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当呼吸都变得被动,爱和梦想又从何说起?”

——前言

21日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时,有人提出建议将“安乐死”写入民法典人格权编。

“安乐死”这三个字,或者说是这一个手段,当初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反对推行“,毕竟古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直到看完《me before you》这本书,我开始反思。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me before you》是我很久以前喜欢上的一本书,作者乔乔•莫伊斯。同名电影也在16年上映,其中龙妈完全不同于“权游”的颠覆性演技让人乍舌。

非常有意思的是,《me before you》的中文译名叫“我就要你好好的”,乍一看可能会让人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但看完整本书以后就会觉得翻地非常妙。

这本书曾入围英国国家图书奖、获英国银河图书奖提名,并且长居英、美、德等国图书榜显要位置,美国著名的女性月刊《奥普拉杂志》形容它是:仿若眼泪夹心的糖果。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这句话概括了露易莎(女主)的青春,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她的墓志铭。她安于在“黄油茶馆”观察人来人往,安于蜗居在被交换的小房间,安于一切。直到,她遇到了威尔(男主)。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他从没说过‘我爱你’,但‘好好活着’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情话。”

本着对生活的一腔热血,结果却被生活狠狠打倒在地——威尔原本可以波澜壮阔的一生被一场车祸瞬间夺走,疾病几乎消磨殆尽了他的所有求生意识。

直到遇到露易莎,一个热衷于黄蜂长袜的女孩,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然而,尽管这个女孩吵吵闹闹地波动了他的黑白生活、他的心,但是威尔最终还是选择以“安乐死”结束了这场痛苦又浪漫的余生。

粗看这本书,男女主的出场设定仿佛预示了一篇外国版的玛丽苏霸道总裁文,但就是这样一场“俗套”的相遇,在文字中不断发酵,不断延伸,称不上救赎,却叫人看到了比爱情更深刻,更复杂的东西。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安乐死(Euthanasia),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它不同于自杀——人们常说,自杀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只有懦弱、不负责任的人,才会选择在生命不该到尽头的时候自己喊停;而”安乐死“,有人说这是一种体面的死法。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己不想面对活着的痛苦,却要把屠刀交给别人,强迫别人来杀死自己,这算是一种体面的死去吗?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当初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最纠结一点就是“威尔到底该不该死?”

车祸前的他,多金、帅气,有个体型姣好、容貌美丽的女朋友,有一帮兴趣相投的朋友,还有着数不尽的青春活力去探险、去疯狂,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然而一场车祸带走了一切,他再也牵不起女朋友的手,再也站不上几千公里的雪峰。

“让人受不了的往往不是坏环境,而是突如其来的落差。”所以威尔崩溃了,一心求死,然而更无助的是高位截瘫让它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圣经里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拥有上帝的形像,故此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神圣的价值,不可以随意杀害,这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观而得出的结论。

上帝说:“你们如今要知道:我,惟有我是上帝,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损伤,我也医治,并无人能从我手中救出来。”

所以,生命的主权是上帝,人对自己的生命只有管理权,却没有主权。因此人若是企图毁灭自己的生命,就是违反上帝的要求,否定上帝的主权;若是有人企图夺取他人的生命,这是僭越了上帝的主权,并且取而代之的恶行。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但是,威尔应该是可以被原谅的吧。比起恶性肿瘤被判决死亡的人来说,高位瘫痪的人就是被判无期徒刑的那个。

电影《潜水钟与蝴蝶》里男主角在刚刚学会用眨眼睛表达意思时,传递的第一个讯息就是“我想死”。

《 深海长眠》里的男主也是追求了20多年的“安乐死“,最终其还是不被合法化,他只好以自杀告终。

《无名之辈》里的妹妹马嘉祺,高位截瘫,终日瘫在轮椅上,只有头能转动,甚至大小便失禁,只能靠满口脏话发泄情绪。同样她在面对入室劫匪的时候,也是一直传达“杀了我”的讯号。

这些人都被上帝判了无期徒刑,对他们来说,美好只是暂时的,而痛苦却是揉在生命里,活多久痛多久。所以能够“体面地死去”真的是他们最大的祈愿,难以撼动。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在《我就要你好好的》中,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以各种”黑白不明的故事“”悲喜交替的落差“让读者的眼泪在情感边缘上悬挂着,等待着最后的坠落和爆炸。

比如突然有一天威尔愿意让露帮忙剃掉胡子,愿意去城堡看看四季变化,愿意去参加前女友的婚礼,愿意坐在轮椅上一起跳舞,愿意去海边度假……在这些种种愿意里,我们都错误地以为他已经放弃了死亡的念头,然而他还是在完美的度假后扔下一个重磅炸弹。

结局里威尔执行安乐死的时候,让露来到瑞典陪同他在世间的最后一分钟,露拉开了窗帘,窗外是一个繁花锦簇的园子,到处是生机,但是显然什么都捍动不了威尔的决心了。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表示:为什么爱情、亲情都留不住他?

说实话,爱情只是一根救命稻草,它只会让瘫痪的人看起来不那么惨,但是请不要用爱情去当人生的接盘侠,因为活出什么样的人生,靠得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给你的爱情。

那为什么甚至梦想也激不起他对生的渴望?

我想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变成霍金,变成尼克。男主有梦想,他在高位截瘫后也试着积极接受治疗想要重拾这个梦想,他也曾经离这个梦想只剩下一步,但是现实不然,他永远都跨不过去这一步了。

所以有些时候啊,选择死亡并不是逃避,而是妥协,对生命妥协。

庄子的“齐生死”,80%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庄子说: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我们应该“齐生死”,善待生也善待死。不要把“安乐死”看成是罪恶的衍生,或者行恶的手段。当“生”下去变得实在举步维艰的时候,“安乐死”不失为一种体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