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今天国人提起克什米尔,第一反应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争议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的热点区域。对于这块土地,今天的我们大部分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希望利用这块跟我们看起来“没关系”的土地来发挥我国在南亚次大陆的地缘外交战略。

然而事实上,今天印巴双方你争我抢的土地,曾经是我们国家实实在在的领土,是一片我们遗忘了的疆域。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克什米尔地区

01 高山领地

从今天的卫星地图来看,克什米尔位于中国、阿富汗、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交界地带,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之多,和我国的湖北省基本相当。由于该地区处在青藏高原与帕米尔高原的过渡地带,因而汇聚了众多著名的山脉(包括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脉等),是高原与山脉交错的亘古雪岭之地。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美丽的克什米尔

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管辖区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便是世界上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第二高峰。这块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雪域高原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上与青藏高原一脉相承,实际上属于青藏高原向外延伸的一个附属地理区块。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乔戈里峰

02 中华故地

克什米尔地区最初是以吐蕃王朝的两地进入中原王朝的视野之中。在吐蕃王朝建立初期,这块处在阿里以西的土地大部分属于羊同(古代青藏高原割据政权管辖),主要信仰以西藏本土的苯教为主,少部分地区信仰佛教。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西藏苯教

公元8世纪中叶,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政权曾经在唐朝安西都护府与吐蕃之间几度易手。唐代著名将领高仙芝在西域的成名之战——连云堡之战就发生在该地区。

<code>《新唐书》卷第二二一下西域传中载:“大勃律,或日布露,
直吐蕃西,与小勃律接,西邻北天竺乌,地宜郁金,役属吐蕃。
万岁通天逮开元时,三遣使者朝。”/<code>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唐代大小勃律

842年,吐蕃王室内乱频生,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为避祸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吞并当地的大小勃律政权,建立独立的藏族拉达克王朝。正是在这一时期,拉达克(克什米尔地区)涌入了大量藏人,整个区域的社会文化完全藏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西藏。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达拉克王国

在之后的数百年间,达拉克地区遭遇了来自中亚与南亚的伊斯兰势力的轮番攻击,虽然国势日渐中落,却不断加强与西藏地区的佛教联系,保证了自身的宗教信仰与政治独立,大部分民众信仰西藏当地的噶举派佛教(白教)。公元17世纪,达拉克的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此后国力渐强,并与清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联系,且受到清王朝驻藏大臣的节制

03 失落之地

公元19世纪初,随着英国人在南亚力量的不断增强,清帝国逐渐采取了相对内缩的边疆战略。在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地区,英国人扶持建立的锡克帝国凭借英式准备与作战方法逐渐向被扩张。1834年和1840年,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在英国背后的支持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驻藏大臣拒不发兵,对侵略行为视而不见,最终导致拉达克全境沦陷。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19世纪初南亚形势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锡克帝国在征服达拉克之后的数年之后便被并入英国的南亚领地。至此,英国人用一招偷梁换柱将达拉克地区纳入到了自己的殖民地统治之中,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土邦被迫成为了英国臣民。

一百年后的印巴分治事件(1947)中,英国人将克什米尔作为挑唆印巴矛盾的棋子,宣称当地王公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选择独立。此时,回归中国的选项已经被英国人自动忽略,而中华民国政府正热衷于内战而无暇他顾。于是,达拉克故地克什米尔就成为了印巴两国争先抢夺的无主之地,成为了今天世界地图上一块依旧为白色的无明确归属地区。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沦落异域的克什米尔藏族同胞

直至今日,虽然我国并未加入克什米尔的争夺,但是我们从未宣布放弃过达拉克(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的主权。但是,达拉克还能回家么?

失落的中华故土:克什米尔地区如何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之地?

图/达拉克地区与克什米尔

更多请关注顺风前行!顺风爱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