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醫用防護服、口罩產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4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情況。

醫療物資產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截至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

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中方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等。

截至目前,累計向全國供應各類呼吸機近2.9萬臺,向國外供應各類呼吸機近1.8萬臺。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介紹,從供需情況看,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呼吸機產能已基本能滿足國內的需求,企業也正在盡力組織擴大出口。截至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當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國內防疫形勢依然嚴峻,防疫物資的需求依然較大。

針對全球的疫情不斷攀升,中國的醫療物資大量供給出口能否跟上不斷攀升的國外訂單需求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說,中國是醫療物資的生產大國,面對疫情防控需求,我國各類呼吸機、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恢復並實現了擴能擴產,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保障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企業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據全球疫情蔓延擴散的態勢擴能擴產。但也應該看到,在龐大的國際需求面前,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時還有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醫療物資產能的發揮和供給能力的提升。

比如,防護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質量標準、使用習慣等差異的制約,我國防護服目前的日均產量已經超過了150萬套,理論上講,滿足國際市場需要問題不太大。但這些防護服是分別按照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不同質量標準體系生產的,與進口國和地區的相關要求並不完全匹配。

對於今後應急醫療物資的儲備效能方面提升,黃利斌說將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更加突出生產能力儲備和技術儲備,確保急時統一生產、快速增產,加大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研發投入;二是調整優化實物儲備品類和規模,根據風險評估及時動態更新應急醫療物資分類和儲備目錄,科學調整儲備數量,提高實物儲備利用效率;三是建立統一儲備體系。分級佈局物資儲備,擴大儲備規模與資金投入,引導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擴大應急醫療物資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