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用工系列專題三:政府指導,政策撐腰“人才共享”

3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

靈活用工系列專題三:政府指導,政策撐腰“人才共享”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2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直接融資額約714億元,比上年下降52.1%。但是在整體就業形勢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共享經濟領域就業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平臺員工數為623萬,比上年增長4.2%;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報告認為,2020年共享經濟增速將因疫情影響而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預計在8-10%之間;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將有較大回升,預計未來三年間年均複合增速將保持在10%-15%的區間。


NO. 1

政策推動靈活用工行業健康發展


共享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立體式的騰飛,很多板塊原來政策推動沒推起來的,反而被共享經濟帶起來了,比如說互聯網金融。共享的最高級別是“人”的共享,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個關鍵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首次把“共享”理念列入國家發展規劃。自此,共享經濟飛速發展,滴滴打車、共享單車、共享辦公等等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9年12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各地要著眼穩就業大局,出臺更多支持新增就業崗位的措施,抓緊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

2020年3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

_

NO. 2

疫情期間,國家鼓勵人才共享

新冠病毒來襲,經濟呈現下滑,共享員工、共享辦公等新的就業工作方式表現活躍,實現了企業、個人、社會多方共贏,成為經濟運行的亮點之一。專家指出,共享經濟蓬勃發展,催生了許多新模式、新業態,孕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多方面效益。未來,共享經濟模式將在更多領域開花結果,各方應群策群力,共同應對,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在此次疫情期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和全國工商聯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

(人社部發〔2020〕8號)中,也明確鼓勵復工企業,實施靈活用工措施。

文件第二條明確:鼓勵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要鼓勵符合規定的復工企業實施靈活用工措施。

隨著市場發展的需求與政府強力的政策支持,2020年疫情過後靈活用工將會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是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洗牌和格局調整的步伐也將加速。

_

NO. 3

靈活就業保護與勞動關係認定泛化的問題

現行的勞動法規和政策,對於靈活用工這種非標準勞動關係的調整涉及內容較少

,只是對勞務派遣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做了調整,而對於其他靈活用工方式未有涉及,即使是勞務派遣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實踐中的有些問題也未做明確規定。

司法實踐中,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之間發生糾紛時,有些地區主要依據認定勞動關係的標準進行審查;符合認定勞動關係標準的,則會被認定為事實勞動關係,企業承擔勞動法項下的法律責任;有些地區通常按照雙方之間約定的法律關係審慎的進行審查判定雙方的關係。於是,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之間發生的糾紛,不同地區的勞動仲裁、法院處理的方式及結果可能不同。

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一定會帶來就業變化。而從定性的趨勢的角度來看,新業態從業者的人群在不斷擴充。目前新業態的從業人群很大,必須通過一種社會化的保障機制來保障安全和穩定,所以靈活用工問題值得不斷探索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