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01

前段時間窩在家裡不出門,各種刷電影,然後就刷到了一部2014年的日本電影,《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這是一部懸疑電影,影片一開始,就是新聞在報道一女子在國立公園被殺,已經被燒焦了。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電視臺做美食評論欄目的合同工赤星卻突然接到大學同學電話,說自己知道兇手是誰。

赤星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他採訪了這個同學及其同事。

原來她們都是白雪公主化妝品公司的職員,死者叫三木典子,未婚,長得很漂亮,不僅人美還心善。

案件發生在週末,因為週五下班後典子還和同事一起聚餐了。

她們懷疑兇手是同事城野美姬,因為她倆是情敵,城野愛慕的人,和三木好了。

眾人描述的城野既土氣、心機又重。

而且,有同事表示當晚看到三木上了城野的車,而更晚時間城野則被發現,抱著大包匆匆前往城鐵站。

還有一個更有力的證據,就是週一城野沒來上班,她消失了。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赤星根據採訪做了一期節目,還進行了案件“重現”,通過電視播出後,引起了轟動,赤星似乎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雖然節目中用了化名S小姐,但知道的人都能看出這個S小姐就是城野。

城野的大學同學向電視臺提出抗議,說城野不是這樣的人,她和同事的關係也不是簡單的愛戀,而是兩人已經戀愛。

赤星經受了被吹捧到被質疑,為了查清真相,他開始調查城野的過去。

調查結果顯示,大家眼裡的城野並不統一,即使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一個人該如何被評價,總是眾說紛紜,甚至相差甚遠

02

今年疫情發生,很多人都過了一個超長假期,於是,一邊是緊張的疫情,一邊是大把的時間,上網刷信息成了很多人的頭等大事。

從疫情起初,各種信息就開始漫天飛,就像影片中赤星做的節目一樣,觀眾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部分。

根據隻言片語得出的結論,往往難以真實全面。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赤星在採訪中,接觸了城野以前的同學、同村鄰人等。

在她們眼裡,城野美姬奇怪、虛榮、可怕,殺魚能剁頭、還放火燒神社,只是被無意將抹布踢到頭上,就絕不原諒,是個有著心靈黑暗面的人。

但一個被城野叫戴安娜的小學同學,卻講了另外一個故事,故事裡的城野完全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的女孩。

但最後她問赤星,你認為我說的都是真的嗎?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面對輿論,儘管知道自己女兒很善良,城野的父母也只好向公眾道歉。

新的節目播出後,公眾更認定城野是兇手,而且模仿了小時候燒神社的手法。

彼時,留在酒店的城野也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這就是我嗎?

她決定留書自殺。

在遺書中她講述了當時神社燃燒的經過,工作後和三木典子同事的經歷,以及和三木糾紛的來龍去脈,同時敘述了當晚的經過。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其實,城野之所以告假躲起來,並不是因為殺了人,而是牽涉到別的事情裡。

發現自己成了殺人嫌疑犯後,她一時也不敢露面了。

寫完遺書,打算自殺時新聞裡傳來真正的兇手找到了,而自己是兇手用來嫁禍的對象。

輿論再次反轉,原來指責城野的人開始力挺城野。

真相總是藏得很深,找到它並不容易

03

影片的結尾,赤星到城野家裡道歉,被拒絕進門。即將失去工作,赤星失魂落魄地走在馬路上,差點被車撞了。

司機下車道歉,並告訴他,好事,會發生的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赤星並不知道,這個向他微笑的女子,就是他此前花大力氣做的節目裡,本應該是主人公,卻從沒有出現過的城野美姬。

顯然,赤星從採訪的一些人那裡得出的城野形象是片面的,甚至有一些是虛假的。

但城野自己在遺書裡訴說的又是全部的真相嗎?沒人知道。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立場,會有意或者無意地篡改自己的記憶。

有時候連我們自己,可能都會被自己的記憶欺騙,更別說事件外的人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記憶並不像是在錄視頻,將真實發生的經過完整記錄下來,而是通過各種線索加工而成。

記憶的加工分為三個階段:感覺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其中工作記憶又稱“短時記憶”。

當我們的器官受到信息的刺激時,會產生感覺記憶,但這種記憶保留的時間比較短,不過我們可以從感覺記憶裡提取一些重要信息,這就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的信息會被長期保存,形成長時記憶。

留在我們腦海裡的很久以前的事情,就是記憶。

但記憶並非都是真實的。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人的記憶是會造假的,那些回想起來的東西,裡面可能有很多水分,我們自己卻不一定知道。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深入研究腦部之後,證明了假記憶的存在和形成過程。

他們發現有很多被要求記住的東西,與後來人們真正記得的內容並不相同,有些甚至是憑空想象的,只是你認為它就是那個樣子。

所以,我們的記憶並非可靠,不管你多篤定。

事實,可能只是我們心中願意接受的樣子,而不是事實原本的樣子


被疑殺害漂亮情敵,全網通緝:你以為的真相,可能都是虛假的記憶


西北大學參與研究的心理學教授帕勒強調:

知道記憶有可能出錯是很重要的,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有時會忘記某些事情,但我們不全然知道記憶有時會造假,因而誤導我們。

古人講,兼聽則明,偏聽則信。兼聽,才可能離真相更近一些。

遇事,儘量從多個角度看,多做一些邏輯分析。

保持開放的心態看世界,更容易看到世界的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