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中國古代有一句諺語叫“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來形容四川安逸的生活,太巴適,但不幸的是川地也因為有著群山天險和都江堰水利這兩大戰略縱深而屢屢成為亂世用兵之地。不過安逸的環境和動盪的局勢每次都能在蜀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有志的青年才俊,自明末起尤甚,張獻忠屠川不但沒有給蜀地帶來一絲恐懼,反倒是激發了川蜀人民內心的血性。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秦良玉和李定國都憑藉在川中的頑強抵抗和輝煌戰果成為了我們的民族英雄,而在清末民初,以“袍哥文化”著稱的四川哥老會又因為鋤強扶弱,敢於反抗腐朽社會的俠義精神,而被蜀中百姓視為精神文化象徵。時至今日,就算江湖上再也沒有所謂的哥老會,但是關於“袍哥”的傳說則依然深深烙在蜀人的心裡。

至於為何天府之國的人民會至今都對哥老會還有“袍哥“這倆舊時代的名詞如此念茲在茲呢?這就和我們所愛的——那該死的足球有關。​​​​​​​​​​​


當代最後的哥老會——四川全興

當代四川人最喜歡什麼?火鍋,啤酒,還是遊山玩水?也許天性爛漫的四川人什麼都愛,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足球。足球所崇尚的高對抗性和團隊協作意識就如同蜀人所崇尚的哥老會作風一樣,而在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四川雄起”這震耳欲聾的口號聲,四川全興隊在甲A聯賽中掀起了黃色風暴。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球風激情、觀賞性十足,而且還為國家隊輸送了大批量的國腳,四川全興就是中國足球職業化初期最深的烙印之一。儘管終其俱樂部一生,全興隊最好的成績也就是甲A聯賽第三名,但是這支球隊由內到外都散發著一股哥老會的氣息,一個字就是“鐵”!

這股“鐵”是從上到下的,不僅球隊內部如親兄弟一般,球迷們也對全興隊自始至終不離不棄。作為中國職業賽場首支登場的專業足球俱樂部,全興隊也是打進中國職業聯賽首球的隊伍,而更重要的是她創造了中國職業足球最早的“金牌球市”神話。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著名的“成都保衛戰”並不是爭冠戰也不是爭奪洲際比賽資格的大戰,只是1995年甲A聯賽的一場保級戰。然而這樣的比賽卻吸引到了6萬多四川球迷到現場助威,要知道當時成都市體育中心的容量也只有4萬多一點,在場外甚至出現了黃牛也一票難求的奇景。所有球迷一心只想為家鄉球隊吶喊,單純地希望全興隊能夠留在甲A。

時至今日,老川足的球員們甚至像馬麥羅這樣的外援遊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還時不時地會被鐵桿老球迷們認出來,而被熱情地索要簽名合影。這其實就是足球原本該有的樣子,而這樣的故事在如今的四川仍舊時不時地發生著。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至於球隊層面,由於當時最早的全興隊員大多是從專業體制的四川省隊一塊出來的,本身就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兄弟,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多鐵自然就無需加雙引號了。可最難能可貴的是這批球員對四川足球感情上的“鐵”,每當四川足球落難的時候、四川足球需要他們的時候,站出來的都是這批全興隊的老將們。

魏群和馬明宇可以說是全興隊的兩大支柱了,他們都為四川足球的後來者們出錢出力甚至是左右支出也毫無怨言;“獵豹”姚夏現在正是中甲升班馬成都興城隊的副總經理,而在此前成都天誠隊陷入欠薪和保級雙重困難的時候,年過40歲的姚夏還重新披掛上陣,創造了中國球員在中國職業賽場的最高齡登場記錄,堪稱是四川足球乃至中國足球的活化石;“山哥”黎兵雖然不是根紅苗正的四川人,但在四川卻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足球傳奇,不僅在球員時期幫助全興隊創造了隊史最佳戰績,作為教練還先後幫助成都謝菲聯和四川FC渡過難關,也挖掘了不少四川足球的好苗子。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說實話,當年的四川全興隊並沒有網上傳聞的那麼厲害,但是不可否認這支隊伍在甲A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凡是提甲A必談及四川全興還有成都保衛戰,就好比西甲的畢爾巴鄂還有英超的紐卡斯爾聯那樣雖然戰績不算太光鮮,但都有著死忠球迷和屬於自己的球隊精神。

究其根本,這一切無非還是源自四川人民所崇尚的“袍哥文化”,而全興這支俱樂部從足球的角度來看就是上世紀90年代的“哥老會”!


江湖最後的“袍哥”——魏大俠

就如同哥老會這樣的幫派也會有自己的 “袍哥” 領袖一樣,能夠在20多年前帶領這支激情澎湃的四川全興隊,想必川足的領袖也絕非等閒之輩。事實也正如想象的那樣,當時的川軍隊長叫做魏群,江湖人送外號“大俠”!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川中的少年都喜歡模仿魏群叼著牙籤的大佬走姿,而巴蜀的少女們則一直聲聲唸叨著:“嫁人要嫁魏大俠!”。

大俠,顧名思義,指的是具有超出一般人能力、勇氣和仁義道德的人。而如果你真的瞭解魏群,你會發現包括“大俠”在內,一切對他的讚美都恰如其分。魏群之所以能成為川足鼎盛時期的隊長,正是源於他性格中那種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感。魏群曾把一位調戲婦女的小流氓收拾得像一堆拆散的零件;他曾為四川隊的小球員擋了17刀,而動手術時怕影響奔跑能力硬是縫100多針不打麻藥,不哼半句,就連主治醫生也驚呼:“這不是人,這是野獸!”;更恐怖的是,手術完後兩個月,魏群就又代表四川隊在全運會中披掛上陣。

這不就是翻版哥老會的“袍哥”嗎?在當時的四川全興隊,誰又敢質疑魏群的地位呢?所以他是大俠,是全興眾兄弟的大哥。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中國足球職業化以後,更多的人通過電視看到魏群在球場上那股敢打敢拼、捨我其誰的霸氣。1994年4月7日,在四川全興與遼足的比賽中川足獲得了一個點球,但當時沒有人敢主動上去罰,後來作為隊長的魏群大膽地站到了點球點上一蹴而就,成功打進了中國職業聯賽的首粒進球。

縱觀魏大俠的職業生涯,他是甲A聯賽進球最多的後衛,也是中國足球職業歷史上首個上演帽子戲法的後衛,當然這裡要除去范志毅打前腰時期的數據。魏大俠可以在45米外拔腳怒射讓江津束手無策,也可以在弧頂用剪刀腳掃射讓江洪汗顏。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當年的綠茵江湖,隨處可見魏群怒髮衝冠,怒目圓睜。不管是與對手還是跟裁判,魏群皆有沖天豹子膽,奮勇虎狼心,在與對手兇悍的拼鬥中,在裁判囂張的哨聲下,魏大俠只有一個原則:跟丫死磕!

在上世紀90年代,可以說正是魏群和他帶領的那支四川全興隊延續了哥老會和“袍哥文化“的香火,成為了川蜀人民心中的寄託。而且這份由足球而起的影響更是持續到了今日,成為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現在看來魏大俠的足球生涯只留下了一個遺憾:他沒有接班人,在現代中國教育和足球的大背景下,估計也很難再出現第二個“魏大俠”了。這樣看來,魏群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江湖最後一個“袍哥”。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有一句名言叫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也正好映射出了魏群完整的性格。魏大俠那種路見不平的正義感絕非做作,他可以為朋友拍案而起,他可以為正義挺身而出,他更可以為球隊奉獻自己,也許對他來說,為兄弟擋刀和為國家盡忠是一回事。這就是魏群,他是四川足球的標杆人物,他是“袍哥”文化的象徵。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無論是在場內還是場外,魏大俠的真性情是那種油然而生的,他習慣於用自己的霸氣震撼全場,只是可惜在某種程度上他也是中國足球的“犧牲品”。在客場對陣北京國安的比賽中,川足遭到了“主場哨”的不公而誤判點球,當時情緒激動的魏群直接跪在了裁判面前,成為了甲A聯賽的經典一幕。

前些年在採訪中回憶起這次“下跪”,魏大俠也給出自己霸氣的解釋:“當時我比較衝動,回到成都後,好多朋友包括相關領導都說男人膝下是黃金,但當時我已經顧不到那些了,我只是覺得太冤了。”

魏群早已看淡了個人的榮辱,永遠把球隊和團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不正是金庸先生筆下武俠角色的原型嗎?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後來川足的命運十分悲情,成為了“實德系”假球賣球的附屬品,但是魏大俠仍然是隊內的一股清流。他曾開車拉著一群小弟去機場接自己的國家隊好友徐弘(大連實德隊名宿,後四川大河主教練),並且義正言辭地告訴小弟們:“這是我大哥,你們要好好聽他話。”

然而後來在功勳老將“山哥”黎兵的告別賽中,很多四川隊新球員都被授意”放球“,當幾個全興老將好不容易將比分扳平後,此時又是魏大俠站出來了,他冒著和老友徐弘撕破臉的風險對場上球員們怒吼:”誰敢不拼就弄死誰!“

為了這兩件事,魏群得罪了不少足球圈內特別是實德系的人,乃至於最後被昔日好友徐弘封殺遠走雲南紅塔。但是這並不能扭曲魏群的性格,敢於一個人挑戰整個足球界,但求無愧於心,這就是血性純粹的魏大俠!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倘若魏群出生在30年代的上海灘,想必也就沒有許文強和丁力什麼事了。

退役之後,魏群還擔任過新川足的主教練,但終歸還是逐漸淡出了足球圈。不過前幾年老甲A四川與上海比賽中,魏群與範大將軍發生衝突的一幕卻讓人再次想起有關魏大俠的傳說,”範哈爾,你敢弄我王大爺,再鬧事就不帶范志毅玩!“。這麼多年了,魏大俠還是大俠,能夠在賽場上硬懟范志毅的在中國足壇恐怕也沒有其他人了。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在魏群身上值得細細品味。魏群之後,人間再無大俠,江湖再無袍哥,中國足球也再無如此有血性之人。

如果你真心喜歡魏群的話,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甲A風雲之辣球》。小成本電影,全程四川話,相信能喚起你對魏大俠和老川足的回憶。

全興隊長魏群: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