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今年春節,一場全國性的防控肺炎疫情行動阻絕了互相走訪、聚眾吃喝的拜年習俗。長達一年的“空巢”裡面全天候停滯著無可奈何的“小飛鳥”。電影《囧媽》以它超凡的勇氣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果斷地打破行規,為窩在“空巢”裡的“小飛鳥”與老人們一道免費共享了一部婚姻家庭情感倫理的饕餮大餐。

說句實話,《囧媽》這部片子並無特別之處,從表現手法和影片內涵上看,我認為幾乎沒有吊人味口的地方,只不過是用了一個簡單平常的故事傳遞了一個老生常談、耳熟能詳的基本道理: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和尊重。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道理如魯迅筆下祥林嫂口中的四毛,聒噪起繭,聽得生厭。徐崢哥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大的精力和財力去拍這部影片?他到底想要傳遞什麼樣的價值理念?我們應該要以怎樣的態度去聽去做?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一、簡單不是容易,一輩子只愛一個人,需要重塑偕頭終老的婚姻觀

木心在《從前慢》中寫到:“從前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一個“慢”字浸潤了對愛無限的思念和期待,隱示著對愛無比的堅貞和憧憬。愛的味道,在品;品的寫意,在慢。越是“慢”,就越能品讀到愛的真諦。

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社會價值觀同樣衍射到戀愛婚姻。“閃婚”一詞就是最形象的描述,有了“閃婚”自然就有了“閃離”。謹慎一點雖然蹚出了“試婚”“婚前同居”等新路子,但因此派生的“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離”“寧願單身,絕不將就”的新的婚姻觀,委實讓婚姻家庭變得速成、速離。

由此產生的“快餐式愛情”是一種寄養式、經濟型生活法則,純粹是因生存需要,隨時訂購,隨手丟棄,解決的是暫時性溫飽問題。婚姻是過日子,日子要一天一天地過,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保持婚姻長久的營養均衡和充沛,必須兩個人用心去擇菜,合力去烹飪,用愛去品嚐。

《詩經》雲:“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是婚誓必不可少的內容。婚誓是一種契約,既是表明自身的態度,也是互為提醒告誡。在眾親的見證下,承諾為對方心甘情願地付出,不計回報地付出,終我一生地付出。

盧小花與其丈夫婚姻的起因,是簡單的一場一個人的電影;徐伊萬與劉璐的婚姻起因不詳,但也絕不會複雜到哪裡去。但兩對夫婦都違背了婚誓精神,只是把婚誓當作一句簡單地讀白。

愛上一個人容易,為心愛人做一件事也很容易,但要愛他(她)一輩子,為他(她)一輩子做好每一件事,直至終老,這才是愛的真諦,是正確的婚姻觀。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二、重複不是多餘,人生沒有重新來過,不要把別人的教訓當故事聽

電影《囧媽》已經看完了,盧小花夫婦和徐伊萬夫婦的婚姻都以失敗告終。至於盧小花與兒子徐伊萬今後能不能和睦相處,徐伊萬和劉璐今後還能不能各自找到各自的真愛,我不敢妄下定論,但願他們能在親身失敗的經歷中有所頓悟,切實自我革新。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中語說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從影片直觀的解讀來看,徐伊萬在強勢的母親盧小花面前,自小就聽話、服從,從不反抗。母親也習慣了他的聽話、服從,並以愛的名義和無微不至地關懷牢牢地把控著他。

其實徐伊萬的內心是想反抗的,但是他不敢,這裡面有對母愛的回饋,也有對母親過早單身的同情。他只能把內心的反抗渲瀉或是說轉嫁到愛人劉璐身上,如此“二轉手”,非但沒有緩解徐伊萬的壓力,相反卻造成兩面夾擊的態勢。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劉璐是劉璐,她不是徐伊萬,她的人生信條是秉持講道理的原則。徐伊萬“真傳”了母親盧小花愛的方式,但這種愛的方式在劉璐的道理原則面前無孔可入,碰得滿臉是灰。

如果說,盧小花與其丈夫婚姻不幸的原因,是如她所說的“文化和家庭背景差異大”。那麼徐伊萬和劉璐二人都是優秀的成功人士,門當戶對是最理想的婚配,也同樣走向破裂。

盧小花經歷過無數次家暴,但為了兒子徐伊萬,她堅強地隱忍下來。盧小花與徐伊萬之間的衝突是強勢與屈從的不對等對抗。徐伊萬與劉璐之間的“交戰”是勢均力敵的語言冷暴力。

如此種種“不幸”,在我們身上,在我們家庭,在我們身邊是否隨著電影看完就滅絕?

王陽明曰:“吃一塹,長一智”;《詩經》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嘉說:“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如此若能聽得進去,悟到一點,便可告慰托爾斯泰老人家了。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三、通曉不是通達,個體是獨立完整的,尊重自由發展方能共處共贏

張小嫻說:“要是沒有了自己,你還能用什麼去愛人和被愛?”

《我的前半生》裡曾說過:“沒有任何人會成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

相愛相殺是婚姻家庭裡一個屢見不鮮的問題。不可否認,雙方當事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沒有考慮到對方人格的獨立性和整體性,以及自由發展的差異性。

在母親盧小花眼裡,徐伊萬始終是個乖巧聽話的長不大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說過“長大了要保護好媽媽”,這句話成了盧小花的情感信仰。為了保證這份承諾得以回報,不會失去,盧小花以更強勢的控制和無微不至的“愛”來讓自己心安,只是潛意識裡沒有看到徐伊萬已長大成人,已為她夫。

在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她拼命地往正在通電話的徐伊萬嘴裡塞聖女果,嚴格控制他吃紅燒肉的份量,逼著他喝各式各樣的營養湯,就連敷面膜、洗腳這樣的事她都一一包攬。如此溺愛,養育了一個性格和她如出一轍的“巨嬰”。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文中說到: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的靈魂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卻不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當徐伊萬對盧小花大聲吼叫說,父親的死因是母親管得太嚴,才導致父親酗酒而死時,盧小花徹底傷透了心。“你能看到的他是你爸,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盧小花明知道丈夫在婚姻家庭中有多種角色存在,縱然她的丈夫有酗酒和家暴問題,但她卻沒有正視自己在婚姻家庭中也有多種角色和身份。

“你不要跟我講道理,因為婚姻裡沒有道理。”徐伊萬總是想著把劉璐教化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不是你心中想要的樣子,你心裡有一個幻想的老婆。”劉璐理性地堅持著自己人格的獨立存在和自由發展。

一對陌生男女因緣相識相知,因愛走到一起組成家庭,添丁興族,繁衍人類;也因為他倆愛的結合,雙方父母才互為結識。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獨立人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婚姻家庭的組成有因有果,有主有次,有同有異。一個人有一地雞毛,也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循因果之道,護愛之大同,存己之個性,方能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四、矛盾不是問題,關鍵是能不能正視,真誠信任地溝通是最佳良藥

一個人只有煩惱,二個人就有矛盾,三個人便成了江湖。婚姻家庭一經組建,人人都要承擔起維護其長期穩固的責任。

俗語說:舌頭與牙齒再好,也有咬著的時候。婚姻家庭成員同處一室,共擔共享,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矛盾的態度。

徐伊萬與劉璐揹著母親盧小花私下協議離婚,為的是擔心母親催逼他們生小孩願望落空而產生過激反應。其實,在後來母親得知後也能坦然接受。缺乏及時良好的溝通,讓徐伊萬和劉璐二人長時間揹負著原本就不必有的心理負擔。

徐伊萬與母親的對抗,在爆發之前的平日裡早就存在了。但是母親盧小花並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徐伊萬也沒有主動去找母親進行認真深入地溝通,探討解決的辦法,導致日積月累,直到差點鬧出人命來,方才自省反省,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點?

《囧媽》的道理如此淺顯明瞭,為什麼婚姻家庭裡總是學不會做不到

徐伊萬與劉璐的婚姻破裂,主責在徐伊萬從母親身上遺傳過來的強烈的控制慾,但他習以為常了母親對他的控制,幻想著劉璐也能和他一樣能夠忍受。單方面的意願,強加於從不肯接受的對方,最終只能讓雙向走向陌路。

娜塔莎聽到父親說她男友與別的女人發生性關係後,一氣之下決定與男友分手,但後來得知是父親故意編撰故事來拆散她們的真相後,及時反省並收回分手的決定。

“以前的東西壞了想著的是修好,現在的東西壞了想著是換新的。”

一個“修好”,一個“換新”,折射出對現實矛盾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修好”費時費力,但能恢復成原樣,留存美好的記憶。“換新”快速簡便,雖然保持了原有的功能,但只是一個替代,功能性替代而已。

有人在看完《囧媽》結局時評論說:“親情不可丟,愛情可重來。”作為男人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母親能告訴你,是怎麼來的;愛人能陪伴你,要到哪裡去。她倆各自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她們的人格同樣都要受到尊重。雖有能繞過去的道,但沒有過不去的坎。將心比心,多溝通協調,總有一束光照亮你的幸福。

《荀子》曰:“不知戒,後必有。”願電影《囧媽》傳遞的簡單道理,徐崢哥勇於挑戰行規的苦心,能給您的婚姻家庭生活以借鑑和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