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低估的營銷陣地,工地施工現場。

我很榮幸能夠進入這個行業,每每看到因工程品質好業主一家那開心的笑容,我就有很強的成就感!這也是我熱愛這個行業的主因,更是我工作動力的源泉。

自進入行業我就十分重視工程品質,始終堅持把工程做好,把工程全過程管好,把全過程充分的展示給大家看,這才是裝企在宣傳上最佳的表達方式!

把每一個工地都作為營銷的載體去與市場保持緊密的溝通,我認為這才是真正高級的營銷思維,更是當下所推崇的“用戶思維”。

2003年我剛進入這個行業時,由於對裝飾業的陌生,當時在我去巡視工地時見到看到的都是毫無標準可言,而我覺得這一切是正常的,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什麼不好。

改變我的是一次巡視工地的經歷,當我在例行巡視時,遇上海爾空調安裝工人來我們這個工地安裝空調。門打開他並沒有進來,而是自己先穿上自帶的鞋套,然後再進入工地,當時我被他這一舉動所吸引,原因在於當時的工地現場髒、亂、差,他的這一舉動讓我覺得有點意外。

然後我停止了巡視,跟著他想看看接下來他是如何做的?他進到臥室找到空調安裝位置後,首先,拿出一塊藍色的工作布鋪在地上,然後就拿出工具、零件等放在工作布上,接著他拿起電錘打眼,打好後下來放好電錘。

然後再爬上去從腰間工具包裡拿出一把毛刷,從上至下刷淨紅色磚塵。再然後用我們工地的掃把掃乾淨裝入現場的垃圾袋中。

接著就是安裝,安裝完畢,調試無誤,然後讓現場工人代簽字,他不抽菸,不喝水,漂亮退場。他整個過程給我的印象是規範、標準、專業,職業化素養高,這讓我吃驚不小。

他走後我就沒什麼心事再看工地,返回公司正好設計部周例會,我就去問了問設計師們,可得到的回答讓我十分震驚!

說這有什麼稀奇的,海爾的工人都這樣。我震驚的是,他們不是一個人二個人是這樣,而是幾乎所有工人都是這樣,那問題來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要知道,他們也是走千家萬戶,也是在城市的東南西北不同的地方,而且還是沒人監督的情況下。

最後我終於想明白了箇中道理。首先,是設計出相關標準、作業流程和行為指南,形成操作手冊,然後就是進行培訓,考試通過後上崗,再通過較長時間的監督、檢查、反饋等,最後讓所有工人形成習慣,只有“習慣”才能達到這種結果。

通過這件事我得到了啟發,也開始對家裝工程管理有了新的想法。後又在北京闊達工作三年,其“標準工程”使我對工程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經歷了這些才有了後面為某中法合資裝企研發的歐標工程,同時也形成了我對裝企經營管理方面較獨特的思路。

所以無論我在哪個城市去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當地有名氣的公司的工地和公司進行觀摩與考察。

我看他們對待工作是否嚴謹、員工是否有使命感和自律意識。這樣好了解我將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更便於我制定有針對性的經營策略,下面我把這多年總結出來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

熟悉管理的人都知道,全球的管理模式都大同小異,甚至中國的管理系統在某些方面比國外更為先進。我們還是要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不能總是迷信國外的東西。

但是,國外也有很多先進的理念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比如,契約精神,質量意識,自律意識等,還有他們對管理規範的執行力度,以及上到管理人員下到工人的自我管理和約束意識。

海爾曾經有個這樣的測試,規定每位辦公室人員每天清理桌面並擦桌子七遍。剛開始幾天所有人都能按規定來做,後來行管人員發現,很多人都在逐漸減少擦桌子的遍數。

再後來大多數人又回到了規定前的水平,唯獨日本籍員工,從開始執行此規定的第一天起,一直到最後他們無論是在有沒有人監督和檢查的情況下,都能按照規定來執行。這說明了什麼?我想大家應該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們裝企因產品特性所致,需要不斷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尤其是對施工過程的管控能力的提升,不僅要更新材料和工藝,更主要的是注重施工場地環境的營造。

當時我們就像上面所講的那些日本人那樣,“一根筋”的去按照歐標工程嚴苛的標準來執行的,由於執行力強,所以我們的工程總驗收都是一次性完美通過。

所有的節點驗收都是由四道關口來把控,第一關每個工種的工人自行驗收通過,第二關項目經理小組自驗收通過,第三關工程部組織的預驗收通過,第四關業主參與的驗收通過。

工程項目開始就由項目經理按照工人的每項工作的作業時間來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報工程部備案,所有的工人都自覺的嚴格按圖去施工。

工人在拿到施工任務的時候,各工種也會制定出自己的施工計劃,然後再進行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工程管理人員高密度進行監控,因此工人會嚴格遵守施工標準,控制損耗,自我檢查和自我修正。

在“一根筋”理念的管理下客戶根本不會擔心質量會出問題,其實裝修週期最長的應該是在設計環節,設計階段所有需確定的事項全部需要確定完畢,所有定製和非定製材料也是在施工之前需要全部訂完並經客戶簽字確認,工人只需嚴格按圖、按進度施工。

工程過程管控中的一些細節

例如,每戶裝修門口都擺放有供檢查和參觀的專用鞋套,檢查、參觀人員入內必須換上鞋套,這是為了不破壞屋內的成品保護和保持室內清潔。

所有施工現場內外均要得到全方位專業保護,在保證鄰里通行安全的同時,也減少作業粉塵的汙染。

成品保護都是隨時更新,每個工人每做完一道工序後,就必須要把產生的垃圾清理乾淨,剩餘材料和工具歸還到原處放好放整齊,隨後就會自行將自己做完的東西保護起來,這既是對工程現場環境的負責,也是對自己作品的尊重。

每個工人腰間都會配備一種專門設計的工具袋,所有需要用到的小型工具都能觸手可及,每個工具袋都可以裝下各類小型工具。

方便工人伸手就能拿到工具,要達到眼睛都不用去看,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工具,有效避免了工具隨手亂放和工地現場零亂的問題。這需要訓練出平時做事嚴謹的習慣,以及施工的熟練程度。通過這樣一個個小小的細節,來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壓縮施工週期。

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例如,標識、標牌、標線,還有各種圖表、警示、色彩的運用,還有把室內分成若干區域,如生產製作區、各類材料碼放區、工具及工人生活用品收放區等等。

形成可視化現場管理,讓複雜的工程現場管理,變得清晰起來,簡單起來,更主要的是要讓非專業人士也能看得懂,所謂可視化管理,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能夠看得見的管理!

可能有的人會問,你這樣的要求能達到嗎?這會增加多少成本?工人能接受嗎?其實也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難,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量化的,也是可以控制的,更是能預防的。

關鍵在於你是否真的用了心,還有就是著力培育執行力文化,有句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如何能做到?在我另篇“條件與優勢”文中大家能找到答案。

在施工過程中顯得現場髒亂差的原因,主要分為四大類,一是材料碼放無序,二是現場製作產生的垃圾不及時清理,三是工人的工具及生活用品隨手亂放,四是主材安裝時的包裝物到處亂扔。這樣是不是很糟糕?

我就有很多這種成功的案例,記得在研發歐標工程的時候,當時好幾百個施工現場,地面上的灰塵是非常少見的。

用句我們總裁當時去工地巡視時講的話,這麼幹淨的工地饅頭掉在地上可以直接拿起來就吃(形容工地的清潔程度)!我們的牆面無塵打磨機是帶有吸塵功能的,也就是說,所有的牆面打磨是無塵打磨,一邊打磨的時候一邊就已經被吸入吸塵器了。

還有無塵切割機、微聲空壓機,牆面開糟機等等,還有就是上面說到的那四大類,在歐標工地都得到了徹底的解決。還有你如果是去過歐標工地,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乾淨、整齊、流暢、有序,這四個關鍵詞是你對歐標工程最深刻的印象!

歐標工程的宗旨就是,打造無塵、無噪音、無汙染的“環境友好”型工地。它是一種精神,就是現在提倡的“工匠精神”。

在全員歐標精神的指引下,每名員工,每個工人,在每天的每道工序後都必須是隨手清理現場,做到“落手清,清必淨”!這樣的工地現場你想它不整潔也是不可能的。

至於他們在接待客戶時的態度,以及主動向客戶介紹公司品質,還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充滿了自信心和自豪感!相信曾經觀摩過歐標工程現場的人現在印象也是深刻的,在這裡我也就不贅述了。

其實說到工地營銷。工地現場環境的營造就是其十分重要的部分。關鍵在於施工整個過程的控制,把每個施工環節,每個施工節點一一控制好。

關鍵點有二個:

一是打造執行力組織。

二是培育成執行力文化。

追求的目標也有二個:

一是均好性。

二是完好率。

它們有著相同的內涵;時間上和數量上的,不是一天二天,一個月二個月,一年二年,也不是一個二個,十個二十個,是所有工地的完好和均好,更是始終如一的好。

產品二好率要是高於98%,能樹立起這樣的口碑才是硬道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地營銷(而我看到的所謂的工地營銷,不是停留在口號上,就是硬性的強制規定項目經理必須要帶單回公司,這不是工地營銷,是自欺欺人)!

這次我主要講的都是些細節,當然細節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在裝企工作十多年,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家庭裝修還是產品品質最重要。

當然,有好的工程品質,必然會帶來成本的相應提高,其實業主是很樂意接受的,畢竟家庭裝修不是兒戲,就不能相信價廉物美。

更不能因為競爭激烈而以犧牲品質去獲客。這點業主心裡比誰都清楚,裝企還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技工隊伍和提高工人素質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現在與國外的工人素質存在著差距。但是我們應該有這種信心去縮短這種差距,將來要趕上甚至是超越他們,這既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更是未來中國家庭裝飾業的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