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閱讀是一種比應試更重要的能力

4.23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文藝君重新捧起了肖復興老師的《讀書知味》。手機閱讀的流行讓越來越多人放棄了紙質閱讀,但在肖老師看來,“如今紙質閱讀仍很重要”。

閱讀是一種比應試更重要的能力。

閱讀伴隨人一生的成長,可以豐富人的心靈與精神,能夠挖掘出人生的種種潛能。

肖復興:閱讀是一種比應試更重要的能力

作家 肖復興

肖老師少年時的閱讀,帶著難忘的心情和想象。有些書甚至並沒有看懂,只是一些朦朧的印象和感動,卻影響了他的一生

從某種程度而言,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閱讀史。孩子童年和少年時期的閱讀,便是浸染在他們成長史上至關重要的底色。讀書,特別是閱讀文學方面的書,恰恰是訓練和培養孩子情商的最佳路徑

肖復興:閱讀是一種比應試更重要的能力

《讀書知味》這本書,是肖復興老師給青少年讀者的閱讀點津之書

身為作家的肖老師博覽群書,特意精選了50個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篇目作品,在書中精講有效閱讀的方法

從讀書的想象、思考,到讀書的樂趣、讀什麼,一步步深入談到讀書與讀“人”,還奉上了自己私人的讀書筆記,如同在你身邊悉心地指導,帶你品讀作品段落的箇中美妙。

文藝君摘選肖復興老師《讀書知味》部分內容,隨我一起感受“語言的魔力”

在中國當代作家中,賈平凹的語言是很有特色的。他重視語言,但是,他反對語言中過多使用形容詞。他在《談文學語言》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用形容詞,這是給初學人用的。它的起源是面對了眾多的形象一時說不清而概括了的詞,但文學作品它需要形象而不是概括……作家的工作是把牛肉罐頭還原成牛,如萬紫千紅,你要寫出一萬個怎麼紫一萬個怎麼紅。”他的這話,說得很有意思,完全是針對初學者說的。初學者特別是學生,確實愛用形容詞,經常會把形容詞抄在本子上,總是錯誤地以為形容詞就是好語言,形容詞越多,便越好。

讀賈平凹的作品,會對我們認識形容詞乃至認識什麼是好的語言,有所幫助。以下先來看看他的《商州又錄》。

“太陽並沒有出來,卻似乎添了一層光的虛暈,慈慈祥祥的像一位夢中的老人。”——這是寫山。只用了一個比喻句,就將朦朧虛暈中山的蒼老形象勾勒了出來。

“你不知道谷深到何處,成團成團的雲霧往外湧,疑心是神鬼在那裡出沒。”——這是寫山谷裡的雲霧, 把雲霧聯想成神鬼出沒。恰到好處,形象逼真,還有一種情緒在。好的語言,總是和情緒連在一起,才容易讓人讀時身臨其境。

肖復興:閱讀是一種比應試更重要的能力

“那麂子來回跑得那麼快,是為它自身的香氣興奮呢。”——這是寫麂子,一種像鹿一樣的動物。沒用一個形容詞,卻將麂子在人們面前來回跑得飛快的情景,以及看它飛快在跑時人們的心情,都寫了出來。香氣在麂子身上,興奮卻在人們的心裡和眼裡。在書寫面前的景物的時候,也寫出人物的心情、感受或情緒,一箭雙鵰。

“風開始暖暖的吹,其實那不應該算作風,是氣,肉眼兒眯著,是絲絲縷縷的捉不住拉不直的模樣。石頭似乎要發酥呢,菊花般的苔蘚亮了許多。”——這是寫三月的春風。這裡,只用了一個“菊花般”的比喻說苔蘚。其他有的是白描,風“絲絲縷縷的捉不住拉不直”,把看不見的風已經當作看得見的線了。有的是擬人,“石頭似乎要發酥”,寫的是石頭,說的還是風,是風的柔軟。

關於讀書,你有什麼難題和困惑,歡迎在文章下留言,也許這本《讀書知味》裡會有解答~

明天下午三點,資深編輯韓同志將在快手平臺長江文藝社官方賬號

@長江樂讀 進行直播,聊聊如何學懂古詩詞~ 趕緊來快手關注我們吧~

肖復興:閱讀是一種比應試更重要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