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隨感—父與子

從國內回肯有一個多禮拜了,終於把翻得亂七八糟的箱子歸置好了,孩子的生活也漸漸規律起來,不再大哭大鬧,不再隨時隨地的找媽媽,算是真的安頓下來了。

回顧自己這次的休假,14天的時間,飛行兩萬多公里,輾轉6個城市,待的最久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老家。從初中住校開始,自己每年在家裡待的時間越來越少,從開始的兩個月到後來的一週再到後來的一兩天,自己已經慢慢走上了變老的旅程,父母的年紀也漸漸老去。心裡有著把父母接到身邊,好好安置好好孝順陪伴的想法,但總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自己打臉。

回鄉隨感—父與子

原本說好的過完今年就回國,然後把父母接到身邊,租房也要住在一起,自己全身心的陪伴他們,用自己看書學到的知識來照顧他們一天的生活起居,幫著他們調理身體,改變想法,去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不再每天數著退休的日子,看著認識的人一個個離開,而是煥發第二春,找到自己心靈寄託的新事業。

然而,還沒有回家,沒到年底,就因為小家的一些決策改了主意,還是要回到駐地,這次不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愛人和孩子,回國又變成了好幾年後的事情,說好的分擔和陪伴,又變成了一句羞於再提起誓言。

有考慮過把爸媽接到駐地,國內是陪伴,來我身邊也是一種陪伴。為此,還讓父母去辦了護照。一方面父母不願意花這個機票錢,另一方面,自己也怕過來後生活太單調父母無法適應,單是老爸的菸酒,自己解決起來就很有壓力。況且老爸也不願意出遠門,而自己是絕對不狠心把他自己丟在國內獨自生活的。

如此,年初的誓言又變成了一句空言,大家都默契的不再提起,卻也長成了自己心頭隱隱的刺又一次,因為生活,由於更輕鬆的選擇,我又將父母放在了暫時被忽略的位置上。

回鄉隨感—父與子

離家久了,口味也漸漸的生出了變化,父母一直喜歡吃調料比較重的食物,而我這些年少有少鹽吃的習慣了,回到家裡,記憶中無比美味的家裡的味道也慢慢的變得好鹹,太過油膩吃不下去。

現在回想起來,好幾次跟媽媽說,“媽,你這飯是不是放多了鹽,怎麼這麼鹹?”

先生因為油膩和口味不習慣,很多飯菜都只是吃幾口,老媽每天準備3餐也是壓力好大的吧。自己還大言不慚的跟爸媽說,你們口味太重了,要少油少鹽……卻忘記了,老媽要調和好些人的口味,做個飯是多大的壓力。老爸無辣不歡,先生卻一點辣都吃不了,老媽每天都忙著做飯,給老爸做飯,給我做我兒時喜歡吃的各種家鄉小吃,給先生做他能吃的飯菜,後來的幾天每天吃飯的時候,老媽都說她已經吃飽了。仔細想來,老媽那幾天是一直在吃給我們準備,我們吃不慣沒吃完的飯菜……

後來幾天,老爸多次提到,他應該是不準備搬到我安家的城市跟我一起住了。老爸說我們的生活習慣不一樣,他們6點就起床,我們要8點9點才起,他們喜歡吃的我們不喜歡,我們吃著鹹淡正好的,爸媽覺得太淡沒有味道。而且,北方的氣候他們可能也適應不了。

每次回到家裡,總是習慣性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現在帶著孩子回家,更有了需要照顧孩子的藉口,每每吃飯都是老媽把飯菜送到手邊,孩子的衣服老媽也會抽空都洗出來。因為習慣了,所以並不會覺得不妥,因為習慣了,總是會忘記父母已經漸漸老去的事實。

回鄉隨感—父與子

父母來不來子女身邊,考慮的總是:我能否照顧到孩子,我在身邊對他的生活有沒有幫助,而作為子女的我們,考慮的總是,我有沒有能力照顧到父母。

父母總是把孩子放在考慮事情的第一位,而我們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