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能否與安卓、蘋果“三分天下”?

鴻蒙的問世讓民族自豪感沸騰。

不得不說,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和美國對華為的集中打壓,加速了鴻蒙這一“備胎轉正”進程。

華為之所以遭遇“狂風暴雨”而屹立不倒,得益於多年前的未雨綢繆和艱苦奮鬥。

大到國家,中到企業,小到個人,沒有誰願意一輩子被人掐著命脈過日子。

再說了,勤勞樸實一直也是中國人長久傳承下來的優良品德。


“鴻蒙”能否與安卓、蘋果“三分天下”?


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召開 鴻蒙OS正式發佈。

“鴻蒙”開天闢地,中華有為。

現在,從華為神獸麒麟、鯤鵬到鴻蒙,全球科技的舊平衡逐次被打破,華為攻下科技競賽中的一座座高峰。

華為將引領怎樣的一輪新變革?世界是否會展開一場困“獸”之鬥?

從任總歷次的公開表達中可以看到,他一直堅信,總有一天中國和美國會在世界之巔相遇,一場殘酷的“圍剿”與“突圍”在所難免,只不過這一切來的比他預想的要早。

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今天我們處於什麼時代?”這是8月9日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拋出的首個問題。

什麼樣的時代,就需要什麼樣的技術。

華為的答案是這樣的:

第一,萬物互聯、全場景智慧化時代。


“鴻蒙”能否與安卓、蘋果“三分天下”?


相信大家對“萬物互聯”的概念早已不陌生了。華為帶領大家要進入的正是“萬物互聯全場景智慧化時代”,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打造全新的生態和體驗,需要有強大的操作系統支撐。

“鴻蒙”系統的意義在於對時代的引領。

比如在PC機時代,微軟公司發明的Windows操作系統佔據大半江山。

移動互聯時代,谷歌和蘋果公司分別建立了安卓生態和iOS系統,基本瓜分了智能手機市場。

現在,萬物皆可連接已成為共識,但是誰又能引領風騷呢?

各方都卯足了勁。鴻蒙OS的野心是,為物聯網時代而生,而不僅僅是手機。華為的架構稱之為“1+8+N”——1是智能手機,8包括PC、平板、車機、運動健康、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響等, N是大量的IoT設備。

第二,操作系統的技術進入“微內核”時代。

當前,谷歌操作系統是基於宏內核架構,鴻蒙系統選擇的是微內核。

就字面意思分析,微內核比宏內核的技術含量更高,所要承載的內容也更加的複雜。

簡單來說,宏內核是一個“大總管”,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指揮,隨著智能生態的不斷增加所以需要的存儲也會越來越大。手機從2G內存到現在的8G內存,內存越來越大才能保證運行的流暢度,所以價格也越來越貴。

微內核是一個“信息中轉站”,將更多的服務程序放置在內核之外,事實上,很多設備內存需求是非常小的。據華為介紹,鴻蒙微內核相比於安卓和蘋果,在安全性上大大提升,應用開發也大為便捷。


“鴻蒙”能否與安卓、蘋果“三分天下”?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鴻蒙的“短板”

不久前,華為已經遭遇過多重技術封鎖。美國政府曾計劃將華為公司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谷歌也一度宣稱安卓系統不再支持新發售的華為手機。又比如,一些國家對華為參與5G建設還存在牴觸情緒。

操作系統的技術層面可以攻堅克難,對於一個強技術公司應該不是難事。但是生態層面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上下游能否接受?轉換的成本有多高?既要看鴻蒙的使用體驗是否“名副其實”,也要讓用戶來投票。

很簡單的例子:你發現了一個油田,並且你有技術可以提煉出世界上最好的汽油,但是有沒有人用?提煉原油的機械設備有沒有人給你生產?有沒有運輸隊伍加入?加油站的利潤是否足夠高?用戶是否得到優質的服務。這些都是制約油田的發展的瓶頸。

所以華為的短板真不一定是微軟和谷歌這樣的大公司,而是咋“鴻蒙”生態鏈上的一些中小企業的生產技術和能力。

任正非也多次表達過這樣的擔憂。

從華為具備的條件看,作為設備廠商,它有很好的硬件生態。同時現在國內代加工企業的科技技術也遠不是30年前可比。所以華為只是“擔憂”而不是“擔心”

華為最邁不過的一道坎是未來究竟能利用5G技術將用戶帶到何種高度,以及用戶能體驗到何種質優價廉的服務。

這需要產品的迭代,更需要時間的積累。

就象上一個8年,華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一躍成為世界矚目併為之恐慌的一流科技公司。

所以短時間內,鴻蒙還難以取代安卓

但是有一點可以相信,鴻蒙就是為了挑戰安卓和蘋果系統而生的。

任正非表示:“生態構建我們做好‘長征’的準備。”

面對並不友好的外部環境,華為的對策是怎樣的?


“鴻蒙”能否與安卓、蘋果“三分天下”?


簡單快捷方便--是鴻蒙首先對生態開發者最好的禮物

從華為的宣傳來看,任正非透露,“鴻蒙的速度比安卓系統快60%,更加流暢。”餘承東則號稱 “隨時可以用”、“Android生態的應用遷移到鴻蒙OS的開發工作量非常小”。

3個關鍵點。

1 很快很流暢。 2 技術已經成熟,隨時可用。 3 生態的鏈接很容易。

這必然讓谷歌和蘋果感到“不適應”。

華為還強調了一種自信叫“開源”。我們知道,安卓的成功離不開開源。開源讓更多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加入到安卓生態系統中,助其不斷完善和成熟。

這就像開發出油田,你得有運輸車,還需要有技術過硬的司機。還有,道路好不好走,對司機的考驗有多大,這都是考驗從原油到用戶手中最關鍵的鏈條。

所以鴻蒙把生態鏈的延伸做得簡單方便,利於智能軟件開發者的接入。


“鴻蒙”能否與安卓、蘋果“三分天下”?


厚積薄發的時刻,國家與企業,企業與國家的相輔相成。

開放41年的各個行業的積累,從最初的低質,到後來的模仿,再到現在的創新,各個行業豐富的經驗積累都為這一刻的爆發,攢足的充沛的能量。

所以,“三分天下”的格局不會因為某些大國的封鎖和打壓而停滯不前的,更是時代的紅利而賦予國人的應有的待遇。

“時不我待”不是“急功近利”,“韜光養晦”不是“畏首畏尾”。

科技必定會讓國家再次屹立在世界巔峰。


鴻蒙僅僅是一個縮影,從零到一,是華為的“開天闢地”之舉,也是中國科技的一次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