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中關村發佈非接觸式智能測溫系統標準

今天下午,中關村管委會舉辦線上標準發佈會,正式發佈中關村標準《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該標準已於日前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佈,旨在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優勢,推動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規範化發展和產業化推廣。

國內首個!中關村發佈非接觸式智能測溫系統標準

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陳文奇、中關村標準化協會執行副理事長王鈞以及曠視、中電科11所等12家標準制定工作組成員單位代表約30餘人參加了發佈會。

標準支撐抗疫

“誰掌握標準,誰就佔據制高點。”2月中旬,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中關村示範區國際標準化工作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圍繞加強國際標準儲備與制定、打造“中關村標準”國際化品牌、優化國際標準化發展環境三方面出臺16項舉措。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火車站、公交車站、地鐵站、機場以及辦公樓、居住區等人口密集的區域防控壓力大,體溫篩查成了疫情防控中的第一道防線。非接觸式紅外人體測溫儀在技術上得到迅速發展,比起接觸式測溫方法,紅外測溫有著響應時間快、非接觸、部署方便、使用安全及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疫情發生以來,以曠視、中電科11所、百度、格靈深瞳、久譯、千方、同方威視等為代表的企業,紛紛推出了雙光測溫系統、非黑體測溫系統、AI測溫安檢門、測溫閘機、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智能系統等多款紅外智能測溫產品。

中關村管委會積極推動紅外智能測溫設備在防疫場景的應用,一方面,加強與市商務局、市交通委對接,推動企業新研發的智能測溫技術產品在地鐵站、商超試驗、試用。另一方面,加強與市科委對接,依託“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線上展示推介與供需對接平臺”,開展智能測溫設備在線展示和供需對接工作。目前,多家的測溫設備已經陸續在物美、沃爾瑪、超市發等600多家商超實現規模化應用。

但是,作為防疫需求下形成的新技術新產品,目前,紅外智能測溫產品“百花齊放”。企業研發的技術要求、產品應用元器件等均有所差異,沒有統一的標準衡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品在防疫場景下的產業化推廣。同時,也讓該技術及應用呈分散狀態,導致產品差異較大,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該項技術的深入研究。因此,制定統一適用的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標準凸顯四個特點

發佈會上,中關村標準化協會執行副理事長王鈞介紹了標準制定工作的整體情況。自3月13日起,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組織曠視等中關村智能測溫領域重點企業組織開展了標準制定工作,經過提案評估立項、工作組組建、標準起草、公開徵求意見、技術審查、理事會審批等環節,歷時29天,完成標準制定工作任務。

4月10日,中關村標準《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已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正式發佈。

國內首個!中關村發佈非接觸式智能測溫系統標準


該標準是在已研發的紅外成像非接觸式體溫篩查設備、系統以及相關非接觸式體溫篩查產品基礎上,結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 AI 技術,在當前疫情的防控關鍵時期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中關村標準。標準具有四個特點:

01標準具有先進性

此次發佈的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一定的國際領先性。對於系統的部分功能、性能與現有國標或行標存在對照關係的,本標準的關鍵指標高於現有標準,如測量誤差、測溫速度等優於相關國家標準。

02標準具有前瞻指導性

本標準充分考慮國內各類應用場景的真實需求,在系統功能上進行了創新擴展,增加了如人臉識別、身份識別、口罩檢測、手持高溫異物檢測等特色功能要求,對未來系統的規範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給出了指引。

03制定流程高效創新

在疫情特殊時期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通過視頻會議立項、專家審議等環節,從標準提案評估、立項到標準發佈,用時僅29天,在保證標準質量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縮短了標準的創制週期。

04以應用為導向

標準制定以防疫抗疫測溫需求為驅動,以曠視、百度、格靈深瞳等中關村企業新研發的紅外AI測溫產品為基礎,標準從市場需求中來、到企業產品中去,制定出來即能得到充分應用,標準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本標準的發佈有力推動了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的規範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

國內首個!中關村發佈非接觸式智能測溫系統標準


作為標準牽頭起草單位,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在會上介紹了《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的主要內容。

標準提出了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的基本架構,包括視頻圖像採集、溫度分析、目標檢測、智能告警等11大模塊。針對佩戴口罩的受篩查目標,明確了測溫誤差(不大於±0.3℃)、平均測溫時間(不大於1s)、最大並行篩查人數(多目標篩查系統不小於6人)、佩戴口罩檢測準確度(不低於90%)等性能要求,以及手持高溫異物不觸發告警等智能功能要求。

打通應用場景最後一公里

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陳文奇表示,制定《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意義重大,充分顯示了從先進技術到高精尖產業發展,標準才是真正的“標準”。

國內首個!中關村發佈非接觸式智能測溫系統標準

一是作為防疫抗疫領域首箇中關村標準,標準的制定有利於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帶動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能有效提高非接觸式智能溫度篩查的精度與速度,提高精準識別、篩查速度和區分度,進一步規範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產品,統一相關技術要求和測試試驗要求,規範行業應用模式和效果,對推動紅外AI測溫技術的規範化發展和產業化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在當前疫情的防控關鍵時期背景下,標準的制定有利於發揮科技創新對戰“疫”的支撐作用。

下一步,針對標準應用及防疫抗疫相關技術產品推廣,中關村管委會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推動標準應用,開展國際標準申報。標準制定的目的是“讓標準用起來”,中關村管委會將加強與相關檢驗檢測及認證機構的對接與合作,推動《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中關村標準在產品檢測、認證等方面的應用。同時,積極響應國標委的號召,進一步開展抗疫相關國際標準提案申報工作,爭取將該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

二是加強防疫抗疫相關技術產品領域中關村標準的戰略研究和佈局。除紅外智能測溫系統外,圍繞納米抑菌防護用品、抗疫機器人等防疫抗疫相關領域加強標準佈局,爭取形成一批防疫抗疫技術產品中關村標準。

三是依託“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線上展示推介與供需對接平臺”,繼續開展產品在線展示和對接,推動紅外智能測溫技術產品的供需對接與採購應用。

四是加大政策組合拳的落實和服務力度,發揮中關村“科技戰疫”10項措施、“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等政策作用,圍繞防疫抗疫、復工復產等需求,加強紅外測溫、檢測試劑、AI診療、消毒機器人、智慧醫院等多個防疫抗疫相關領域技術攻關和創新產品的供給,推動城市管理、政府服務、教育、醫療等領域開放應用場景,加大對企業抗疫好技術好產品的推廣力度,進一步強化打通應用場景最後一公里。

截至2019年底,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創制國際標準(含國外先進標準)434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