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線,通力攜手尤可貴

這兩天,企業陸續復工,我們關注的重點也從抗擊疫情,轉向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雙線並重。在疫情對抗和支援武漢中,我們做到了同舟共濟,在復工促進經濟發展這條戰線上,我們依然需要這樣的格局和擔當,在推動全產業鏈儘快貫通的高度下,不同行業密切配合,讓經濟儘快運轉起來,流通起來。

疫情之下同命運

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和北京K歌之王因資金鍊斷裂而宣佈陣亡,折射出中小企業正在經歷的生存困境。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的喊話,讓人們不敢相信這樣著名的優質企業也在經受現金流之困。對於更多的大企業來說,因為脂肪較多,可能短期無虞,長期受到影響不可避免。

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了現金流不支、員工返崗復工困難、物流運輸受阻、原材料不暢、需求不足等普遍性難題。這些困境不是並列出現,而是有著顯著的因果聯繫,短期和長期相呼應。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經濟運行環環相扣,每一個企業都處於錯綜複雜的行業矩陣和產業鏈之中,一個企業,一個行業所遇到的難題恰恰是另一個行業生產不足,運轉不暢的映射。而一個企業倒下,一大串企業會將受到波及,疫情之下,企業間唇亡齒寒,沒有企業能夠獨善其身。

通力攜手尤可貴

在復工促進經濟發展這條戰線上,企業需要通力攜手,不同行業要密切配合,讓產業鏈順暢流通起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要平衡疫情擴散的風險和企業現金流的支撐能力,要平衡企業的短期和長期收益,要平衡不同行業之間的利潤分配。這一切都需要企業擁有更大的格局和擔當,需要創新探索的勇氣,更需要針對困難做出務實性的應對安排。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一批大企業平臺對中小企業的幫扶舉措讓人拍手稱讚。全國陸續復工伊始,阿里巴巴集團與螞蟻金服集團就發佈《阿里巴巴告商家書》,推出20項特殊措施,紓困中小商家。

為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阿里巴巴將免去平臺費、倉租和佣金等多項費用;為緩解商家資金壓力,螞蟻金服為全國尤其是湖北商家提供了200億特別扶助貸款和10億專項扶持資金;為了讓物流轉得更快,阿里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用於補貼供應鏈和物流,針對快遞員,提供攬收補貼、免費保險;為了讓企業遠程辦公和管理更高效,釘釘“在家辦公”功能免費開放;阿里巴巴還以更多的數字化服務產品和能力的開放,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這一切都正是在全力推動讓物流、人流、資金流在產業上下游,行業橫縱間,快速、有序運轉起來。

謀求共贏重創新

不僅關注平臺上下游企業,阿里巴巴還將“扶助”放到了行業間,為了讓服務型企業待崗員工有活幹、有收入,盒馬與餐飲、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開展跨行業“共享員工”。這一創舉甚至被網友贊稱為“簡直是外星人腦回路”。而這有可能推動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產生,共享員工、在線辦公等,疫情之下的創新之果,這於長遠是一種進步。

阿里巴巴這樣的超級大平臺,兩端鏈接著數億級的顧客和商家,無論C端,還是B端都是唇齒相依,阿里在救助,顯然也在自救。值得稱讚的是,各大平臺的扶持補貼,讓商家與平臺之間在長遠的合作共贏中,將建立起更加牢靠的合作關係,達人利己!

另一個值得稱讚的行業,眾多保險企業及時贈送保險,不僅是抗擊疫情的重要保障,更是普及了保險意識,樹立了企業品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客戶資源。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企業的每一項“善舉”,需要儘可能將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兩者的目標和任務做更好地兼容,這是企業需要堅守的社會責任。在很多支援和救助中,我們看到了企業的慷慨,更看到了擔當和智慧。

中央“十六字方針”總要求高屋建瓴,“精準施策”是最終的落腳點,更是難點重點。在這場復工保發展的經濟戰役中,精準在於及人所需,在於有效率能落地,更在於共贏長遠。阿里巴巴代表的平臺企業也提供了很好的樣本方案。

從支援武漢,到復工復產,中國企業始終積極在行動。每一條產業鏈的快速流轉,每一個行業中的發展壯大,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企業在支撐,而企業之間的互助關係和質量決定了產業鏈和行業的恢復程度,決定了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質量。

已有企業起而行之,我們呼籲疫情之下共命運的企業,通力合作,攜手同行!

(本文首發於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