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當呼吸都變得被動,愛和夢想又從何說起?”

——前言

21日全國人大代表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有人提出建議將“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

“安樂死”這三個字,或者說是這一個手段,當初我的觀點一直都是”反對推行“,畢竟古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直到看完《me before you》這本書,我開始反思。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me before you》是我很久以前喜歡上的一本書,作者喬喬•莫伊斯。同名電影也在16年上映,其中龍媽完全不同於“權遊”的顛覆性演技讓人乍舌。

非常有意思的是,《me before you》的中文譯名叫“我就要你好好的”,乍一看可能會讓人覺得牛頭不對馬嘴,但看完整本書以後就會覺得翻地非常妙。

這本書曾入圍英國國家圖書獎、獲英國銀河圖書獎提名,並且長居英、美、德等國圖書榜顯要位置,美國著名的女性月刊《奧普拉雜誌》形容它是:仿若眼淚夾心的糖果。

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這句話概括了露易莎(女主)的青春,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她的墓誌銘。她安於在“黃油茶館”觀察人來人往,安於蝸居在被交換的小房間,安於一切。直到,她遇到了威爾(男主)。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他從沒說過‘我愛你’,但‘好好活著’是我聽過的最動聽的情話。”

本著對生活的一腔熱血,結果卻被生活狠狠打倒在地——威爾原本可以波瀾壯闊的一生被一場車禍瞬間奪走,疾病幾乎消磨殆盡了他的所有求生意識。

直到遇到露易莎,一個熱衷於黃蜂長襪的女孩,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孩。然而,儘管這個女孩吵吵鬧鬧地波動了他的黑白生活、他的心,但是威爾最終還是選擇以“安樂死”結束了這場痛苦又浪漫的餘生。

粗看這本書,男女主的出場設定彷彿預示了一篇外國版的瑪麗蘇霸道總裁文,但就是這樣一場“俗套”的相遇,在文字中不斷髮酵,不斷延伸,稱不上救贖,卻叫人看到了比愛情更深刻,更復雜的東西。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它不同於自殺——人們常說,自殺是一種逃避的表現,只有懦弱、不負責任的人,才會選擇在生命不該到盡頭的時候自己喊停;而”安樂死“,有人說這是一種體面的死法。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不想面對活著的痛苦,卻要把屠刀交給別人,強迫別人來殺死自己,這算是一種體面的死去嗎?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當初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最糾結一點就是“威爾到底該不該死?”

車禍前的他,多金、帥氣,有個體型姣好、容貌美麗的女朋友,有一幫興趣相投的朋友,還有著數不盡的青春活力去探險、去瘋狂,看起來就是一個典型的“高富帥”。然而一場車禍帶走了一切,他再也牽不起女朋友的手,再也站不上幾千公里的雪峰。

“讓人受不了的往往不是壞環境,而是突如其來的落差。”所以威爾崩潰了,一心求死,然而更無助的是高位截癱讓它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聖經裡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人擁有上帝的形像,故此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神聖的價值,不可以隨意殺害,這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世界觀而得出的結論。

上帝說:“你們如今要知道:我,惟有我是上帝,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

所以,生命的主權是上帝,人對自己的生命只有管理權,卻沒有主權。因此人若是企圖毀滅自己的生命,就是違反上帝的要求,否定上帝的主權;若是有人企圖奪取他人的生命,這是僭越了上帝的主權,並且取而代之的惡行。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但是,威爾應該是可以被原諒的吧。比起惡性腫瘤被判決死亡的人來說,高位癱瘓的人就是被判無期徒刑的那個。

電影《潛水鐘與蝴蝶》裡男主角在剛剛學會用眨眼睛表達意思時,傳遞的第一個訊息就是“我想死”。

《 深海長眠》裡的男主也是追求了20多年的“安樂死“,最終其還是不被合法化,他只好以自殺告終。

《無名之輩》裡的妹妹馬嘉祺,高位截癱,終日癱在輪椅上,只有頭能轉動,甚至大小便失禁,只能靠滿口髒話發洩情緒。同樣她在面對入室劫匪的時候,也是一直傳達“殺了我”的訊號。

這些人都被上帝判了無期徒刑,對他們來說,美好只是暫時的,而痛苦卻是揉在生命裡,活多久痛多久。所以能夠“體面地死去”真的是他們最大的祈願,難以撼動。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在《我就要你好好的》中,作者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以各種”黑白不明的故事“”悲喜交替的落差“讓讀者的眼淚在情感邊緣上懸掛著,等待著最後的墜落和爆炸。

比如突然有一天威爾願意讓露幫忙剃掉鬍子,願意去城堡看看四季變化,願意去參加前女友的婚禮,願意坐在輪椅上一起跳舞,願意去海邊度假……在這些種種願意裡,我們都錯誤地以為他已經放棄了死亡的念頭,然而他還是在完美的度假後扔下一個重磅炸彈。

結局裡威爾執行安樂死的時候,讓露來到瑞典陪同他在世間的最後一分鐘,露拉開了窗簾,窗外是一個繁花錦簇的園子,到處是生機,但是顯然什麼都捍動不了威爾的決心了。

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表示:為什麼愛情、親情都留不住他?

說實話,愛情只是一根救命稻草,它只會讓癱瘓的人看起來不那麼慘,但是請不要用愛情去當人生的接盤俠,因為活出什麼樣的人生,靠得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給你的愛情。

那為什麼甚至夢想也激不起他對生的渴望?

我想說,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變成霍金,變成尼克。男主有夢想,他在高位截癱後也試著積極接受治療想要重拾這個夢想,他也曾經離這個夢想只剩下一步,但是現實不然,他永遠都跨不過去這一步了。

所以有些時候啊,選擇死亡並不是逃避,而是妥協,對生命妥協。

莊子的“齊生死”,80%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莊子說: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我們應該“齊生死”,善待生也善待死。不要把“安樂死”看成是罪惡的衍生,或者行惡的手段。當“生”下去變得實在舉步維艱的時候,“安樂死”不失為一種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