國際課程的學生,主要是國際學校的課程體系跟美國大學的教育更加接軌,招生官篩選學生時更容易做判斷。

倪飛:先來談一下國內的公立 vs 國際。我們公司——“ 憑遠教育 ”的學生來源主要是上海以及周邊城市,所以無法闡述整個中國國內高中的錄取情況。

但就上海而言,排除頭部大牛學生和尾部學生,我們認為

同樣學術水平的學生,在頂尖國際學校就讀,會比在普高就讀更有可能申請到top 20綜合大學或top 10文理。

原因很簡單,美本錄取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學生自身的素質。在上海,頂尖生源並沒有被國際學校、美高或普高中的任何一方壟斷,所以除開最拔尖的大藤學生外,在生源上國際學校和普高都有一批同樣優秀的學生。

但從高中的課程體系來看,上海的一系列IB學校和AP學校,都比普高課程更加符合美本申請的要求,不論從成績單的公信力、課外活動的豐富程度、還是老師推薦信的可信度來看,都是更勝一籌。

因此,在學生自身條件相等的前提下,至少從上海的池子來看,第一梯隊的國際學校更佔優。

整體上來看,今年美高的中國學生錄取頂尖名校的比例是顯著要高於國內高中的。原因其實很類似。

首先還是生源。Top70寄宿制美高的中國學生生源本來就是非常優質的,8年級託福過百甚至過110都是屢見不鮮,且申請寄宿制美高的過程和美本申請有相似之處,這意味著相當多美高的學生已經針對性地做過課外活動準備,如學習二外或掌握一門美式的運動等。

其次,頂尖美高的綜合課程體系的設計本來就是針對大學申請的。比如說,寄宿制美高几乎都會要求學生參加至少兩個賽季的體育活動,二隊(JV)和一隊(Varsity)每天的運動訓練時間往往都會超過兩小時,而部分運動如橄欖球,在週末還需要抽時間去健身房訓練。一週算下來,10+小時投入到運動中都是屢見不鮮。

4年美高會讓很多學生在身心上獲得蛻變,團體運動也會讓人自然而然學會團隊合作,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最關鍵的是,美高的運動和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顯得特別“美式”,對於大學來說,沒有後續“融入”的擔憂。

在這一層面上來看,同樣優秀的生源,在頂尖寄宿制美高的薰陶下更容易成為美國大學校園裡的主流群體中的一員。

還有一點很重要。對於相當多美國大學來說,美高的中國學生即便護照是中國護照,也會被歸類於“州內”的池子,和大陸學生分開審閱材料。藤校裡的康奈爾大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如果你在美高就讀,那麼讀你材料的康奈爾招生官將不會是國際生招生官,而是你美高所在州的康奈爾招生官,且你的校友面試也會是在自己學校附近完成。

這樣一來,在一些藤校長期招收不到優秀學生的州讀書,可能會讓你更容易脫穎而出,比如堪薩斯州和德州。我們這兩年仔細觀察會發現,最頂級的top 10寄宿制美高的中國學生,並不一定比佛羅里達州、俄勒岡州、德州的走讀學校的學生錄得好,也不一定錄得比中部地區排名50名左右的寄宿制高中好,本質原因就是後者的池子裡,“大魚”少,更容易脫穎而出。Top 10美高集中在頂級學生雲集的新英格蘭地區,且校內的運動員和Legacy學生眾多,有時候反而更難出挑。

Tina:今年我們看了一下統計數據,包括我們棕櫚自己內部的學生數量也能感受到,美高孩子今年佔了申請的絕對優勢,基本上前二十的寄宿美高或者每個地區的頂級走讀美高裡的中國孩子申請前三十的大學都如囊中取物般相當輕鬆。整體錄取結果都比國內國際學校和公立高中高出一個檔次。

2020年秋季的申請人,很多孩子是2016年那一批秋季美高入學的學生,這一批學生人數當年是美高申請的最高峰,整體素質都非常高,因此他們今年佔據申請上風也不奇怪。

這群學生當年8年級就拿到了110以上的託福成績,四年的美高生活做了一堆活動和科研,對美國的文化也有深度瞭解,美國大學為什麼不錄取這些特別優秀的美高孩子而要從國內錄取呢?

在美高學生中,我們也注意到,私立學校錄取依然是絕對優勢,公立學校相比則普通很多。私立學校在美國本身也是內部分層,這一點不奇怪。我覺得,如果想要通過上美高來改變錄取結果,還是一定要上私立,尤其是頂尖私立,最後的升學結果基本上都可以有所保證。

相比國內公立國際部和國際學校,雖然學生也很優秀,但是已經越來越明顯感受到,除了完全西方化的學校比如UWC或者上海美國學校這種,大部分的公立學校國際部學生和普通國際學校學生的科研實力和對問題的見解,還是要差過美高學生。

現在好孩子越來越多,標化越刷越高,科研以及文書中的洞察力現在我覺得是申請材料產生區分度的衡量標準。這一點來說,經歷過全美式化教育的孩子,在價值觀和政治正確的感悟上,會比國內土生土長的孩子確實是更勝一籌。

這沒有孰對孰錯之說,只能講美國大學有自己的價值標準,符合他們價值標準,比如更崇尚自由民主,更特立獨行的孩子,今年確實是更受歡迎。而公立學校的學生普遍比較“乖”,一般很難挖掘出一些有稜角的故事,也是一種遺憾。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與去年相比,今年很多offer給到了二三線城市的孩子,這是什麼原因?

錢哲彬:實際上二三線城市錄取頂尖大學的學生很多都是手握大獎,所以他們的錄取跟地域並沒什麼相關度,這些學生本身就足夠優秀。但從整體學生的錄取來看,二三線城市的學生錄取並沒有顯著的提升。

倪飛:直接發offer的還是少數。非出國熱門的二三線城市的孩子錄得好的一般還是去UWC或美高。有些二線城市,國際教育資源和出國傳統一直都是很好的,如成都、南京、杭州等,這些城市不能和中國其他二三線城市相提並論。

其他地方拿到大藤offer,如烏魯木齊、蘇州等,都是沒有統計學意義的。主要還是要看top 20, top 30的錄取情況。

Tina:其實並沒有很多offer,我們說的很多隻是跟過去相比,而且錄取的也都是個位數,並不具有代表性。我個人對這種offer的理解就跟哈佛每年都要在紐約或者芝加哥黑人區以及阿拉斯加這種偏遠地區錄取幾個學生的概念是一樣的,即便我們中國就算是二三線城市的孩子也要比美國貧民區的孩子優秀不少,但說到底還是很純粹的“多樣性案例”。

在我看來,這傳達的另一個價值觀就是北上深這樣大城市的孩子已經同質化越來越多,他們寧可給半獎或者全獎錄取一個家境或者條件不夠那麼優秀的孩子來做多樣性,也不想再去北京上海錄取一個各方面極其優秀的正常好學生。

這其實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證明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厲害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失去自己的特點,競爭力在下降。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根據錄取情況,您可以整體對比分析一下ED和RD的錄取結果嗎?

錢哲彬:近三年來以我們機構內部的錄取情況來看,部分學校的RD難度會顯著高於ED,特別是一些有第一批提前申請ED1和第二批提前申請ED2的學校,這些學校在RD階段的難度跟ED階段差別很大,對於我們自己的學生來說,我們也會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幫助他們踩準兩輪提前批申請的節奏。

倪飛:實力達到了,ED容易點。實力達不到,ED也沒用。ED作為“跳一跳”的工具已經不太適用了,風險過高。更多的應該是被用來當做最大化匹配學校成功概率的機會。

Tina:今年非常明顯的ED要比RD容易不少,尤其是各種女神校比如NYU和BU,ED錄取進去的分數都跟往年相比很正常,但是RD一下子難度翻倍,讓人措手不及。

舉個例子,我們棕櫚今年申請NYU提前錄取的學生非常多,平均1450上下,最低分連1400都不到,但是RD反而等待名單了好幾個1500+的學生(不過這些學生也其實都已經有了更好的Offer),這個對比反差確實是感覺很有意思。

我的感覺是ED和RD現在錄取率差距越來越大,大家一定要把寶押在ED上,很多頂尖學校,ED1/ED2進不去,RD只會更難,不會更容易。比如達特茅斯這種學校ED可以有25%的錄取率,RD只有8%,這種提前錄取的機會一定要抓住。

當然了,ED的學生整體也都是非常優秀的,競爭更激烈,所以不是說ED就容易那麼多,不過相對RD,還是要更容易錄取到好學校。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今年一些學校在ED階段成績非常不錯,相反RD卻一般,您認為這是什麼原因?是不是說很多學生已經開始把申請重點放在了ED階段?

錢哲彬:其實很多學校的RD結果,只是相較於ED階段沒有那麼耀眼,對於所有學生來說,ED必然是一個很好的衝刺的機會,大家都會把重點放在ED階段。

倪飛:有的學校在ED的時候把最強的一批學生都順利錄取了,RD階段自然就沒人屠榜了。但這個才是最健康的狀態。反觀其他一些高中的RD錄取,看似很厲害,有很多頂級offers,但往往都是寥寥幾個學生屠榜,剩下來有相當多優秀的學生沒有offer。

我們有很多高中喜歡把offer總數發出來,看著是很漂亮,但其實幾家歡喜幾家愁。相反,美高一般都是發“最終入學情況”,統計自己這一屆的學生最後都去哪兒就讀。這個我認為才是評價一個高中的最好的方法,因為每個學生最後都只去一個大學。

Tina:我覺得一個原因是

大學越來越愛提前鎖定學生,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家現在申請都準備開始更早。

比如我們棕櫚其實現在4月都已經在開始帶著學生寫文書,因此整體來說,能夠趕上ED階段的學生越來越多。ED都申請就會讓一批非常厲害的學生在ED走掉了,造成RD其實沒有很多好學生去拿offer,因此整體RD的offer都要更少。

尤其是今年因為疫情導致美國經濟不好,我覺得今年秋季申請的學生,大學在ED階段應該錄取會更多人,幫助學校提前鎖定學費來源。所以我還是一如既往鼓勵大家多申請ED,早點解放,早點不焦慮,並且能夠爭取進入好學校。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我們從很多學校官方發出的消息來看,大多名校約95%以上的學生高中排名都在學校的前10%,這是不是說在校成績是一個很重要的門檻?在疫情導致很多考試延期的情況下,明年申請中會不會更加看中學生的GPA?

倪飛:當然。從來都是最看重GPA。

錢哲彬:這個是100%肯定的,在校成績永遠都是申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特別是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 很多大學對於標準化考試的遞交政策已經調整為可選擇遞交,在這種情況下,在校成績的重要性會更為突出。

Tina:是的。在校成績在現在的升學過程中,我覺得基本上可以被排位在第一。當學生們做的課外活動越來越多,標化分數越來越高的時候,學校的成績更加有實打實的證明學生學術能力的力量,不僅僅是成績,還有學生的選課難度,是否參與了校內科研和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學術資源,這也會成為考察的重點。另外就是學校本身的課程難度,這一點基本是跟學校的質量和教學水平直接掛鉤的。

疫情下,我覺得不僅僅是GPA,還有學生參與的科研和學術活動也會成為體現學生學術能力的重點。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除了在校成績,能被名校錄取還有哪個方面越來越被美國大學看中?

錢哲彬:學生在校內課程以外所表現的學術能力

也是美國大學十分看重的,比如一些重大學術比賽的獲獎、在學術專業領域的研究探索能力等。

除了學術方面,招生官也會在意學生在自身所處的community學校/社區的影響力,他們希望改變世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學生心中真正的信仰。

倪飛:個性,性格,學術激情,社區貢獻,創意,學術天賦,運動等,全方面看的。

Tina:今年,我覺得我們錄取得特別好的孩子,身上都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責任感和獨特的個性。這些孩子是我會認為的“有稜角”的孩子,他們一方面有自己獨到的對問題的見解,另一方面非常關心社會活動和政治運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來越符合美國大學對於政治正確的追求。

在棕櫚我們也非常強調“原生態成長”這個理念,希望保持住孩子身上的鋒芒,讓他們在活動和申請中體現出自己的創造力和特色,從今年的申請中來看,我們很多愛搞社會運動,關心少數人群權益,以及發起教育創新的學生,都獲得了最好的錄取結果。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您認為疫情對明年學生申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申請人數會不會減少?您預測大學會對新一輪的申請有如何應對措施?

錢哲彬:今年的申請人數整體可能會略有下降,但整體比較平穩,今年的疫情其實體現在未來2-3年申請美本的人數會有較大的影響。

而對美國大學來說,美國今年的標化考試及各大學術比賽均被取消或推遲,在審核學生材料時文書也會變得尤為重要,學生更要在文書中表現出來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思維深度。

倪飛:普高可能會有更多學生選擇高考,但美高和國際學校的學生沒有什麼其他選擇的。直觀來看,SAT會變得不那麼重要。

Tina:我個人認為整體的申請人數會減少,因為美國經濟不好,很多本地學生可能不會考慮上大學因為太貴而會選擇上社區大學。但是,我覺得中國學生人數不會減少。

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留學規劃是一件好多年前就決定的事情,我們幾乎沒有遇到家庭因為這次疫情就決定取消留學計劃,而且很多學生一直在國際學校或者美高就讀,也不可能忽然回國參加高考,對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是沒有退路的,必須申請大學。

目前從我在美國能看到的招生新聞來看,大學,尤其是排名靠後的大學還是很擔心國際學生減少會帶來的財政影響,因此我覺得今

年大學申請在80名之後的學校應該對國際學生來說會很容易,但是前三十的競爭程度我覺得還是會很激烈的,大學現在也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標化考試的取消要求政策,變相來說也是對學生的學術水平和活動要求更高。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對此您有哪些建議想要分享給即將面臨申請的學生和家長?(從文書、標化、活動、GPA等幾個角度分別談談)

錢哲彬:對於今年申請的學生和家長疫情影響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我個人的建議是,在有時間多情況下文書可以儘早準備起來,標化考試儘量準備充分做好一次過的打算,而活動方面,目前線下活動都不會展開,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的學習資源開闊學術思維和眼界,並深化自己的專業學術能力。

倪飛:美本申請專業性過強,與其從公眾號裡取經,不如找好最適合自己的顧問,做衝刺。硬件條件都能講清楚,但是文書、面試,只能實際去寫去做,沒法講。

Tina:我的建議是,不管有沒有考試,都要認真保證好自己的學校課業,多做科研和學術項目,並且管理好自己的活動安排。學生在疫情期間如何利用時間,我覺得也會是學校關注的事情。因此雖然大家都被關在家裡,我們該做的學習任務也不能丟掉,不能線下做的活動要變成線上,還是要保持延續性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學校現在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感,我認為疫情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做許多相關的社會責任項目,我們棕櫚最近在疫情主題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個人項目,包括口述歷史,疫情數據化,以及公共衛生方面的項目,也是希望能夠引導我們自己的學生更多關注這一重大事件,進一步延伸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W:此外,由於疫情導致中國學生受到歧視,文化壓力愈發凸顯,面對這一點,學生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錢哲彬:學生應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理解不同的文化立場,並去思考疫情對於全球化的影響以及自身在這當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倪飛:世界本來就不是那麼美好的,與其期待一個沒有歧視的烏托邦,不如變強。

Tina:在美國我覺得目前中國學生受到歧視的還是個別事件,但是確實是在一些白人很多的地區會存在這樣的事情。我覺得遇到現在反華情緒比較激烈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好幾點:

不卑不亢,不要因為周圍同學的眼光就自暴自棄,遇到種族言論或者不當言辭一定要及時告訴學校老師或者監護人,並且直截了當告訴說這個話的人他們說的是錯的。不要隨他們去,只會助長種族歧視的氣焰。

管好自己,不要被國內個別媒體帶節奏影響自己的價值觀,不要去英文社交媒體亂髮不實報道和謠言,更不能在國外同學或者老師面前幸災樂禍,什麼“抄作業都不會”之類的話亂說一定是惹禍上身。

保持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態度去看待疫情,知道這是人類共同體面對的大挑戰,不分你我,不要去主導一箇中國外國的思維模式,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用一個包容和帶有同理心的心態去看待疫情,就不會成為反華情緒的目標。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美國大學放榜“落幕”,這十個問題還需冷靜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