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竹迳村:从软弱涣散到先进示范的“蜕变”

经过600天的整顿“蜕变”,阳西县竹迳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之前的基本空白提高到今年的10万元,村中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整洁美丽的新面貌,破旧不堪的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380平方米的崭新党群服务中心....

阳西县竹迳村:从软弱涣散到先进示范的“蜕变”

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亲自挂帅竹迳村软弱涣散整顿工作 。

2018年7月,竹迳村因集体经济薄弱,办公场所破旧,阵地建设落后等原因被戴上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帽子”。在“软弱涣散”的帽子下,竹迳村党总支并没有被压力压垮,而且迅速将压力转为动力,鼓足干劲带领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一年多的整顿工作,不仅成功把这顶“帽子”摘掉,还成为了战斗力强、群众拥护的先进党组织。竹迳村的蝶变,成了阳西县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一个成功典范。

四个字!让竹迳村蒙羞

对于竹迳村党总支书记刘仁贵而言,2018年7月的一个电话,让他彻夜难寐。

“镇里给我打电话,正式通知我们村被列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我当了45年的村干部,村支书也当了23年了,没想到当成了软弱涣散了。那阵子我真的感觉非常丢人,感觉对不起村里的乡亲们,那两天我都不敢出门。”与刘仁贵一样,村里不少党员心情也非常沉重,总觉得有一种羞耻感,对不起全村父老乡亲。

竹迳村原来的党群服务中心建于1990年,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侵刷之后早已破败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50多名党员开会要挤在小小的会议室中。此外,6名村“两委”干部中有4人年龄超过50岁,工作干劲、思路在全镇处于中下游水平。而最让人觉得惋惜的,是竹迳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村集体收入却始终是一个“0”。

知耻而后勇。正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竹迳村的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阳西县竹迳村:从软弱涣散到先进示范的“蜕变”

如今的竹迳村,村容村貌好。

三级联动!让竹迳村活起来了

为了做好全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阳西县严格落实“挂、蹲、派、驻、训”五步工作法,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孙波亲自挂帅竹迳村软弱涣散整顿工作。如何让竹迳村摘掉“软弱涣散”帽子,如何让竹迳村活起来,带动塘口镇乃至全县所有“软弱涣散”村活起来?牵挂着这些事关基层党组织发展、事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孙波多次到村督促和指导整顿工作,深入调查研究造成软弱涣散的原因,找准整顿工作的发力点,为竹迳村党组织的整顿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县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指明了方向。同时,阳西县委组织部从党建专项经费中专门安排了经费支持并为竹迳村选定了驻村干部;塘口镇为竹迳村敲定了整顿工作方案,举全镇之力帮助竹迳村尽快实现突破。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县委组织部从县政协办选派一名副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从县委党校选派一名年轻干部加入驻村工作组,为竹迳村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此外,塘口镇指派镇委副书记挂片指导、选派了一名“强基育才”工程后备村干部到竹迳村工作,村中坚持每年至少发展一名优秀年轻人入党,补选上了一名年轻能干的女干部,“两委”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坚持“建小家”与“美大家”齐抓。为了扭转村中阵地残旧的现状,县、镇、村共同发力,凑集经费70多万元建成了总面积38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同时,还结合“三个三”、新农村建设、“两山”党建红色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对全村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村中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坚持“扶上马”与“送一程”并举。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对村“两委”干部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对竹迳村软弱涣散整顿成果的重要权衡指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多方考量,抓住土地丢荒复耕、土地流转这个突破口,盘活“沉睡”的资源,引进海南乐东绿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流转土地730多亩种植毛豆。此外,县镇指导竹迳村成立了阳西县竹迳投资有限公司,为竹迳村的长远发展提供平台,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扩大招商引资,通过流转土地418亩,发展种植业,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五个一!让村民交口称赞

“竹迳村党员干部经受了疫情考验,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惠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所需所盼的一批民生实事办成了……”最近,村民对村里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纷纷给予点赞。

锻造了一支经受“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队伍。“新冠”疫情发生后,村党组织主动揽责、勇挑大梁,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以“党群连心、勇立潮头”的丹江红党建精神为引领,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村长、村医、村监等加入到防控疫情保卫战当中。成立联防联控一线战斗队,每天分两班轮流值守,保障了竹迳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变成了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真正由软弱涣散变成了战“疫”先锋。

阳西县竹迳村:从软弱涣散到先进示范的“蜕变”

竹迳村新旧党群服务中心对比。

建成了一栋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新党群服务中心及便民活动场所需要用到土地2800平方米,规划用地涉及两个经济合作社和9户村民的土地,人多难以协调,用地问题难以解决,村里甚至与镇协商计划迁址建设。这是第一书记许德智到任后面对的第一个大难题,靠着一股不放弃的劲头,与村“两委”干部经常深入这9户村民的家中,积极协调,经过多方奔走,历时三个月,终于得到了村民一致的同意。2019年8月建成了一栋建筑面积380平方米的集公共服务平台、办公场所、活动场所、服务群众场所于一体的竹迳村党群服务中心,彻底改变过去雨天漏水、群众办事不便的局面。

展现了一面新的村容村貌。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和挂点单位的帮助,筹集到4万元帮扶资金,村中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捐钱,共筹集经费36万元启动经费,率先完成了全部9条自然村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走在了全县前列。依托“两山”红色党建示范区的配套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中党建公园美观、红色氛围浓厚切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局面,得到群众称赞。

壮大了一个集体经济产业。流转土地种植毛豆,每年承包土地租金30万元,并聘请本村村民务工,发放农民工工资70万元,有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还成立了阳西县竹迳投资有限公司,扩大招商引资,流转土地418亩,发展种植业,壮大集体经济。经过努力,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之前的基本空白提高到今年的10万元。

办成了一批群众所急的民生实事。坚持在春节、七一为困难党员群众并送上党组织的关怀和慰问;挖了一口深水井解决两条自然村部分村民用水问题;及时修复暴雨冲毁的北杆渠排洪闸,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筹集资金扩大了3个排水涵洞,修建2.8公里机耕路,解决了影响群众多年的水淹农田问题。

【全媒体记者】张琪琪 杨世华

【通讯员】杨希组

【作者】 张琪琪;杨世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