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美元霸權

【管窺天下】新冠疫情衝擊美元霸權

閱讀提示

新冠疫情引發市場恐慌,導致市場出現“美元荒”。在此情況下,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推出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雖是為刺激美國經濟,實則將通脹和債務壓力傳給世界,這將嚴重透支美元信譽。隨著他國醞釀新貨幣以及國際貿易體系變遷,美元霸權或將在不遠的將來瓦解。

目前,新冠疫情已經成為2020年世界經濟的最大“黑天鵝”,也是美國經濟的“夢魘”。美國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前兩個季度陷入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更嚴重的是,疫情引發的市場恐慌和經濟動盪,再次凸顯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弊端。美國推出不計後果、無視國際責任的政策“組合拳”嚴重透支美元信譽,各國已經開始紛紛“思變”。

顯然,新冠疫情下美元霸權正遭削弱,國際貨幣體系變遷已悄然發生。

其一,“美元荒”再次暴露單一貨幣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缺陷。

隨著疫情蔓延引發市場恐慌,投資者避險情緒急劇升溫,全球美元市場拆借利率快速飆升,Libor-OIS價差(倫敦銀行同業拆息與隔夜指數掉期的息差)急劇擴大,市場持有美元避險情緒濃厚,借出美元意願不足。

儘管美聯儲採取了系列措施,向全球市場增加美元供應,試圖扮演全球央行和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但力度和效果十分有限,沒有從根本上緩解“美元荒”。

事實上,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期,雖然黃金美元“脫鉤”,但“美元荒”問題從未真正解決,美元擔當國際貨幣與國別貨幣的矛盾仍在。

尤其是在危機之時,“美元荒”易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凸顯美元單一貨幣體系的脆弱性和風險性。

其二,美聯儲瘋狂“直升機撒錢”動搖美元信譽。

過去幾十年,每7~11年美國就會發生一次危機,最終解決辦法無非是大幅降息和不斷注資,讓救助和刺激效果留在國內,把通脹和債務壓力傳遍世界,美國“玩火”世界“埋單”早已成為“標配”。

但這次,美聯儲更加瘋狂,把“標配”打造成了“升級版”,嚴重透支美元信譽。3月美聯儲緊急議息會議直接開啟了“無限量寬”,加大對各類債券市場干預力度,導致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

據美聯儲統計,僅3月5日至4月9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從4.29萬億美元飆升至6.13萬億美元,其中負債方的“聯儲銀行準備金餘額”項目從1.73萬億美元增加至2.77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美國存款機構在美聯儲賬戶的準備金與超額準備金迅速增多,一旦經濟好轉,這些“準備金”會很快進入流通環節,造成流動性氾濫和嚴重通貨膨脹。

而這將從兩個方面動搖美元地位:一個是消費大國感受到進口價格上漲壓力,主要債權國家資產嚴重縮水,相當於變相給美國的救市行動埋單;另一個是大宗商品定價信號混亂,石油、黃金等全球主要商品均以美元定價,美元全球大氾濫,必將嚴重擾亂美元計價資產價格信號,動搖美元的定價貨幣地位。

其三,美國政府“續命式”地財政刺激和救助計劃,也在動搖美元地位。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突破24.22萬億美元。為應對疫情,美國極有可能再推大規模刺激和救助措施。

就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也認為,當前美國不考慮債務負擔,採取大規模緊急救助計劃是及時正確的。但可以肯定地說,“續命”的確是重要的,後續代價也必將是痛苦的。

未來,美國政府必然繼續超發美債融資,但為緩解債務困境,美或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發行50年、100年期國債,可以有更長的“反射弧”借新錢還舊債。早在特朗普執政之初,就已思考這個問題;另一方面,美聯儲繼續增持美債,壓低長期利率,保持較低成本融資,讓資產負債表進一步膨脹。

無論上述哪一種方法,都會導致他國對美國政府償債能力的進一步憂慮和債權縮水的憤恨,持有美元資產意願減弱,美元霸權進一步遭受挑戰。

其四,他國已經開始積極“思變”。

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提出“合成霸權貨幣”想法,基於新數字資產技術,減少美元對全球貿易霸權影響。2019年初歐洲已佈局INSTEX,3月31日藉助該機制與伊朗完成第一筆交易,幫助其繞開美元,獲得抗疫所需醫療設備。

此外,Facebook去年醞釀設計數字穩定幣Libra。整個國際貨幣體系正在積極求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美元不再無可替代、一家獨大。

其五,從長遠看,疫情將加劇國際貿易體系變遷,進而重塑國際貨幣格局,從根本上衝擊美元霸權地位。

疫情加劇了西方國家的醫療物資匱乏,使其紛紛痛定思痛,欲重塑本國產業鏈。

美國戰略界已經在思考,將美國製造業產業鏈回遷至本土或和美國關係“牢靠”的國家及地區。

在此情況下,未來國際經貿格局可能發生顛覆性變革,區域貿易和盟友貿易興起,貿易規則和標準也將重新設定。

貿易區域化、盟友化,將帶來國際經濟碎片化,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的集團化,不排除出現類似於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的“貨幣集團”林立局面。最終,美元或在美國的自我束縛中走下神壇。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經濟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