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客觀看問題:內容很精彩,解讀很走心,我就是我,一樣的煙火,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悠久且豐富,接下來我將會陪伴你一一去咀嚼。

《南明史》這本書詳細的講述了文官、武官為什麼會水火不容,也客觀的講述了南明朝為什麼在短時間內就結束了,廢棄宰相制度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還是老樣子,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本書。

《南明史》

一、重文輕武的明朝前期。

大明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武官的身份一直沒被主流社會所接受。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緣由“朱元璋,”相傳,朱元璋的疑心比較重,整天疑神疑鬼的,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最為可靠的。可能是因為家庭因素的緣由,這讓人們覺得很是奇怪,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怎麼會有如此的性格。

宰相制度在前期還是有一定的威望的,從某一種程度來說還是深得皇帝喜愛的,可是隨著朱元璋疑心逐漸加重,宰相這一制度也就跟著破滅了,所以說宰相制度在這一時期也就被時代淘汰了。

雖然宰相制度被廢棄了,但還要著重的注意一點,那就是文官的地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走上一個制高點,無論是朝廷內還是朝廷外,武官們每說一句話要察言觀色,生怕自己說錯了話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你想進入朝廷任職,第一條件必須是通過“科舉考試”的途徑來進行,儘管你在前線戰功赫赫,其地位還是不如武官,這也是明朝時期的一道複雜枷鎖。

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朱元璋

二、宰相制度的廢棄。

為什麼要廢棄宰相制度?防止宰相獨權是主要原因。

宰相的職責是輔佐皇帝處理一些國家大事,幫助皇帝排憂解難、出謀劃策,可是到了朱元璋這裡就不行了,成了一個意外,這與朱元璋的疑神疑鬼有著莫大關係,他不信任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親信。

所以朱元璋在當時可謂是萬能機械人,處理奏章、批文、下令的職責統統往自己的身上攬,這本該是多人的工作朱元璋一個人就搞定了,實在是讓人佩服,就這樣朱元璋持續了很長時間後就出臺了相關舉措,讓大學士們參與進來輔佐皇帝,一時間大學士們成了香餑餑,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總是爭先恐後的,生怕自己被落下,儘管進入裡面沒名沒分的,但還是有很多人竭盡全力的去分一杯羹。

相傳,很多人想進去的原因有兩點:

1、可以為皇帝出謀劃策,幫助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分憂,從而使自己能間接的參與國家的決定權裡面,這是很多人的憧憬。

2、能得到文武官員的普遍認同,因為你一旦進入了這個體系中,也就意味著你能和皇帝進行零距離的接觸,這時候身份和名利間接的就展漏無疑。

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南明朝的地圖

三、為什麼鄭成功最後會失敗呢?

是因為沒有兼容文官導致失敗的。

鄭成功的部隊是以軍事化管理而聞名,服從絕對的命令是第一標準,所以很多的人願意跟隨鄭成功,認為鄭成功是一個可以幹大事的人,可是就因為這樣,才導致了鄭成功的失敗。

政治上的管理經驗欠缺:在當時,邊遠地區的部隊是屬於一種放養的狀態,任由你自生自滅,朝廷不會問及你任何原因,當地的財政稅收和管理都有部隊進行管控,所以稱為土財主也無可厚非。

發生過這樣一種現象,鄭成功的部隊每到其他的地方以後,總要進行莫須有的搶奪,使當地的黎民百姓淚灑家園,實為可憐,鄭成功在當時並沒有意識其中的利弊,反而更加的慫恿底下的部隊無休止的破壞。

一味的崇尚軍事化管理:

只知道軍事化的管理,不知道進行地區管控,即使你能打能戰,等到了一定的時間段後,等待你的不是輝煌,而是沒落。

武官和文官的關係在當時是水與火的關係,兩者都不兼容,要想大家聯合起來,那比登天還要難,所以單單的排斥文官或武官都是錯誤的選擇,兩者相結合才是正確的選擇,遺憾的是當時的鄭成功並沒有這麼想。

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討論議事的場面


讀書感悟

一、南明朝後期的衰敗從一定的角度來分析,朱元璋有一定程度的責任。

重文輕武是重要原因。

文官們一直是理想主義者,一致的認為要用傳統的思想來治理國家,而不是整天的打打殺殺,那是沒有意義的, 百姓們對於和平的渴望是強烈的,安居樂業才是正道,其餘的都是浮雲。

並且,文官們說話的分量還是挺高的,不管你是有多大的職位,在文官的面前,那是不屑一顧的,根本不會抬眼的去看。武官們哪能受得了這種莫須有的氣,於是就紛紛的去邊疆佔山為王,名義上是歸於朝廷的管控,可實際上的還是自立門戶,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狀態,足以見得裡面的矛盾是多麼的強烈的了。

連當時的老百姓們都知道,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是最為光榮的,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祖上都會為自己而感到高興,擔任一官半職,每天之乎者也的,這得受多少人的強烈追捧。

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商業繁榮

二、由於文官的地位日益上漲,朝廷的衰敗也成正比的方向走。

一個地區的穩定不是靠文官的巧婦之舌來獲取安穩的,而是從各個維度來參考綜合實力的。試想一下,一群書生們在戰場上用巧婦之舌來勸退敵軍,這種想法現實嗎?肯定是不現實,不可取的,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就應該做專業的事情,不要適得其反,弄巧成拙,就比如一昧的排至武官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武官,江山社稷是否能取得安穩的現狀,還有大臣們每天的上下朝嗎?還有黎民百姓的安居樂業嗎?還有朝廷的可持續發展嗎?

沒有,絕對沒有。

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朱元璋

三、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

文官和武官是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離了誰都是不行的,就像大自然一樣,生物鏈斷了誰都是不和諧的。

如果沒有文武之爭:南明朝的歷史要往後寫幾百年,裡面的歷史文化、人物風情、文學價值會得到一個空前的發展,也會為中國的歷史文化錦上添花的。

如果沒有文武之爭:南明朝一定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沒有之一,當然,這是排斥客觀因素的。

如果沒有文武之爭:南明朝完善的科舉制一定會影響世界史,很多的地區紛紛來取經,絡繹不絕的,無論是商業還是文化,總能得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南明朝為什麼只有14年的歷史?文官和武官:是因為宰相制的廢棄

南明朝的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