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期“回紋”

回紋可上溯至新石器時期,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遺址出土的陶器(如圖1、2)紋樣上。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和商周青銅時代的青銅器上,回紋還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裝飾紋樣,青銅器上的回紋身影一般出現在青銅器頸、腹、足等位置,做為地紋來烘托主紋,也有直接用回紋做主要裝飾紋樣單獨出現在器物的頸部和足部位置的情況。商代是回紋開始大規模興盛的時代,作為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紋樣,回紋以它簡樸凝練的風格使得青銅器祭祀禮器更具莊嚴、厚重之感。到了商末周初,由回紋產生的豐富變化形成幾種變體的新型裝飾紋樣,如曲折樣式、三角樣式、鉤連樣式等。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仍然繼續沿用回紋,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世俗的審美心理有了新的需求,回紋又開始發展出了菱形和方形樣式,做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排列,並開始使用金銀絲或者金銀片來進行鑲嵌裝飾。到了漢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創新和運用,新材質如漆器、彩陶開始取代傳統的青銅器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青銅器隨之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回紋也伴著青銅器的消逝而淡出人們的視野。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代開始盛行具有濃郁豔麗風格的寶相花紋、纏枝紋等花草紋樣,回紋只是充當配角作為輔助紋樣。到了宋代,由於宋代上層封建統治者提倡復古,回紋被重新發現並再度開始流行起來。宋代審美情趣不再偏向唐代那種富麗堂皇的繁複之美,而是傾向於尋求一種自然清淡的樸拙之美,而像回紋這類的幾何紋樣,規則有序又富於理性的結構特點符合了當時宋人重理的審美情趣,其代表的含義又滿足了宋代理學的心理訴求。在這種歷史時代大環境的影響下,回紋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明清時期繼承了宋代的各類回紋樣式,而且廣泛地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明清遺留下的傢俱、瓷器、刺繡和建築裝飾上我們處處可以發現回紋的身影。

新石器時期“回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