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花開滿枝,乾田村農戶日子甜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時下的楚雄市呂合鎮乾田村委會,漫山遍野的梨花迎風怒放,一團團、一簇簇,驚豔了春光。

“我家種了30多畝梨樹,去年賣梨收入有10多萬元。今年的長勢比去年還好,收入應該比較可觀。”望著花開滿枝的梨園,種植戶宗雲芬笑靨如花。

乾田村委會距楚雄城區57公里,有603戶2387人,其中彝族997人、九龍水庫庫區移民人口796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移民安置村。過去,受制於人多耕地少和寒冷涼氣候影響,當地群眾經濟收入來源有限,生活十分困難。

面對困難,甘田村不等不靠,積極探索發展路子,充分利用山地資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優質雲南紅梨種植,通過產業促發展、發展保增收,努力實現致富奔小康目標。

為推動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可持續發展,乾田村強化黨建引領,不斷聘請專家開展各類技術管理培訓,提升村民的種、管、銷技能水平和種植積極性。同時,按照“政府投入、大戶經營、群眾入股、村法人治理、股東收益”模式,探索運作強基惠農“合作股份”試點,先後籌措整合265萬元產業發展資金,作為項目“合作股本”參股楚雄市甘甜果業有限責任公司,以“支部+企業+協會+農戶”方式開展股份合作經營,持續改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建成冷庫和產品精深加工線,積極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開展“訂單式”收購……

在持之不懈的奮鬥下,乾田村優質梨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創建起“彝源秋實”品牌5個系列的食用保健梨醋、梨汁等產品,有4個梨品種獲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形成了從種植、存儲、加工到宣傳、營銷的完整產業鏈。

至2019年底,全村80%以上群眾參與梨產業,種植戶達480戶,梨園面積發展至10300畝、年產量7000噸、產值達2100萬元,種植戶戶均年收入4.3萬元以上、最高者達30多萬元,帶動14戶4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並輻射影響周邊行政村及州內其他地區鄉鎮優質梨產業發展,產品市場上備受青睞。

“以今年梨樹的喜人長勢來看,群眾收入還將在去年基礎上增加,戶均有望達到4.6萬元。”乾田村委會黨總支書記起和坤信心滿滿地說。

目前,全村人均年純收入已達8963元,有226戶農戶到城區購買了商品房,181戶群眾蓋起嶄新的小洋樓,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這個昔日的貧困山村正華麗轉身,向著富裕美麗、平安和諧、文明現代村闊步邁進。

雲南網記者 饒勇 通訊員 李楠海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