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蒙自·緣獅洞

· 依山而建

· 距今140餘年

· 滇南第一洞天

· 140年的古建築 ·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蒙自緣獅洞位於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鳴鷲山,距蒙自城38公里。

建於清乾隆初年(公園1879年),遠遠望去,靜靈山起伏似一雄獅鎮守著鳴鷲這一方寶地,緣獅洞就建在這一雄獅的臉面上,而寺中觀音則端坐於雄獅的舌上,緣獅洞因此而得名。

▨ 依山而建 ▧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緣獅洞石窟位於山腰,為自然溶洞,洞口高12.5米,深17.3米,最寬處達10米。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洞口有三開間飛簷斗栱牌坊式門一座,上懸清代及民國年間匾額十餘塊,正中間為雲貴總督岑毓英題寫的“滇南第一洞天”。

· 緣獅洞石窟寺及古建築群 ·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鳴鷲緣獅洞分內八景和外八景,內有靈官殿、衡鏡臺、歸真祠等建築36座,總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整個緣獅洞古建築群呈一個“靈”字形。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緣獅洞上方有一漏天小洞,即使下大雨,也沒有雨水滴進洞中;因洞中存有天然觀音菩薩鐘乳石像,又稱觀音洞。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洞內石刻造像有觀音、十八羅漢、金童玉女等,另有一座貼金木雕造像為瑤池金母,雕工精緻,神態逼真,造型世俗化,具有地方特色。

同治光緒年間,居士曹廷鏞廣募香資,依山傍巖建成儒、釋、道合一,以釋、道為主的殿閣30餘間,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殿閣至今香火不斷,遊人如織。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整個寺廟建築群依山勢從山腳至山腰梯級分佈,坐東南向西北,總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1993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文化底蘊 ·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傳說中的“滇南第一洞天”

緣獅洞側有開山景公所題的一首半字連珠句詩,即前一句詩的最後一個字的右半字為下一句詩的起首字。使人讀來感到妙趣橫生,全詩如下: 

此山美景正堪期,(月)下巖前論古詩,

(寺)廟巍峨鐘鼓便,(更)深夜靜鬥星移,

(多)少靈根培佛地,(也)曾勞苦費心機,

(幾)時修好觀音洞,(同)與神仙下盤棋。

據說給此詩斷句是寺中小沙彌必考的一課,也給四方來客留下餘味無窮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