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去b站搜“川航”

国庆档的电影院真是热闹,前一秒还在为《我和我的祖国》热血沸腾,后一秒的《中国机长》就让我哭成狗。

这两部剧可以说是我整个假期最期待的事情,果然它们也没有让我失望,而《中国机长》不仅燃爆朋友圈,还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千万别去b站搜“川航”

艺术远不及生活

《中国机长》已经上映一个星期,累计票房直破15亿,而最近比这部剧更燃的《中国机长原型纪录片》也在网络上讨论开来,该记录片首次曝光了事故发生时刘传健机长与空管ATC的真实对话。

机组:“我要返航了,我现在风挡裂了”

ATC:“风挡裂了是吧”

机组:“哎,对的”

起初在电影里听到这段对话的时候,我就想怎么这么严重的事情,俩人就和在聊晚上吃什么一样坦然,太不真实了吧。

然而看完纪录片,没想到剧情竟然如此高度还原现实。空管人员和机组无线电联络员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果然真的和考虑吃什么一样,不过想必他们内心也是十分慌张,但专业素养要求他们必须冷静。

千万别去b站搜“川航”

首先对于机舱人员来说,整机一百多个人的生命都在他们手上,他们如果慌张起来,那所有人都完了。所以当驾驶舱玻璃破了一个大洞,室内温度从20度骤降到零下40度,副驾驶飞行员还半个身子被气流带到空中的紧急时刻,机长只能凭借自己专业的飞行技术和超强心理素质终于成功实现无伤亡落地。

其次对于空管人员来说,每时每刻几乎都有飞机经过,他们是所有飞机的“指向标”,如果因为一架飞机影响到其他飞机,那么将会是更大的事故。所以此次事件中的空管在察觉事情不对的时候并没有慌乱,而是果断通知其他飞机将航道让出来,并且进行有序指挥。

但在《中国机长》这部影片里,我觉得还是过多地表现了空乘人员对乘客的危机处理,相反空管和驾驶舱的情况都表现地有些弱。

千万别去b站搜“川航”

而纪录片中的真实对话录音,仅仅靠声音就让观众们为驾驶舱里的人员崩起神经。特别是在空管发出“四川8633,成都叫你”,无线电波一片寂静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是悬挂在半空中的。

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所有对话都没有透露出一丝丝慌张,甚至于在听到空管对某航班机长说“早上好”的时候,还让人感觉有点可爱。

空管到底是个什么神奇职业呀?


千万别去b站搜“川航”

“飞行员”是一个说起来大家都觉得很酷的职业,但对于“空管”大多数人还是陌生的。之前我也是,但因为川航纪录片评论里网友们的安利,我怀着好奇心去b站搜了一下“川航”,然后一整个下午都没能关掉这个软件…

b站里到底有什么宝贝呢?其实就是ATC和机组的无线电通话录音,但这让我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觉得他们实在是太神奇了!

千万别去b站搜“川航”

首先关于这个无线电波通话为什么会被非官方拿出来剪辑,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据说这一电波其实并不是什么机密,只要搜到了就可以听,但问题是听众绝对不能说话!不然不是号没了,是你人没了。

其次,从看了一下午的视频里,我发现了非常多有趣的事情。

空管和机组人员的语速都非常快,但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他们飞院的正常语速,他们还有专门的数字和字母读法,比如A读阿尔法,B读bravo,而7读拐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对方听错设计出来的独特读法。同时交流时机组都会重复一遍空管人员的话,为避免“听错”再上一层保险。

可见这两个行业都非常讲究效率和正确率,毕竟天空中的“交通”如果出现问题可都是大问题,所以所有工作即便不能做到百分百到位,也要保证99.9%的安全性。

这也让我想起了早前网络上热议的“为什么让空姐手动关这么重的舱门”,道理也是一样。机器的出错率有时候要比人工来的高,就比如《中国机长》中事故发生时机长会选择手动驾驶而不是继续依靠自动驾驶。

写在最后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法则,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中国机长》里空乘人员和驾驶舱人员虽然被一道门隔开,但他们都一起在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达到同样的目的。

古人说的各司其职,大概也就如此。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