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園區打好招商引資開局戰

<table> 發力園區打好招商引資開局戰

江門市新會區睦洲鎮在“兩看兩比”活動中展示了恆達管樁二期擴建項目。楊興樂 攝

/<table><table> 發力園區打好招商引資開局戰

新會區2020年一季度工業園區建設項目集中動工啟動儀式在江門(新會)萬洋眾創城舉行。 楊興樂 攝

/<table>

日前,江門市新會區舉行了2020年一季度工業園區建設項目集中動工啟動儀式暨“兩看兩比(看增量、看項目,比進度、比差距)”活動。活動展示了涵蓋增資擴產、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等共13個項目,總投資達到74.3億元。回望一個月前,新會才在樞紐新城啟動了12項公共配套設施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逾50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2020年的開局難言輕鬆,卻又意義重大。一方面,受全球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復工復產壓力猶存,產業鏈上下游斷裂導致達產目標遙遙無期。與此同時,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加速經濟回暖對推進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提振群眾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一季度兩次集中動工,總投資超124億元,在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的關鍵時刻,新會以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推進招商引資,按下25個項目的啟動鍵,打了一場漂亮的開局之戰。

●南方日報記者 李靄瑩 通訊員 肖浩 林文傑

園區配套

激活招商引資主戰場

在深江產業園司前園區,幾部挖掘機正在工地上作業。到今年底,這裡的路網將進一步織密,西片區供水管網、三條220千伏高壓線遷改、汙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將陸續完成。在同一產業園的大澤園區(啟動區),全長約8公里的供水工程也在一季度正式啟動,總投資約5000萬元。

“園區是工業發展的主陣地和主戰場。”新會區委書記文彥在啟動儀式上強調。近年來,新會堅持“工業立區”戰略,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重點打造“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全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深江產業園正是新會重點發展的三大萬畝園區之一。

園區配套設施的完善是新會落實“招商引資提質年”部署的縮影,也是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造大平臺”的行動兌現。早在年初,新會就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三大萬畝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銀湖灣濱海新區、萬畝園區、軌道交通產業園等招商主戰場作用。

大平臺吸引大產業。在三大萬畝園區之一的珠西新材料集聚區,世界500強之一威立雅集團旗下的新能源科技(江門)有限公司,已經完成了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回收項目的單體規劃報建。據介紹,該項目已取得建設用地約30畝,預計投資總額達到9000萬元。“我們計劃明年正式投產。”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後每年可以處理2萬噸廢舊動力電池包和2萬噸廢舊電芯,年營業額約為3億元,將成為園區內兼得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典型企業。

今年3月11日,新會正式掛牌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內設經濟發展局(招商局)、規劃建設局等機構,從區級層面統籌園區工作,致力於將三大萬畝園區打造成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大灣區一流平臺。硬件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管理機制的逐步優化,為新會的工業園區賦予了更大的潛力和可能性。

文彥透露,下一步,新會將在“最多跑一次”“園區代辦”等改革措施的基礎上,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優化園區服務,全力支持入園企業發展壯大。

盤活用地

變廢為寶創造資源

在本次“兩看兩比”活動上,司前鎮、羅坑鎮、沙堆鎮展示的項目有一個共同特點——盤活閒置用地和廠房,將低效資源轉化成招商引資、增資擴產的有效資源,實現土地供需矛盾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

位於沙堆鎮的預應力混凝土排水管生產項目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是那伏村石榜(土名)的集體建設用地。去年,沙堆鎮將這處閒置低效的村級土地租給了江門福鑫閩珠市政設置有限公司(下稱“福鑫閩珠”),成為該村鄉村振興的一大亮點。

自2019年第三季度動工以來,該項目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一期廠房的建設並實現了投產。目前,項目已經建成3條國內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過程不產生廢水廢漿,實現了智能高效與節能環保的雙贏。項目負責人期待,項目達產後年產值能夠超過1億元,提供約100個就業崗位。

主營鮮味汁、鮑魚汁等調味品的宮匠坊(江門)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宮匠坊”)在幾年前入駐羅坑鎮的一處閒置廠房。2016年,該地塊原有燈飾企業開始產業轉型,舊有廠房被閒置。為此,羅坑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將宮匠坊引進到村裡的龍珠工業園區,增強了園區食品板塊的產業規模。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銷量損失較大。”宮匠坊邱廠長坦言,企業的市場定位是全國星級酒店和一線大型社會餐飲市場,但今年春節不少餐飲業停擺一個多月,間接影響到調味品的需求。“我們打算將東莞的部分生產線搬到新會。”邱廠長說,目前項目一期已經開始生產,二期計劃投資3000萬元,預計明年上半年產值將達到5億元。

與福鑫閩珠和宮匠坊不同,宏昌公司(下稱“宏昌”)盤活用地的初衷是增資擴產。宏昌位於司前鎮石喬村,主營金屬製品、傢俱製品等。近年,宏昌的營業額一直穩步增長,轉型升級和開拓市場成為了企業的新目標。為解決企業用地的迫切需要,司前回收了宏昌旁邊的閒置土地,引進了宏昌金屬製品增資擴產項目。數據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02億元,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8000萬元。

■樣本

從土地拍賣到正式動工耗時僅4天

總投資60億元項目落戶深江產業園

在新會區2020年一季度工業園區建設項目集中動工啟動儀式上,落戶深江產業園大澤園區的江門(新會)萬洋眾創城(下稱“萬洋”)項目備受矚目。其原因有二,一是該項目計劃總投資60億元,佔當天13個集中動工項目總投資的80%。二是該項目在疫情期間“雲簽約”投資合作意向協議,從拍地到部分項目動工僅用了4天時間,刷新了新會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的最快速度。

18個月造新城

深江產業園大澤園區匯聚了銀洲湖高速、G240、廣佛高速、新臺高速、江鶴高速等多條線路,從這裡出發駕車去往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只需要1—2個小時。“便捷的物流運輸網絡是我們選擇新會的重要原因。”萬洋項目總經理顧興劍介紹,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000畝,首期項目投資15億元。

顧興劍預計,園區建成後預計可容納兩三百家中小企業,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萬個。屆時,園區內將建成中央食堂、員工宿舍、生活超市、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成為集產業集聚、產城融合、資源共享、產融互動等諸多業態為一體的產業新城,讓產業工人“足不出園”就能享受城市生活。

項目建成後,引進企業入駐、購買廠房才是關鍵。對此,顧興劍信心滿滿:“我們的目標是在18個月內完成項目建設,並在之後半年完成60%—70%的招商。”他的底氣來源於萬洋經驗豐富的招商團隊,以及遍佈全國的45個項目的客戶資源。結合深江產業園大澤園區的定位,萬洋將重點引進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等產業及配套產業在新會集聚。

4天內快速審批

當年簽約、當年拍地、當年動工,萬洋集團董事長蘇孝鋒在啟動儀式上感言,新會的營商環境和實幹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在高強度的疫情防控工作下,新會仍然通過網絡與我們積極磋商。”

萬洋總部位於浙江溫州。疫情發生後,新會以郵寄的方式,在2月18日與萬洋簽署了投資合作意向協議。3月26日,萬洋順利拍下園區147畝土地。隨後,區國土資源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自然資源局等多部門加緊審批,為項目落地提供了高效的政務服務。3月30日,萬洋項目部分開始動工。

“我們將各項審批所需要的材料列成清單,指引萬洋備齊相關資料。”新會區大澤鎮黨委副書記、深江產業園大澤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冠文說,通過靠前服務和專人對接,萬洋項目的審批效率大大提升。

近年來,新會大刀闊斧改革政務服務方式,接連推出投資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政令十條”等措施,將企業項目審批時間從200天縮短至45天以內。營商環境的改善,增強了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也成為新會招商引資一張亮眼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