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導語:在古代的戰場上,殺敵和被殺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戰爭中殺人也是一個無比正常的事情,既然有戰爭那麼必定會有帶軍的大將,這些大將都是如何來的呢?實際上都是從小兵一步一步拼殺出來的,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麼歷史上有那麼多出名的將軍將領,他們的身下到底有多少累累白骨都不得而知。

將領能力越高殺敵越多,從而官位越高,這都是不變的定律。他們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戰神和殺神的稱號也伴隨他們左右,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那種凌冽的殺氣。歷史上不僅僅只有將軍會殺人無數,皇帝更是一個殺人無數的冷血殺手,今天就來看看那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殺神。

冷血白起讓數萬人生命在一瞬間消逝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白起,一個坑殺百萬人的屠夫戰神。這個歷史是發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事情,當時的秦國想要進攻趙國,但是趙國派出了對守城鑽研極深的廉頗,廉頗死守,而秦軍也攻不進去。面對長期的防守,趙國內部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因此趙王將趙括替換了廉頗,準備主動出擊。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戰無不勝的白起劇照

趙括這個人好功,但是腦子卻不太好使,他在得知對手是百戰百勝的白起後依舊奮勇率軍追去,而白起也只是假裝敗亡一下,趙括還真的上當了,結果可想而知,趙括戰死剩餘活著的士兵投降。事情並非就此結束,白起將這些人誘騙到一個山谷當中,生生活埋了這四十萬大軍,最終只留下240人出去報信。人送外號屠夫,在整個戰國時期一共死亡兩百萬士兵,其中單單就白起一人就佔了其中一半,殺神的名聲也因此流傳千古。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攻城掠地戰無不勝的神將白起

這樣的一個殺神在秦國擔任將領長達三十年,攻城略地七十餘座,但其最終的結局並非很好,正所謂當你舉起屠刀的時候,自己也必將死於屠刀之下。由於白起功勞頗高,名聲顯赫,因此秦昭王對其是否有反叛之心十分懷疑,而白起也是在這份懷疑當中被迫自殺,殺神最後殺的一人竟是自己。

對於他而言戰爭只是讓其獲得快樂的途徑

殺一人為罪,屠萬人為雄,屠的九百萬,即為雄中雄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如果說我們下面要介紹的一位人物,按照九百萬為雄中雄的話,那麼雄中雄根本配不上他。這個人就是我國古代的成吉思汗,一個將鐵騎踏入歐洲的男人。

成吉思汗的一生幾乎都在征戰中度過,他在二十多年裡四處南征北戰,先後滅掉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了七百多個民族,當鐵騎踏入歐洲的時候,那裡的人的反抗和成吉思汗的進攻就好比用一張宣紙去抵抗一把利刃。當時的他滅亡了金國、平推了西夏,同時又橫掃了阿拉伯。要知道單單西夏就被成吉思汗殺死數百萬,而金國更是死亡三千萬人,即便是最鼎盛時期的阿拉伯也被如實破竹般的攻破百餘座城池。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將鐵騎踏入歐洲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直堅持殺光全部男的,霸佔所有女人的政策,因此他所經過的城池,無論其土地原本是什麼顏色統統會被染成血紅色。成吉思汗一生征戰的六十餘場戰鬥中只有一次失敗,其他的時候都是在追擊敵人、殲滅敵人。他以掠奪財產,欺男霸女為快樂,而這些快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因此與其說他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君主,我更願意說其實擁有軍權的惡霸。

冉閔忠於一人而忠於一國,人死國何以為存

冉閔這名字大家應該都不是很熟悉,說實話我對他也並不是很熟悉,不過他確實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皇帝。他的這個皇帝當的可謂是很是曲折。冉閔年輕的時候被石虎收養,由於其年少的時候十分英勇因此就陪著石虎到處東征西戰。石虎是後趙的皇帝,也是一個純粹的胡人,但是冉閔可不是胡人,他是一個漢人。

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成為了石虎的左膀右臂,特別是昌黎之戰,石虎的其餘軍隊皆以慘敗告終只有冉閔帶著勝利的消息傳了回來。按照劇本來走的話,這本是升官金爵、分封將土的時候了,但是由於石虎的死一切都變了。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為胡人立下無數功勞的大將冉閔

石虎死後石世繼位,他許諾給冉閔太子之位,但實際上他只是想借助冉閔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石世立石衍為太子,而冉閔也是因此發現自己被騙,他與後趙的關係開始發生破裂。原本好生誘導的情況下,他們的關係可能會和好,但是在石世的默許下,孫伏等大臣開始密謀殺掉冉閔。冉閔也因此徹底暴怒,從此與後趙開始了殺伐。

自衛式反攻滅後趙建新權

在冉閔知道他與後趙的關係再也無法化解之後,他果斷的用兵開始瘋狂殺戮胡人,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在他的殺戮範圍內,僅僅一天就殺死了胡人數萬人。不僅如此,他為了將胡人全部殺死,但凡具有胡人特徵的都要殺死,當時有很多無辜的人被殺。如果真的存在鬼的話,那麼在夜裡冉閔的耳旁應該都是哭泣嘶喊的聲音。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為漢人血脈延續做出突出貢獻的冉閔

他通過瘋狂殺戮,讓胡人的國家在短短几日覆滅。自己則登上皇位建立了新的政權,這個政權被稱為冉魏。幾日的殺戮也真的可謂是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殘忍與血腥的程度,在其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過還是有很多人稱其為民族英雄,因為他的殺戮,讓漢人得以生存,才沒有被胡人佔領了我國的土地。

民心所向和民心不向是起義軍的成散關鍵

要知道能夠起義能夠發生,需要具備以下要素,一國家強大的壓迫,讓百姓無法喘息存活,二有人組織起義且組織的人比較有名望,三組織人與百姓的利益衝突是一致的。這三點是能夠建立起義的根本要素,而且缺一不可。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黃巢攜大軍向唐國城池進攻

有一個人姓黃名巢,他就是一個起義的組織者。有一年關東地區發生大旱,朝廷不僅沒有開倉放糧,反而是開始壓迫百姓提高稅收,並且大量的人去服徭役,由於黃巢當時順勢的揭竿而起,這些走投無路的百姓們紛紛去投靠,因此在黃巢周圍形成了一個個戰鬥團隊。通過不斷吸收起義人員,黃巢與唐軍發生了多次衝突,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而他的一些做法不僅在戰鬥當中獲得民心,反而讓百姓開始幫助唐軍抵抗他,到底他做了什麼樣的行為呢?

糧草緊缺引發出駭人聽聞的以人為食

實際上他做的事情實屬慘無人道,由於起義的人都屬於社會的底層階級他們身上的錢財並不多,而且正值旱災,糧食的產出又少,面對龐大的起義軍來說,糧食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問題。因此黃巢就想到了以人為糧的做法,他將活人殺死,剝奪其血肉供給給起義大軍,創造了駭人聽聞的食人記錄。

我們所認識的戰神與殺神在歷史當中到底是什麼形象

黃巢大軍所過之處屍骸遍野

如果說這是在戰場上,他們以為"糧"的人都是敵對的人這還好說,畢竟在古代的戰爭中食人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不過如此規模的食人可謂是歷史唯一一次,史書中記載"民外為盜賊所掠,內為郡縣所賦,生計無遺,加之饑饉無食,民始採樹皮葉,或搗葉為末,或煮土而食之,諸物皆盡,乃自相食",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乃自相食"害死了多少人。

起初的時候他還是之針對於俘虜和敵人,為了消除眾人的顧慮將這些人稱為"兩腳羊"。不過這也只是能解決短期問題,為了戰事能夠持續下去,他將陳州的百姓全部殺死,並且周圍的十幾個州都被其殺光,這種瘋狂的程度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在之前也介紹了,起義軍的三個必要組成要素,最後一點的利益衝突問題在此開始體現。百姓起義為了什麼?為的就是活命,為的就是正常生活,可不是為了推翻唐朝政府。

民心渙散但最終還是屠城立國

面對黃巢這樣的做法,他們也是十分膽怵,因此百姓又重新站到唐軍的立場上,開始攻擊黃巢。黃巢見這些農民不知感恩,反而攻擊自己更是殺紅了眼,開始了用鮮血洗城,黃巢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屍骨累累,最終登上了皇位。

結語:所謂的戰神殺神無非不是在戰場上殺敵的一個稱謂,但是有多少戰神殺神,他們的稱謂並不是一種褒義詞,人們稱他們為戰神殺神是因為不敢直接稱他們為屠夫,雖然歷史上很多的將士都曾殺過無數的人,但是他們確是為了家國利益,如果能夠不殺人將家國利益最大化,他們也寧可不殺人。

即便歷史上存在著許多屠城的將士,雖然手段有些殘忍,但是他們也並非一直在屠城,一方面是樹立軍心,另一方面則是威懾敵人。這種寧教萬人切齒恨,不叫無有罵我仁的行為,我個人認為在戰場上是可取的,畢竟古代的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如果只是單憑個人的喜好去肆意屠殺他人,製造自己的快感的話,那麼即便他在戰場上無比的英姿颯爽,最終還是一個不的好死的結局。因國而言,不利於國家發展,因將而言,嗜殺成性威脅皇權,怎麼說都不是一個好的結果,因此不要將那些殺神、戰神當作英雄,他們中有很多人只是殺害手無寸鐵之刃的屠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