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漢南京武漢爭奪“中國橋都”之名,武漢遺憾落敗

“中國橋都”之爭此前處於白熱化狀態,重慶、武漢、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頗具競爭實力。

對於重慶當選橋都,武漢的網友表示最不能接受,認為武漢才是橋都,一是因為武漢的長江大橋規模比重慶的大,二是雖然重慶長江大橋的數量比武漢多,但重慶轄區面積基本相當於半個省,重慶用主城+區縣橋來與武漢相比,是不公平的。

武漢現有8座長江大橋、8座漢江大橋,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排在前例,是絕對的實力派。武漢長江大橋規模上勝於重慶,但武漢的大橋與6.7公里的南京長江大橋,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相比規模上就無法勝出,所以僅以規模論英雄,武漢能勝重慶,但無法在全國中勝出。規模只是評選的標準之一,這點在評選時也有具體的說明:規模:重慶的長江江段平均寬度1200米,嘉陵江約600米,在兩江修建一座特大橋,耗資約20億元左右。單座橋樑的塊頭與長江下游城市相形見絀,1967年竣工的南京長江大橋長度就達6.7公里,竣工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總長36公里。重慶處明顯劣勢。

對於數量之爭,客觀的說重慶特殊的行政劃區,使得在對比上出現在困難。拿重慶全域與武漢相比,重慶轄區面積佔優勢,對於武漢不公平,但只拿重慶主城與武漢相比,武漢轄區面積上又佔優勢,對於重慶來說不公平。對此仍將用武漢全市與重慶主城內的長江大橋對比。重慶內的長江大橋跨主城與其它區縣的,按半座計算。

2015年7月止,長江大橋在重慶主城內11座,另有4座一半在主城,一半在其它區,武漢有8座,僅重慶主城長江大橋在數量上是勝於武漢。重慶主城內的跨嘉陵江大橋比起武漢的跨漢江大橋規模不但大,而且數量多。

重慶無論是大橋數量,還是橋的總數都比武漢的多,這是因為重慶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武漢屬於平原地形,需要修橋主要是跨江、跨湖、立交、高架橋,而重慶不但跨江、跨湖、立交要修橋,而且因為山多,落差大,一般的道路也需要修橋來連接。而且像過長江,武漢可以通過隧道來解決,如地鐵2號線、4號線及武漢長江隧道,但重慶因為落差太大無法通過隧道解決(有規劃),因此都是通過修橋來解決。

評定中國橋都,需比拼橋樑數量、橋樑規模、橋樑技術水平、橋樑多樣化、橋樑影響力5項指標。前面也講到重慶橋樑數量:重慶壓倒性優勢,規模:重慶處明顯劣勢,技術:重慶壓倒性優勢,多樣化:重慶優勢明顯,影響力:重慶處劣勢。總評:與會專家認為,五大指標中,重慶三項有絕對優勢,這樣的成績單,中國無出其右者,武漢的橋樑的實力不錯,但橋都只能有一個,因此,武漢遺憾落選,橋都稱號花落重慶,實至名歸。

重慶武漢南京武漢爭奪“中國橋都”之名,武漢遺憾落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