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信700億報復性存錢?你咋不看132億瘋狂貸款?

我真的感覺,再這麼寫下去,我們就成了財經闢謠號了。

你們被“每天700億,人們在報復性存錢”的文章刷屏了吧。

那些文章援引的數據是:

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

所以推測,一季度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

因此得到結論: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報復性存錢"。

突然想起我們剛告訴大家的一個思維角度:統計數據會說謊。

要知道,剛過去的2019年裡,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7.8%,體量驚人。我國消費佔GDP比重其實已經連續8年上升,妥妥的是經濟增長壓艙石。

週五即將公佈2020年第一季度GDP數據,普遍預計將同比下滑不少。GDP增速進入5.X%區間,基本是板上釘釘了。

知道了以上兩點,其實也就明白了,第一季度的疫情讓大家無法消費,進而影響住戶存款,同時也影響了GDP增速。

下面的細節數據更有意思:

2019年第一季度GDP總量21.3萬億,粗略估算一下消費支出大概接近12萬億。

再想到其他聳人聽聞的文章裡,提到的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大致就知道了這不是報復性存錢,而是苦不堪言的無法消費。

還信700億報復性存錢?你咋不看132億瘋狂貸款?

想想疫情期間,你開車多嗎?看過電影嗎?走親訪友了嗎?出門旅遊了嗎?心儀的包包買了嗎?想買房的去看了嗎?

說到這裡,你明白了吧。

估計第一季度消費增長的,除了藥品,只有方便食品了吧。

不要總被媒體的一驚一乍亂了方寸,凡事多思考。

還是那句話:不是韭菜多,而是讀書少。

其實,還有一段數據:

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共增加7.1萬億元,住戶貸款增加1.21萬億元。

那麼是不是可以一驚一乍的寫:

《人們窮瘋了,每天瘋狂貸款132億!》

無聊。

不過疫情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消費不暢也是實實在在的。

前陣子餘額寶收益率破2%,也是被刷屏了2天。

手裡那點碎銀,如何能折騰出多一點收益,成為一個小問題。

還信700億報復性存錢?你咋不看132億瘋狂貸款?

  • 激進的,玩玩股票,暴跌之後抄底,比如美股的特斯拉,半個月從底部起來價格翻倍了。
  • 保守的,繼續存在餘額寶,也別嫌棄別人收益低,畢竟也算是接近隨取隨用了是不。
  • 擰巴的,看看4.025%收益的年金險,收益比餘額寶強,風險比股票低,缺點是投資年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