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老槐樹

自從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以後,他發現中原地區久經戰亂,人口十去其九,非常不利於當地的經濟恢復。於是從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組織了大約十八次大規模的移民。

山西洪洞老槐樹


因為當時的山西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和瘟疫,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山西人口在當時的北方是最多的一個省份。就這樣山西的人口開始向河南、河北、山東、安徽大規模轉移,有點類似於清朝初期的湖廣填四川。

山西洪洞縣就是當時一名的一個重大中轉站,當時大量的山西人都在這裡集合,經由此處向四面八方鋪展開來。很多家庭都在這裡被迫一分為二,從此天隔一方,在新移民區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洪武年間的移民剛剛結束,接下來燕王朱棣在北方發起的叛亂再次讓中原地區成為戰場。又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重新開始,這一次山西人民紛紛在半路上逃跑,畢竟故土難離。押送他們的官員就把他們的手拴在一起,因為上廁所時不方便,需要向官員請示解開自己的手。慢慢的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一直流傳到現在。

根據洪洞縣有關部門的文獻記載,這場大規模的遷徙,一共持續了18次,他們分別分佈在當今的18個省,500個縣市。因此山西人也不無自豪的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這裡說的大槐樹就是山西洪桐縣的大槐樹。當地圍繞這個大槐樹,還打造了一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這是一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大型公園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傳說這棵大槐樹在漢朝時期就已經被種下了,目前能夠看到的這幾棵大槐樹,已經是早些年的那棵大槐樹的第2代和第3代了。根據當地的縣誌記載,當時洪同縣城,有一個廣濟寺,寺廟的旁邊有一棵大漢槐,這棵樹“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為當時南來北往的人民提供了必良場所。

目前在大槐樹景區,我們能看到的這些大槐樹已經不是明朝時候的那棵大槐樹了。它們分別是由第1棵大槐樹和第2棵大槐樹同根滋生的大槐樹,這些跟象徵著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和尋根祭祖之根。

“要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要問我家哪裡住,大槐樹下老鴉窩。”這首詩飽含著無數當時從山西遷西出去的後人心中對故土的懷念之情,也是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興盛不衰的根源。

從小我爺爺就告訴我們,我們祖上就是從山西洪洞遷到河南的,祖上留給我們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小腳趾頭是分兩半的。當初我也是半信半疑,看了很多堂兄堂弟的都是如此,由不得我不信了。

2007年4月,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舉辦圓滿成功,很多著名華人都專門趕回來表示對故鄉的眷念之情,在全球華人圈引起了強烈反響。

根據考古人員的鑑定,這棵大槐樹根高達6.2米,外露部分4.2米。7個成年男人都合抱不住他,傳說又加了一個女人才剛好把他圍住,這就是當地流傳的七庹零一媳婦,周長大約13米。

山西洪洞老槐樹


其實這棵大槐樹不管周長有多大,也沒有他的後世子孫繁衍生息的範圍大。畢竟當年從這裡走出去的人遍佈了全球,他們的後人他變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走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