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神祕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十多年前,蒙自市組織了一次徒步蒙蠻古道大型文化考察活動。我作為隨行記者,一路上,採訪了一個又一個見證人,聽著一個又一個的神秘傳奇,看著在堅硬青石塊上踩出深深淺淺的馬蹄印。我想,這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於是,我拿出隨身攜帶的相機一路走一路拍,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相片,記錄著久遠蒙自馬幫留下的印記。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曾記得,那是2008年11月28日。一早,我與考察團的成員一道集隊從蒙自出發,一路沿著蒙蠻古道走,到達新安所時,已是上午9時許,隨行的馬幫隊早已在此等候。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當天,我們沿著馬幫行走過的痕跡翻山越嶺至涼水井,聽著長者講述馬幫在此路過、休息的一一個傳奇故事後繼續前行,翻過冷泉牛背樑子,我們一路沿著古道至冷泉,這已下午7點多鐘了。冷泉就是當時的馬站,那一夜,我們就在馬站原地住下,首次體驗到了住馬站的感受……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第二天一早,我們又踏上了古道,在崇山峻嶺間的蒙蠻古道上行進,途經蜜蜂巖、水田、黃泥壩丫口後,到達窯頭已是下午6點多鐘。窯頭,也是當時蒙蠻古道上的一個馬站。今夜,我們又住進了馬站原址。晚上,我們請來一些長輩,與我們講述馬幫的故事……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笫三天,也是最艱難的一天。沿著古道走了一段,隨行的馬幫隊無法前行,古道變成了“森林”,馬幫隊只好繞道而行……但,我們還得繼續前行。最終,我們穿過雜草叢生的古道,走進了“森林”中的古道,只見一條保持較完整的青石塊路呈現在眼前,青石塊上被馬幫踩出深深淺淺的馬蹄印隨處可見。激動之下,我拿出相機對準馬蹄印就是啪嚓啪嚓……蠻耗,是我們這一次徒步蒙蠻古道的終點站,也是當時的巷頭。當天下午6點多鐘到達蠻耗後,我們一邊看巷頭,一邊尋找當時留下的痕跡。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據瞭解,早在漢、唐之際,蒙自已經是雲南出海和深入內地的交通要衝。蒙蠻古道(蒙自至蠻耗)是滇南通向越南的重要交通通道。經蒙自境內的路段是:縣城南門、新安所、涼水井、冷泉牛背樑子、蜜蜂巖、水田、黃泥壩丫口、窯頭、觀音巖、蠻耗。由蠻耗渡紅河經米場、長坡頭、阿得博至金平縣城,再由金平縣城經牛場至勐拉過隔界入越南,全程約210公里,其中蒙自段長約60公里。蒙蠻古道路面最寬處2.2米,最窄處1.2米,原來大部分路面均由石塊鋪墊(就),現只有涼水井、冷泉、水田、窯頭、蠻耗等路段還保存有石塊路面。冷泉和窯頭是馬站,光緒十六年至宣統元年(1890----1909)是蒙自馬幫的極盛時期。19世紀來,在滇越鐵路通車之前,雲南百分之九十的進出口貨物在蒙自城集散,由紅河蠻耗碼頭接駁中轉。當年,那些瀟灑走四方的趕馬人和國內貧困的趕馬人,吆趕著首尾無法相見的馬隊翻山越嶺,硬生生在原始堅硬石頭(青石塊)上,踩出了一路深深淺淺的馬蹄印。數不清的洋貨,數不清的雲南特產,一馱馱就是從這條艱險的驛道,馱運到蠻耗巷頭,裝船沿紅河漂流而下,中轉到越南,然後到各國,以及將洋貨馱到蒙自銷往雲南各地。古道上來往的馬幫絡繹不絕,以青石鋪就的蒙蠻古道上至今仍遺留有數寸深的馬蹄印,記錄著古道的悠久歷史。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一路走來,雖然說很辛苦,但作為記者,我抓住此次實地考察的機會,重新去認識那歷史深處依稀迴盪的馬鈴聲和隱約可見的馬幫背影,以及那經歷歷史滄桑變遷的馬蹄印。同時,沿路挖掘蒙蠻古道文物資源,以達到緬懷古道、記錄古道、承揚古道精神,豐富滇南歷史文化,既是考察的目的,更是記者宣傳的職責。

蒙自:神秘蒙蠻古道 散發“馬幫文明”

如今,雖然蒙蠻古道經過的村村寨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但作為一段歷史的記憶,蒙蠻古道雖已久遠,但它不時依然散發著陳香……

(來源:雲南經濟日報記者 劉寶昌 邱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